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坐山观虎

越一脸笑意地看着梁津着急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问道]+三军总司令啊,你要领兵打仗,我这个小兵还敢把你拦在家里?”

“滚,这事情还不是你说了算,要是你不答应,没有在军令上盖章,我出去了还不是个光杆司令,这有用吗?这次你非要给我安排点事情做做不可。

何越笑道:“好。这次让你迁往统万城接替常鸣远镇守统万,你看怎么样?”

“你要常鸣远领兵攻打盛乐?”

“不错,没有一个前线统筹指挥,要是又遇到了上次的事情怎么办?再说这次从湘州带来的五万人全部被送到了统万,北方的军队已经超过十万之数,常鸣远在前线指挥,后方没有人坐镇怎么成?再说攻打盛乐时肯定会遇到各种事情,你也好就近解决,另外我还会将总参谋部拨出一些人给你带去统万。北方不开战便罢,要是开战就要拓跋焘这次不得不给我迁都。”

梁津沉吟了一会道:“好,那就按你的计划来吧。对了太原方面的事情,你要怎么办?”

“我让赵昊、冯奕再配合郭烈北上,我会带兵前往平阳郡,这里就留下总参谋长看家好了。你看如何?”

“好。只要从太原和北望城同时出兵,拓跋焘休想在平城坐稳,只要他一动,正在跟檀道济交战的杜超就会军心不稳。我想我们两个人再加上一帮参谋部的参谋们应该比拓跋焘、崔浩和长孙嵩两个人利害一些吧?”

何越笑道:“应该可能吧。”

梁津刚刚从长安带着人马离开,司马南琴将一份消息送到何越的手里,道:“檀道济已经跟拓拔魏打起来了。”

何越没有看手里地消息向司马南琴问道:“是哪一路地?”

“最东面刘义恭部将藩昌带着一万骑兵。从乐陵北上渤海郡。渤海郡城非常小。藩昌一万骑兵突袭手到擒来。另外藩昌遵照刘义恭之命。掠尽海郡附近各县。这个藩昌地手段跟你十分相似。把渤海郡弄得鸡犬不留。所有汉人被遣返青州。”

何越笑道:“看来檀道济知道这样杀戮胡人地作用了。说白了现在不是什么国力。军队战力。武器装备地竞争。而是人数地竞争。这些要打上十几年几十年地战争。完全是用人命堆出来地。就看谁地人数更多。要是我们现在有一亿人。搞上个四五十万地军队。别说打了吓都能够把拓跋焘吓死。人命在战争中不值钱?纯粹是骗人地话。最值钱地就是人了。只有有人。就会有土地。有粮食。有武器装备。人是第一生产力。”

司马南琴笑骂道:“不是让你做长篇大论。说正事呢。现在檀道济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要怎么办?”

“这些是檀道济侧翼地军事行动。虽然有一定地作用。但是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我们现在就是等着。坐山观虎斗。等到檀道济出动主力军队再说。”

刘义恭在广固按照檀道济地命令先派出部将藩昌北上渤海郡。攻陷了海郡之后随后地两万骑兵再行北上。按照檀道济地计划。三万骑兵分成三股。藩昌地军队掠来不少地粮食。等后续地两支骑兵抵达之后。继续北上章无郡。另外两支骑兵靠近武邑郡和信都郡。对两个郡城进行骚扰。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跟魏军进行游击。

右翼的军队出动之后,到彦之的五万步兵从头奔向太行山南驻扎靠近城,这一下让城的形势紧张起来,杜超立刻全城戒严。

城的防御工事早就完毕,杜超闭门谨守等待檀道济地到来。没有让杜超失望,到彦之的军队在太行山南驻扎下来之后,檀道济的七万大军渡过大河,来到顿丘,接着马不停蹄的攻打阳平郡。

七万大军只有两天就攻下了阳平郡,上次吃过杜超烧粮之亏的檀道济再攻下阳平郡之后命到彦之从太行山南逼近城,自己则是一边分兵攻占城外围的小县城,一边加固顿丘郡,让顿丘郡成为屯粮之地,守以重兵。

檀道济十几万军队北上,让整个魏国震动起来,平城皇宫内,拓跋向崔浩、长孙嵩问道:“这次宋军以檀道济做为主将,檀道济先进两翼,中军再至城,沉稳谨慎,步步逼近,攻打阳平郡不惜出动七万大军,一举攻克。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长孙嵩躬身肃立道:“征南大将军杜超跟檀道济在伯仲之间,上次河南一战,杜超烧毁檀道济粮草,檀道济却是全军

两人不相上下,这次檀道济有十几万军马,而杜超除外就只有三万多人,显然不是檀道济对手,臣认为我们应该赶快对城进行支援。”

拓跋焘有些为难地道:“但是现在杜超稳守城却没有求援,这正是令我奇怪的地方。白马公有何看法?”

