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总领馆要配合
华侨问题是越南与中华民国之间存在的最大问题。∷
出于反苏俄阵营大局及蒋总统承诺的援助考虑,吴廷琰没露面,想留个回旋余地。武文牡作为外交部长,一言一行完全代表政府,同样没把话说死,通报完“海防女民兵事件”和政府即将采取的措施,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会见厅。
同文同种,全是中国人,没必要再说那些“深表遗憾”、“强烈谴责”之类的外交辞令。
蒋恩铠放下文件,若有所思地问:“李先生,这份是暂行规定,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新政府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
李为民看了看他身边的秘书,反问道:“蒋领事,台湾是怎么管理外国人的?”
“民国情况与越南不一样。”
“民国”两个字说得特别重,似乎在强调国民政府才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又好像在暗示“别忘本,你也是中国人”。
下午要返回海防,李为民没时间跟他绕圈子,直言不讳地说:“蒋领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允许外国人在自己国家享有与本国公民同等权利,却无需履行与本国公民同等义务,更不会允许外国人在本国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不管去哪个国家都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这一条我毫无异议。至于权利义务,李先生应该清楚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并且之前两国签订过相关条约。”
“确实有相关条约,但那是与法国签订的。”
打击华侨中的害群之马蒋恩铠没任何意见,而且非常支持。但暂行规定中的一些内容让他不得不重视。
如果按照正常国家来管理,限制中国人在越南居住和就业,以“非法入境”、“非法居留”或“非法就业”为由大规模驱逐出境,那生活在越南的一百多万华侨去哪儿?
许多越南华侨从辛亥革命时就支持国民党,从北伐到抗战,从抗战一直到去年黄杰兵团被软禁在富国岛,人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中很多人拥有国民政府签发的护照,国民政府能坐视不理?
全部撤到台湾不现实,要是不允许人家去台湾,领事馆都可能被砸烂。
蒋恩铠越想越担心,满是期待地问:“李先生,你深得琰总理信任,能不能在这一问题上帮华侨说说话?”
“蒋领事,这不是一两句好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以我之见,求人不如求己。”
“怎么求己?”
“首先,要遵纪守法,不能再做那些不仅越南人痛恨,连我们这些华人都痛恨的事;其次,要学会感恩,要回报社会,要拿出点诚意;再就是要走出现在的小圈子,不要再搞国中之国,积极主动地与本地人交朋友,融入主流社会。”
“第一条我没异议,第二条同样没异议,我可以与五帮帮长、侨领和各界代表商谈,动员堤岸同胞捐款捐物去慰问并协助新政府安置难民;至于第三条,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毕竟传统根深蒂固,许多同胞连越语都不会说,让他们怎么去融入?”
在越南华侨中,总领馆是有一定号召力的。
马国宣等五帮帮长和一些老派侨领,别看在越南生活那么多年,家大业大,其实对越南没什么归属感,一直以总领馆马首是瞻。所以只跟他们的儿子打交道,工业村计划根本没把他们考虑在内。
改善华人形象需要集中各方力量,李为民开门见山地说:“蒋领事,许多事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我可以明确告诉您,最迟3年,越南华侨不融入也要融入。如果国民政府有远见,就应该配合我们循序渐进推进,否则到时候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所谓“融入”,就是让“越南华侨”变成“越南华人”。
一旦融入,一百多万越南华人对国民政府的归属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淡,这是国民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正如眼前这位所暗示的,现在的国民政府根本承担不起那么大责任,要是不配合、要是越南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国民政府会更难堪、更骑虎难下。
这不是一件总领事能够做主的事。
蒋恩铠暗叹了一口气,倍感无奈地说:“李先生,我会尽快向国民政府汇报,至于你提及的求人不如求己,我也会尽可能配合。”
……
走出嘉隆宫,钻进轿车,冯秘书再也忍不住了,愤愤地说:“蒋领事,他还当自己是中国人吗?要是在抗战时期,他就是个大汉奸!”
国民政府在北越有情报来源,李为民在河内海防所做的事,蒋恩铠并非一无所知,摘下眼镜道:“别瞎说,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他能有什么立场?”
身边这位年轻的部下同样是老朋友的儿子,蒋恩铠没有责备其出言不逊,而是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的立场是效忠总统、效忠党国,他的立场是让同胞在越南能够生存下去。国力不济,国府指望不上,他这么做无可厚非。”
年龄差不多,居然因为投靠越南人成了部长级高官。
一想起他那个平头,想起他一口一个台湾而不是民国,吴秘书便是一肚子气,禁不住冒出句:“吴廷琰朝不保夕,我看他这条路不一定能走通,搞不好连小命都保不住。”
高度决定眼界,你这个秘书真没法跟人家比。
蒋恩铠戴上眼镜,循循善诱地说:“惠城,李为民没你想到那么简单。他确实是在支持吴廷琰,事实上并没有介入南越内部政治斗争。因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全是不管谁掌权都要做或想做的,符合南越政府利益。况且他真正的背景并不是吴廷琰,而是美国人。
另外阮文馨与李家有私交,不会因为他支持吴廷琰而动他。如果阮文馨真发动政变,真能够上台,不仅不会对付他反而会重用。至于平川派,名声那么坏,只要小心点根本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