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凯旋
“哇!我们干掉了‘祖国’和‘正义’!”
甲板上军官和水手们的欢呼声听起来让人感觉十分怪异,李海顿脸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在大炮面前,所谓的正义也确实都沉入了水底。
涅戈万舰队的出现让拉佩雷尔彻底绝望,他决定放弃三艘老式的前无畏舰,但在突围中“狄多”号的轮机舱被一枚330毫米近失弹击穿,军舰迅速地失速,法国人只能无奈地放弃了它。
布里斯海军中将指挥的三艘法国前无畏舰进行着顽强的抵抗,阻碍奥匈舰队对他们战列舰的追击。李海顿下令涅戈万率领第二战列舰队继续追击拉佩雷尔,而自己则留下来收拾剩下的几条“杂鱼”。
布里斯在抵抗了近一个小时后下令弃舰,此时几艘老式战列舰早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所有的主炮和副炮都已经被摧毁。这些前无畏舰虽然火力不足,但也堪称皮糙肉厚,依然顽强地浮在水面。
法国人在撤离前打开了海底进水阀,几艘战舰开始慢慢倾覆。
李海顿吩咐由驱逐舰队搜索落水的船员,并俘获那些剩坐小艇逃离的法国水兵和军官。他则一瘸一拐地乘坐小艇看望受到重创的“欧根亲王”号的情况,由于磕烂了一大块皮肉,他的右膝处缠着厚厚的绷带,所幸没有伤到骨头。
霍尔蒂上校和几个军官站在侧舷的甲板处迎接舰队指挥官的到来,李海顿从舷梯上到甲板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震撼:“欧根亲王”号看上去犹如一座巨大的垃圾场,甲板上依然还有燃烧后冒着黑烟的余烬,水兵们正在逐一地清除它们。巨大的舰桥已经崩塌了一大半,看上去好象是一大堆钢铁堆积成的废墟。右舷处更是千疮百孔,法国人发射的一枚穿甲弹在水线下方的装甲处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有两个隔舱已经灌满了1200多吨海水。
战舰的上层建筑和所有的副炮几乎都被摧毁。前烟筒垮掉了一半,看起来还算完好的后烟筒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破洞,1号主炮塔被掀掉了一小半,后部的3、4号炮塔虽然看上去还算完好,但五根炮管却扭曲着低垂在甲板上。
只有2号炮塔还算完好,感谢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防水隔舱设计,“欧根亲王”号依然还浮在水面上,居然还拥有着四分之三的动力。
涅戈万中将的舰队无功而返,米尔恩上将率领的英国“不屈”号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救了拉佩雷尔一命。双方在马塔潘角附近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天快黑了,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涅戈万击沉了一艘英国装甲巡洋舰,但却没有办法阻止对手逃脱。随着夜幕降临,英法舰队摆脱了涅戈万的追击,而且由于天黑,涅戈万也无奈地下令收兵。
为了照顾航速已经下降到了15节的“欧根亲王”号,整个舰队在第三天黄昏时分这才返回到了的里雅斯特。李海顿和站在舰桥及甲板上的舰员们早已经看到了海军码头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港内专门升起了十几个悬挂着彩带的热气球。
包括首相蒂查为首的帝国高层们早早就等候在了现场,一场鼓舞人心的海上胜利令整个帝国上下都感到无比欢欣,甚至连年迈的老皇帝都再次现身。
虽然帝国海军的战舰也是伤痕累累,满身的硝烟,但带着击沉“英法联合舰队”四艘战列舰和一艘装甲巡洋舰的巨大战绩,自然是一场大胜之后的“凯旋归来”。自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没有谁还敢在海洋上挑战大英帝国的霸权,但李海顿率领的奥匈舰队这样去做了,而且还取得了成功。
在的里雅斯特举行的庆功典礼上,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奥匈海军主要是与法国舰队交手的事实,有意地夸大着击败英国人的成分。虽然涅戈万的舰队只与英国人进行了短暂的激烈炮战,但他们击沉了一艘英国人的战舰。
这就足够了,大英帝国海军被击败了!
伦敦海军部里那些眼比天高的家伙们在看到这则新闻时不知会被气成了什么样。
“联合力量”和“欧根亲王”成了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作为奥匈帝国海军舰队的旗舰,“联合力量”号自然承受了更多的光环,而遭受重创却挣扎着回到港口的“欧根亲王”号更被宣传成了一段传奇。“不沉的亲王号”上的舰员都成了英雄一般的人物,霍尔蒂准将不仅被破格晋升为海军中将而且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当然,这其中不乏其是匈牙利人的缘故,马扎尔人自然会对他们的英雄大加宣扬。
李海顿却没有给他的水兵们多少享受荣誉的时间,在返航的第五天,他就下令涅戈万中将率领稍事检修的舰队再次到地中海上转了一圈,吓得法国人暂时停止了从北非向本土的撤兵计划。
恼羞成怒的英国人派出了四艘无畏舰和六艘老式的前无畏舰来加强地中海舰队,法国人也派出了他们的四艘无畏舰,英法舰队集中在了马耳他岛,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
英国人在开战后粗暴地扣留了奥斯曼帝国两艘刚建成的战列舰,并且拒绝支付任何赔偿,这让愤怒的土耳其人加入到了同盟国一方,战争扩大到了欧洲之外。李海顿稍稍感到有些想不通的是,难道在英国人眼里,土耳其人连四百万英镑都不如吗?
李海顿一直认为这场战争的重点不在于法国和德国公海舰队,德奥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打败俄国人,迫使他们退出战争,二、与奥斯曼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就能拥有足够的资源,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于以上的观点,德国在西线采取的行动是个巨大的错误,他们百分之八十的兵力被陷在了法国。而如果采取守势的话,也许只投入百分之四十或五十的兵力就已经足够。如果德国能够抽出百分之三十的兵力也就是六十到七十万人投入到东线,那么这场战争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现在东线的重担却大部分由奥匈帝国所承担了,然而以帝国陆军的水平,以一百一十万人对抗近一百七十万的俄国大军,前景绝不乐观。
目前的胜负焦点取决于东线。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