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五章 新的蜕变

杜正伦一脸深受启发的样子,八十万户逃民,三百多万人口,如果能把这些人全部找出来登记造册,那么对于大唐来说,完全可以迎来一个井喷式的发展。

三百万人口可以开垦多少土地?又可以缴纳多少赋税?大唐律规定,唐人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岁为丁,六十为老。

这些人里面凡丁及男十八岁以上这,皆有八十亩口分田,以及二十亩永业田,老者为四十亩,寡妇、妻、妾则为三十亩,凡户主加二十亩永业田。

这样新开出来的土地按三百万人,人平均五十亩算,那就是一万万五千万亩地。

杜正伦感觉自己已经快要疯了,扳着手指算来算去怎么也算不明白这些人到底会缴纳多少赋税。

而且人多了并不全是赋税的问题,大唐执行的是租庸调,这里涉及到的事情远比单单一个赋税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比如服兵役的问题,比如出劳力修桥修路的问题。

想到最后,杜正伦魔症了一样,竟然连告辞都忘了,踉踉跄跄的离开李承乾位于丽正殿的书房,念念有词的离了东宫,去找与他一样留在长安的虞世南、姚思廉研究逃民的问题去了。

“殿下,这杜正伦未免太过无礼了吧?”因为夜魅与杨雨馨的离开,李承乾将自己的跟班换成了苏猛,这家伙性子直,看不惯的东西就要说,杜正伦进来不通报,离开不请辞的行为在他眼中自然是极不顺眼。

“收起你的嘴脸,去外面守着,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来。”李承乾瞪了苏猛一眼,最讨厌他这种马后跑,真要是忠心护主,丫刚刚就应该直接把杜正伦给踹出去。

李承乾开始怀念夜魅了,如果那姑娘在的话,这些‘闲杂人等’如何进得了自己这书房。

“喏!”吃了李承乾的排头,苏猛不敢多话,答应一声退了出去,不过这家伙太直,纵然被赶出去,也依旧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而李承乾则是注视着苏猛离开的背影,最后将目光定在门框上,思绪又回到最开始杜正伦来之前的那一段。

从来到大唐的那一刻一直到现在的贞观八年,李承乾所有的行为都是秉承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直到与禄东赞谈过一次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有一个为人处世的态度。

小市民的心态必须调整,随着手下的人越来越多,疑心病太重只会让自己众叛亲离,而且就目前来说,他这个太子当的似乎太过和气了,大多数时候都说话都是含糊其词,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

比如禄东赞,事实上面对这个家伙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用太子的身份向其施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为我所用尽为吾之对手,必除之而后快。

这样的处世方式才是一个上位者应该有的行为,闪烁其词只会让对方更加瞧不起他,甚至会在心里生出某种异心。

李承乾呆呆的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想着自己的心事,直到长乐的一张俏脸出现在他的面前:“哥,你又想什么呢?叫了你半天都不应声。”

“你怎么来了?苏玫她们呢?”李承乾低垂的眼睑缓缓抬起,在长乐的脸上扫了一圈之后,淡淡问道。

“不就在你身后么,哥,你今天很奇怪啊,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长乐指指李承乾的身后,示意他要找的人就在那个位置,然后说出自己的新发现。

“想通了一些事情。”李承乾扭头看看站在自己身后的苏玫与孔雯,淡笑着开起玩笑:“怎么来了也不叫我,我又不会吃人!”

结果不等苏玫等人开口,长乐就撇嘴说道:“得了吧,我们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你咬牙切齿的表情,除了我谁还敢吱声。”

“这次算是我的错,下次一定不会忽视你们!”李承乾没有理会表情夸张的长乐,只是拉起苏玫柔软的小手,轻轻的拍了几下。

“无碍的,殿下公务繁忙,我等本不应该来打扰的。”李承乾第一次在人前做出如此亲昵的举动,苏玫脸色微微有些发红,连声道歉。

李承乾摇摇头,并没有与苏玫争论什么,将目光转向孔雯:“你们用过晚膳了没有?若是没有便在这里吃些吧。”

有了一下午的思考,李承乾的处世态度转变了许多,对待苏玫几人一改往常和光同尘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了许多,但也强势了许多。

食不言,寝不语,有长乐这个妹妹监督,李承乾数次想要开口聊点什么都被瞪了回去,直到几人安安静静的吃完东西净了口之后,李承乾这才有机会开口。

“小玫,小雯,你们两个回去之后好好想想,看看自己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想要作的事情,想好了告诉我。”面对静静等着他开口的苏玫等人,李承乾一边品茶一边说道。

“哥,你又想干什么?”长乐在一边听出事情有些不对头,忍不住接过的话头。

李承乾将茶杯放到一边,抬手止住长乐接下来的话,半开玩笑的说道:“连你也一样,学医这么长时间了,难道你就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些什么?”

找到了自己的缺点,自然就要改正,长乐与苏玫等人此时面对的李承乾正在完成自己最后的蜕变,至于最后能否蜕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要看李承乾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长乐明显发现了李承乾的不同,看着自己这个有着‘智妖’诨号的大哥眉头越皱越紧,一时间不知应该如何判断他的目的。

“不用想了,你是我妹妹,自然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而她们是我的女人,我身为她们的丈夫,为她们撑起一片天空也是该当。”李承乾并没有让长乐考虑太久,便给了她一个答案。

只是这个答案的背后要付出多大代价却是李承乾无法想象的,不过他已经做好的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就像高尔基的文章中那只海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