第四章 寻找三才

“你有天地。我,有大明!”

话音刚落,一股气势勃发而出!

宫城开始轰鸣,历代龙气从地上渗出,为天子加威!

在张三丰的眼中,此刻的朱祁镇,头上五彩龙云翻滚,宫城中不断渗出金色的龙气,朝他身上涌来!

一个孩童!

一座宫城!

一个大明!

三大臣此刻赶到,刚好听见了这一句话,心情激荡!

三大臣、三品文官、公爵武将,五人一齐振衣跪下,大呼,“吾皇万岁!”

朱祁镇依旧负手而立,此刻背后金光闪闪,一条张牙舞爪的气运之龙在他身后盘坐,对着张三丰吐气!

京城的云气也朝这边滚来,远远看去,宫城上方,白色云气对金色云气。

分庭抗礼。

张三丰微微一笑,手凌空一抓!

朱祁镇只听得脑中一声惊叫,是朱允炆的声音。

“你干什么!”朱祁镇上前一步。

“他该随我回去了,本是逆转天机之事,岂能长久。”张三丰说道。

朱祁镇抬脚,朱允炆的声音传来,“不要过来,我不会有事,他是在救我。”

朱祁镇看着张三丰,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朱棣追杀朱允炆,为什么找不到,没想是张三丰把他藏了起来。

张三丰继续说道:“他拘来的三个人我就不管了,但是逆天行事,天岂能如人愿,你好自为之。”

张三丰这些话都是用意念所说,只有他们两人才听得见。

一切回复正常,张三丰伸出手,手上托着一块乒乓球大小的黑色石头。

“此石伴身,可强身健体,百邪不侵,以此恭贺新皇。”张三丰说道。

石头凌空飞起,直直朝朱祁镇飞来。

朱祁镇伸手接过,拱手行礼。

张三丰微微一笑,转身跨出一步,一步已到天边。

云气散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恢复如常。

王振跪在地上,大呼,“皇上万岁!”

众人一齐跪地大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镇捏紧了手中的黑石,神情落寞,朱允炆走了,再也不见。

一种深深的孤寂充满了他整个胸膛!

在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了。

刚刚穿越过来的朱祁镇,心中是惶恐不安的,朱允炆的出现,让他微微有了主心骨,不至于那么害怕无措。

可现在,朱允炆消失了,只剩下他一个人,面对这陌生的一切。

我还有什么?

还有什么?

黑石冰冰凉凉的,朱祁镇摩擦着黑石,眼神渐渐坚定。

我!

有大明!

朕!

便是这天下之主!

大明正统!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镇矮小的背影,一脸欣慰。

朱祁镇转身,说道:“平身!”

声音清脆洪亮,还带着童音。

三大臣上前拜见问安,公爵武将、三品文官也一起上前。

太皇太后上前说道:“这四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辅佐你治理国家,你一定要尊敬他们。”

朱祁镇点头受教,再看看这几人的年纪,基本能确定是谁了。

一品,先朝元老,又是辅政大臣,三个老头,一个老公爵。

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内阁“三杨”,和英国公张辅。

朱祁镇穿越前,是个历史爱好者,尤其对正统年间的事情最感兴趣。

三杨上前拜见,年纪最大的是杨士奇,二尺白须,宽面高额,虽老而眼神清明。人称西杨。

其次是杨荣,身材高瘦,肤色白皙,眼神锐利有神。人称东杨。

杨溥最后拜见,徇徇儒雅,一派清和文人气质,头上浩然正气最为清澈。人称南杨。

朱祁镇说了许多宽慰奖励的话,拉着三杨和张辅的手,一边问身体可好,一边又表示自己会虚心求教。

三杨和张辅恭敬对答,不敢有丝毫轻视。

见张三丰之前,9岁的小皇帝,在他们心中只是个乖巧的小孩而已。

可见了张三丰之后,9岁的小皇帝,已经是真正的皇帝。

敢于仙人分庭抗礼!

在此之前,敢和张三丰如此说话的,自大明建国至今,只有一人!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朱祁镇今天的表现,真是让人心折!

他们已经能预见,未来的皇帝,必是少年英主!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毕竟,他只是一个9岁的小孩啊!

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朱祁镇拉着他们的手,满心感慨。

这些可都是三朝元老啊,从永乐时期就开始发迹,历经永乐、洪熙(朱高炽)、宣德(朱瞻基),真是……真是太老了。

虽然说浩然正气浓得吓人,尤其张辅,玉气、紫气、红气、黑气在头顶翻滚,毫无疑问,一定是个超级武者!

但他们真的太老了,朱祁镇当然知道,大概自己成年的时候,三杨都死了,只有张辅活着,却又死在了土木堡。

这么老,实在是……

幸好和朱允炆要了诸葛亮、李斯、刘伯温三人,希望他们不要太老。

咦?

四老身后,怎么有个三十多岁的三品官员?

而且此人头顶的浩然正气,灿灿如日!

朱祁镇看了这么多官员,可从来没见过这么浓烈的浩然正气!

三品文官上前拜见说道:“臣兵部右侍郎于谦,拜见皇上。”

于谦!

朱祁镇觉得有必要平复一下心情了!

大名鼎鼎的于谦啊!

熟悉正统年间历史的人,就会被这个闪亮的名字闪瞎眼啊!

刚毅正直如于谦者,救国救民于危难之间!

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扶起大明朝的于谦啊!

大概是朱祁镇的眼神过于炽热,杨士奇笑道:“廷益爱民,在民间威望很高,浩然正气之道更是精通。”

朱祁镇点点头,拉着于谦的手,也说了许多劝勉的话。

于谦肤色微黄,宽额高鼻,玉色的浩然正气中带着冲天的紫气,印堂发亮发紫,显然是大红大紫的节奏。

五人适时告退,朱祁镇也带着王振等人回去更衣。

衮冕服是正式的场合才穿,登极大典结束后,应该换回孝服。

毕竟,朱祁镇是个刚刚死了爹的人。

一行人换了孝服,一身轻便,匆匆赶来陪太皇太后用膳。

太皇太后在吃饭时,表示自己要搬家,太后立马站起来,强烈反对。朱祁镇抬着小脑袋,不解的看着她们。

原来每一届太后都是住在仁寿宫的,可这一届,有一个太皇太后,一个太后,总不能两个住一块儿吧。

一宫不容二主。

于是,在两人百般推脱劝说下,总之扯皮了很久很久。

终于决定,太皇太后搬往东宫暂住。

也就是朱祁镇以前住的宫殿,毕竟九岁的朱祁镇还没有太子。

朱祁镇吃完饭,就急匆匆的告辞了,他很忙,忙着找三才呢!

诸葛亮!

李斯!

刘伯温!

neng们在哪里啊?

在御花园闲逛的朱祁镇,看看四周,恍然大悟!

在皇宫里的,不是太监就是宫女或是锦衣卫,三大才明显不会在这些人当中。

朱祁镇灵光一闪,微微一笑,说道:“出宫!”

“哗!”地上跪倒一片!

王振大呼,“皇上万万不可!”

“皇上万万不可!”一众侍从齐呼。

朱祁镇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