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神秘
新书冲榜,筒子们有票就多多支持下,谢谢了!
黑暗中,一条由数十个火把形成的火龙,蜿蜒下行。
“前面果然有个出口,快去回报小君子。”
火光聚集成团,四个身影越众而出,其中居中一位,恰是当日王越远远见过的渚氏小君子。
“易先生,前方果是如你所言,有方出口。”
“呵呵,这是当然。”当面一位老者抚须而笑,道:“我易醌有鹰眼之名,追踪查迹四十余年,少有失手,接下来还是一如之前,小君子约束手下,行于我身后,以免将各类踪迹混杂破坏,平增探查难度。”
“当如先生所言。”
渚氏小君子恭谨道,回头又是一番吩咐,又着自己左右两位随身武士跟在易先生身后。
于是易先生提着火把,率先走出了石隙出口。
这处石隙,赫然是王越在几日前下地沟后至崖际小路的洞穴出口。
“易先生,前面好像有几具尸体。”
“知道了,你无须说话,且在我身后,看着我脚步行走,别踏坏了地面脚印。”易先生一边说着,已是低头观察地面,徐徐往前而去,两位武士紧跟。
过了一会,稍作查看,易先生就招呼两位武士:“你们去请那日的几位幸存者过来指认一下,若不出意料,这四位武士就是当日袭杀君女者,渚氏君女遇袭一事,到此应该可以作一了结。”
“什么?易先生你是说?”
随行武士满目惊讶,有些不相信,但还是回转身去通报。
稍后,几位武卒带着两个人出了洞,渚氏小君子和后面武士见易先生已有了结果,便跟了出来,他们出来时也万分小心,依着两位武士指点,走到易先生跟前。
被武卒押过来的人,是当日渚氏君女被袭杀时逃离的武卒,这时一带过来,便叫他们在火光下进行辨认,才一过来,一位逃卒就惊恐道:“黑衣武士,我记得他,就是他,田午大人就是死在他剑下,后面这两位武士用弓偷袭射杀了渚槐大人……”
渚氏小君子目光落在另一位逃卒身上,这逃卒面上顿时满脸惧意,他行在队后,却见机最早,却连敌人的面都未看清楚,只知道几位护卫君女的武士接连被杀,武卒也在瞬间死了许多,然后就被吓的逃走了,而袭杀者主要目标非是他,也没有远追,就叫他跑了。
如今叫他指认,该如何说呢,好在同伴已经说了,他哭丧着脸也道:“小君子,我认得,就是他们。”
渚氏小君子面上随之一暗,他只觉自己一下无比的重击打在了空处,分外难受,发动了那么多人,动用诸多物力,想要抓获而后血祭的人,唯独一些杂兵武卒已然授首,而如今,这几位主要人员,却莫名其妙死在这里,似亡于他人之手。
“易先生,那这几位武士,如何会死在这里。”
易先生点了点头:“这也是我想对小君子说的,关乎此事中存在的一位神秘人物,这个人物,在之前,都仅存于我之猜想中,看完这处现场,我完全确定了他的存在,心中有了其较为完整的形象。”
“神秘人物?”渚氏小君子疑惑道。
“不错,小君子,请看这个脚印,就是神秘人物所留。”易先生指着地面上一处不明显的脚印,一路引过去:“这位神秘人物,也是自刚才那处洞穴下来,甚至我之所以能发现这洞穴存在,也是因为他在上边遗留的部分踪迹。”
“从脚印上来看,这人出了这地沟下的洞穴,然后在这里有所停留,观其脚印重枢,显然是蹲下来查看过,然后敏锐的发现此地那四位武士所留下的脚印,甚至有所推断,这人应当也是个追踪好手。”
“接下来,是这四位袭杀君女武士的脚印,这四位武士,应是暴雨之前就到达此处,甚至若无这场暴雨,他们已经逃离渚地,但因为暴雨,他们就在此洞穴内避了几天雨。”
“雨停后,他们出了洞穴,欲自小路离去,但可能是因为暴雨的缘故,这条小路前方或许中断,不能通行,所以被迫折反,于是就有了眼前这场遭遇战。”
“小君子,当你为人追捕,急于逃离时,山野之中,恰恰逢一陌生路人,你当如何决断?”