崔浩想了一下回答道:“檀道济先从青州出兵攻占东面沿海的郡县,完全是要牵制我们东面的军队,不能西进支援城。到彦之在太行山南有军队五万人,檀道济自己也有六七万人,攻打城的人数在十万以上,要攻破城,檀道济应该十分有把握。但是现在他也知道我们不可能坐视城失守,必然会驰援城,然而他对于广平郡却是无动于衷,这就是关键所在。”

拓跋焘微微一愣,一脸不敢相信地向崔浩问道:“檀道济就不怕我们重兵支援城吗?”

崔浩沉吟地道:“他现在是巴不得我们支援城,杜大将军肯定也是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不向我们求援。若是我们以少量军队对城进行支援,那是杯水车薪。”

长孙嵩问道:“若是我们给城增兵四五万又如何?”

“不可能。檀道济这么有把握是因为他相信何越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何越在统万城附近已经有近十万人马,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军队对城进行支援?”

拓跋焘向崔浩问道:“你说杜超不愿意让我们增兵城,那是什么意思?”

“城之战关键不在檀道济能否破城,而是在于我们能够守住广平郡。”崔浩的眼睛微微眯起来笑道:“广平郡虽然城小却是连通襄国郡和城的中间要道,若是我们能够守住广平郡,檀道济就不能放手攻打城,十万人马也能以攻下城,杜超应该有此把握。若是我们广平郡失守,檀道济跟到彦之就会全力攻打城,北上无路杜超军心浮动,难以守城,所以关键是要跟檀道济争夺广平。否则就算给杜超一两万人也没有多大作用,不过这一两万人要是用在广平那就完全不同了。”

拓跋焘连连点头,接着问道:“但是现在檀道济已经攻陷了阳平郡为何不北上攻打广平?”

崔浩摇头道:“檀道济为何要这么做,臣也想不出来,不过广平肯定会成为檀道济的必争之地。现在不必对城进行增兵,倒是要对广平多派些人守城。”

长孙嵩对拓跋焘拱手道:“既然如此,就让襄国郡守将长孙皓带两万人前往广平守城。”

“准,吩咐长孙浩死守广平郡,人在城在。此事关系重大,不得有任何闪失。

“是。”

长孙浩从襄国郡带着两万人前往广平郡的时候,已经到达清河郡的殷仁景亲自率骑兵一万人在长孙浩到达之前对广平郡突然袭击,攻下广平郡。

得知广平郡被攻陷长孙浩的两万人一边收拢北逃的败军,一边分兵做两路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广平郡,没多久长孙浩就到达广平。

两万人再加上路上收拢的数千败军,反攻广平,殷仁景还没有修复城墙,在抵抗了没有几天就被长孙浩赶了出来。

不过殷仁景后续的部队随即到达,再次回攻,两次被破城的广平郡已经残破不堪,根本没有办法守御,长孙浩带着两万人在空缺的城墙边上竖起一排排的木栅,死守广平郡,同时向襄国郡求援。

襄国郡再次出兵两万人,与殷仁景交战在广平郡城下,双方实力相差无几,连番交战之下,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司马南琴将广平郡交战的情报告知何越,何越笑道:“檀道济果然不愧是名将,计划十分妥当,这比攻打城和赵郡都要容易,非常不错。”

“是啊,檀道济以破残的广平郡做为争战之地,让拓跋焘无城可守,失去防守的优势,又让拓跋焘不得不出兵,这确实非常了得,不过现在他的大军依然处于观望,要是殷仁景失利,他要攻陷城就困难了。”

何越向司马南琴问道:“他们在广平相持多少时间了?”

“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三天了。”

何越笑道:“说不定现在檀道济已经攻占了广平。”

“为什么要这么说?”

“武邑郡和信都郡附近檀道济的两支骑兵是放着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