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间

不觉两晋就快结束了,马上就要进入南北朝。

网上看来,南北朝比晋朝还要知名得多,究竟实力如何,拭目以待。

此时发表个感想,其实比较苍白,因为实在没什么感想,就只是计划一鼓作气赶在明年春天结束之前完稿而已。

刚一接触这段历史就被迷住了,真的非常精彩。

这么想可能有点变态,但似乎越混乱的时代,越让人热血沸腾呢。

共产社会真的存在吗,也许是的,不过那时候的社会怎么样呢,实在不敢想象。

倒觉得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与欧文总是有相似之处的啊。

人性决定了共产的虚无缥缈。

其实最美好的社会未必一定共产,只需没有让人触目惊心的罪恶,就足够了。

人都是缺点的,只要没危及旁人,至少没有造成物质和精神伤害,或许都是可以包容的。

这段历史进展到此时,从中吸取的教训当然很多了,但如果研究了之后的历史,发现许多问题还是在重复出现,原因是什么嘞。

历史不是号称是一面镜子吗,明得失,知兴替,之类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啊。

过往从来都不如将来有趣,未知的福利对人来说,是最大的诱惑。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各种人才辈出,但各种罪恶更是像雨后的苔藓一样疯长,远超常人的想象。

有人说做人不要太负面了,要看积极阳光的一面,如果你背对太阳,当然只能看到阴影。

要我说你虽正对太阳,难道就没有阴影吗,只不过你视而不见而已。

有光就有阴影,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这是很消极的态度吧,正是因为这种观点大行其道,才有那些阴影的可乘之机,因为没有人真的敢于遏制罪恶,就知道一味熬鸡汤,弘扬真善美。

但问题就地于此,鸡汤虽好喝,但同样的营养滋润着截然相反的两类人,弘扬真善美的同时,假恶丑仍然逍遥法外,为之奈何。

世人多样,大家都做着自己本份的事情,每个人生来都是有使命的。

这份使命无所谓高低贵贱。

在当事人看来,他真正想要做的事和正在做的事,未必完全一致,但都是他的至爱,旁人的态度不对其构成任何影响。

但当事人的所作所为,总是对旁人有影响的,而且旁人总能得到一个普遍的评论,对于旁人来说,当事人做得足够好了,万人追捧,做得足够坏了,万人唾骂。

这是个体与集体的差异。

也是个体与集体的联系。

再多说一遍本文,现写现发,没有存稿,没有定时。

原来倒是有段时间,定时一天两章,早七点和晚七点。

只是后来有几天太忙了,断篇了,显得很难堪。

于是,索性,现写现发了。

时而一天五章,时而五天一章,全凭心情和灵感。

因为并没什么创造性的东西,心情占得更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