说道这里,易先生话语一停,忽对小君子问道。
“此人见过我,为免其暴露我之踪迹,当然是将他斩杀藏匿。”
“哈哈,不错,这四位武士也是如此想的,但是他的对手,不同寻常,所以他们没有把握,怕突施杀手不成,反叫其逃离,可就不好,于是这位黑衣武士首领没有立即动手,而是选择将其缓住,同时暗中通知几位同行武士,尤其是这两位持弓者,他们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将其杀死。”
“他们的对手,那位神秘人,遭遇此种状况,不仅未有惊慌,反倒是与之搭话,还徐徐靠近,如此直至这个位置,黑衣武士首领,骤然爆起,他却早有准备,你们看。”
易先生踏着王越当时爆发力量时在地面上印出的脚印,摆出了动手姿势。
“神秘人干脆利落,将黑衣武士一剑斩杀,接下来毫不停留,这四位武士,在其手中,竟都连一剑都没能接下,尤其是后面这一位,因为首领和同伙死的太快,情势转变突然,竟被吓到了,他接连退后几步,才提起胆量出剑,下场却是一般无二。”
“最可怕的是,在这种情势下,这位神秘人还有余力躲避鲜血喷溅,身上滴血未沾,杀人后从容自被杀者身上斩下布料,擦拭剑刃,看,这就是那块布。”
易先生闭上眼睛,似乎脑内能回放出当时的画面,然后又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心情,才继续说:“这整个过程,我说的长,但实际上在顷刻间便已完结,也就是说,仅仅是一个照面,他就杀死了四位武士,并且还是能被派出来袭杀君女、身手和配合都非寻常的武士。”
易先生说的详细,旁听者多是武士,也能想象相关场景,却是齐齐吸了口气。
这位神秘人,瞬间能杀四位武士,若是他们单独碰上了,岂不是也如这般杀狗般简易,一些武士甚至庆幸,在近段时间搜捕中,没有碰上这位神秘人。
“这位神秘人,身手确实非同寻常,这种情况,便是我碰上,或许都有些棘手,能胜也无法如此轻松。”声音顿了顿,渚氏小君子疑惑道:“但此人究竟是什么人呢?”
“从杀袭杀君女的武士来看,当不是与他们一伙,可是从他行为来看,却也与这群袭杀者差不多,隐隐也是避开我们逃离渚地?他为何要逃?”
“他当然要逃。”易先生肯定道:“小君子,因为君女被袭杀时,此人或许便在周围,事后,渚地封锁内外,又围山清缴山野,也将他圈了进来。”
“呵呵,这种时候,出现在这种敏感之地,小君子,你若与此神秘人遭遇,会作如何想?”
渚氏小君子笑而不语,那种情况,他会如何想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袭杀君女者也有可能是两伙人,其中一伙人成功了,这位神秘人是见其成功没有动手的另一伙。”易先生继续道:“而且,我再仔细思量,这人或许当时真的就在场。”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什么细节?”渚氏小君子关切道。
“毒蛇。”易先生肯定的说:“我注意到,当日小君子赶到君女被袭杀现场后,在周围有过一番探查,似乎有位追踪者被毒蛇咬了?”
“探查山林,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不是很正常吗?”
“不正常,首先能追踪者多半对山林有所了解,对毒蛇有提防,不易被咬伤,另外依蛇类习性,多数毒蛇是不会主动对人类这种相对大型的生物发起攻击,除非它感受到无可逃避的威胁,比如说被人踩了尾巴之类?这种事情,如何会发生在那位可怜身死的追踪者身上呢?”
