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强势的军方
九成宫那边吵吵的相当厉害,武将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报名要去,文官们有的赞成例如长孙无忌,杜如晦之类的,有的反对,比如魏征,魏老头是单纯的觉得大唐应该休养生息,和平发展,还有的如岑文本,褚遂良之类的,是文官的通病,不喜欢一切打仗的事情.
文官不喜欢打仗,一来他们读的是圣贤书,书里讲的都是仁和二字,再一个文官们不喜欢打仗还因为如果有仗打,武将们的权利就会很大.
这是文官和武将在权力上的争斗,文官在想尽一切办法遏制将军们的权利,也就是在遏制战争的发生,将军们则在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打仗的机会.
几乎历朝历代都是立国初期,武将们的权利会普遍大于文官,而一旦国家稳定了之后,文官们的权利就会大过武将,甚至武将会被极大程度的恶意打压.
当然文官们这种权利超过武将的情况,很多时候也是帝王在刻意为之.因为只有马上打天下没有马上治天下的.
武将集团的权势高于文官集团,这种情况在大唐的初期体现的尤为突出,尤其是贞观一朝.
这和李世民得江山的方式有关系.
如果是前太子李建成顺位继承皇位,那么显而易见的,文官们的权利会比武将高,因为有李渊的基础在,李建成是无需太过倚重武将的,而且李建成本身和很多文官的关系都相当好.
但是李世民不然,他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当然称作政变更好,他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政变,杀了他哥哥太子,弟弟齐王,然后逼着他老爹李渊退的位.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而当时出谋划策的人不管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之流的文官还是尉迟恭,侯君集,段志玄等等的将军,都是军方人士.
于是造就的就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段可以说是武将完全压制住文官的一个时期.
看看李世民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人员名单就能知道,里边大多数都是军方的人,就算不是军方的也可能是以前从军职转过来的,即便不是军职转过来的也和军方有很大的关系.
大唐奉行的是无军功不封爵,所以看看李世民这一朝那一个个显赫的爵位,上朝时候那一个个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就能知道,李世民一朝中中下级官员不算,光是上层官员几乎就大多数有军方背景的.
没错,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文官也都可以算作军方的人.因为他们之前都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过的,都是有军职的人.
只不过他们算是谋士,尉迟恭等人是具体实施者而已.
所以,李世民对军方的倚重从他开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并且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战功卓著的将军,是一名武皇帝,所以他的身边才会围拢那么多名将,谋臣,都是跟他一路东征西讨打出来的交情.
所以,对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从武职转文职的文官巨头来说,他们不会太过刻意的打压武将,因为他们本身就和武将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打压武将也就是在打压他们自己的实力.
很多时候,房玄龄他们还会比较偏向于武将集团.
但是对岑文本,褚遂良等完全意义上的文官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打一场仗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而是考虑打一场仗会让军方权利增加多少.
比如这一场对吐谷浑的战争,一开始很多文官就不同意,但无奈几大文官巨头,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都是赞成的,哪怕魏征不同意,也于事无补.
可是当段志玄把这场仗打成了现在这样的半生不熟状后,之前就死活反对的文官们这下更有了反对的理由,也有了攻击军方的理由.
打仗将军们没问题,但打嘴仗就干不过整日里子曰,圣人言等等掉书袋文绉绉的文官了.
就在口拙的将军们疲于应付文官们的责难,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又看好戏的旁观之时,大唐最大的无赖,搅屎棍,滚刀肉程咬金,混世魔王出马了.
然后文官们败退了.
他们不得不败退,别的武将口拙,说不过他们也只能生气的干瞪眼.可程咬金不同,这家伙吵架如同悍妇骂街.
污言秽语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豁出脸来说.祖宗十八代他敢指着文官的鼻子一代一代的问候.
而且,程咬金吵架喜欢吐口水,更加喜欢抢到你身前,仗着身强体壮,居高临下俯瞰着对方骂.
骂的时候口水唾液常常会甩在对方的脸上,甚至嘴里.
这样堪比化学武器的攻击,再难言善变的文官也扛不住.
更别说程咬金还不要脸的要和文官们玩决斗,以武定胜负,无赖不要脸到如此地步满朝算来也是没谁了.
于是,武将们只要和文官们干起来,最后的制胜法宝就是关门放程咬金.
当然文官们败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发现皇帝李世民是铁了心要继续打下去的.
皇帝想打,将军们愿意打,文官当中的房玄龄等巨头又是听之任之甚至支持的意思,剩余的文官还是小文官一看,算逑了,咱们折腾个蛋啊,顶个毛用啊.
于是,文官不闹腾了.武将们自己起了内讧.之前程咬金和尉迟恭在朝堂上骂段志玄是娘们,当然不是真这么认为了,他们那么做只不过是想贬低段志玄好给自己取而代之找借口.
程咬金和文官的骂战最终为的也是这个.
这两位动作不断,其他将军自然也不甘落后,主持一场灭国之战是莫大的荣誉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
但是李世民心中中意的却是因病留在长安修养的右仆射李靖.
自从李靖灭掉突厥回朝后,他就基本过上了深居简出的生活,没办法功高震主,又玩了一把自污,不夹起尾巴过日子也不行啊.
虽然李世民后来又再次委以重任,让李靖接替了身体不好的杜如晦的右仆射之职,但李靖还是借口足疾,尽量的不参与到朝政中去,军方的事情更是能放的全放下了.
李世民这次想起李靖来,自然是觉得这位很识趣又很有本事的老将适合担此重任,但众多重臣将军有些人却不这么看.
有人看似为公,实则为私嫉妒的向李世民建言:“右仆射年纪恐怕有些大了,身体又不好,陛下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换个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