“依我推断,当时渚氏小君子到达袭杀现场时,神秘人就在周围隐藏,结果可怜的追踪人,竟运气不好,往他那里去了,他没办法,不想暴露,只得驱使毒蛇,给了他一下,接下来,你们在小路上有了发现,他就彻底安全了,这才离去。”
“这是我对神秘人除了身手非同寻常之外,他的能力另一个推断,那就是能驱使毒蛇,并且身边携有一条极厉害的毒蛇,死于毒蛇之下的,那位可怜的追踪者是第一个,第二个可以肯定的是地沟上不远处那位猎人,第三个,便是在我们眼前了。”
“我们眼前?”
“是的,在神秘人与袭杀者武士瞬间的碰撞中,袭杀者武士们准备合力突袭将其一击毙命,神秘人也有所谋划,他放出了毒蛇,趁着夜色遮掩,无声到达武士们周边。”
“几乎黑衣武士动手的同时,神秘人的毒蛇咬伤了这位弓手,还有最后死的这位武士,死前或许还被毒蛇摔绊了一下,就是这里,他的脚印有些不正常。”
“另外,还有一处我不敢肯定,那就是武士林贲之死一事,那处也有毒蛇将人咬伤,或许是神秘人在山林中寻找补给,撞上了他,使我不敢肯定的是,那些逃散的武卒都说武士林贲死于蛇怪口中,并且那些山林野人也是众口一词。”
渚氏小君子点了点头:“易先生之追踪,真是鬼神莫测,一切事情都无法逃过先生之眼,我只还有两处疑问,还请先生能够为我解惑。”
“小君子请说。”
“一是我妹妹致死一击,乃是巫术,这一击甚至伤到了她的灵,以至于她魂归祖地,也是浑浑噩噩,叫我们无法通过与祖灵沟通得到事发真相,既是巫术,想必其中就有巫师,如今参与此事的武士、武卒皆是已知,那位巫师又在何方?”
“其二,这位神秘人最后之去向。”
易先生稍稍思索,便答道:“第一处疑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群武士身上携有可释放巫术的宝物,在与神秘人一战身死后,被搜走了,另一种就是他们的袭杀,并未致君女死命,而神秘人以巫术类宝物,遥遥补上了一击,至于神秘人的去向,自这脚印可知,当是沿这处小路过去了,观其方位应是尹地。”
“小君子如此发问,是对这位神秘人不死心吧,我在此奉劝一句,还是暂且放弃为好,以那神秘人的身手智慧,不是几个武士能够解决的,要动手,除非小君子亲自出手,并且携精锐武力去追才可。”
“只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而且如今渚地形势,无论是申君还是周围大夫们都是虎视眈眈,着实不妙,如若不然,令尊岂会彻底封闭禁绝内外呢?这实是在警惕周围大夫们对渚氏动手啊,此等情况之下,小君子出渚地,便如入虎出深山,并且带出精锐武力,又使渚地本身力量减弱,实为不智。”
“好了,今日我就言尽于此,此次我受汲邑大夫所托,来助小君子查查君女遇袭事,如今也算告一段落,现在当是离去之时,余下事,小君子自处之,我便告退了。”
渚氏小君子急忙挽留,这位易先生,匆匆而来,短短两日,就将一切事情理清,他还来不及招待呢。
“无须挽留,我自去也,临去时再与小君子说一句,此次汲氏与渚氏联姻,因君女被袭杀而落空,虽两家有结盟之意却惜联姻未成,如此渚氏有事,我蔡国便师出无名,不好直接插手,只能旁敲侧击,接下来一段时日,我回蔡国当与汲邑大夫协商无新动作前,小君子和渚邑大夫可都得小心应对了。”
言尽,易先生朝天空一召,就有一只翼展数丈之巨鹰携大风扑下,易先生往上一跃,抓住巨鹰之爪,稍一翻身,便上鹰背,不一会,便骑着鹰远去了。
渚氏小君子望着大鹰渐渐没于夜色,心下感叹:“此大国人物,真非我小国小地可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