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炮打敌营
周围的突击队员和俘虏都听得津津有味,突击队员们明白了自己为何而战,士气高涨。而俘虏们被科瓦尔的话语动摇了意志,也不再非常抵触。
“你就是拿着枪对待兄弟民族的吗?还要把我们杀掉。”旁边被俘虏的壮年士官不屑的讥笑道。
科瓦尔终于发现自己一个人演双簧的尴尬,如果有个人配合一下,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这群家伙说不定就弃暗投明了。
“对于那些背弃自己民族的人,我绝不手软。”科瓦尔沉下脸来冷冷的说道。
“距离两千七百米,方位偏北17度,落差20米。”齐克嘟哝着数据,反复的调教着火炮的射击角度。
“快一点!”科瓦尔不耐烦的掏出手枪,扳开击锤。
齐克对着火炮反复的调校,急得满头是汗。
“只是一发试射,何必这么着急呢?你还有十秒钟。”科瓦尔对着枪口吹了吹,走到一旁拿起望远镜观察敌情。
齐克定下了发射角度,用祈求的目光看着壮年士官。
壮年士官偏过脸去,右手向上指了指,比划了一个数字。
齐克立刻重新调整角度,打开炮栓,塞进炮弹,闭上跑栓,拉动炮闩拉索,轰的一声火炮就发射了出去。
苏维埃营长站在工事后面,看到刚才的炮弹命中在一连占据的工厂办公楼旁边,高兴的说道:“再来几发就可以轰掉这个大楼了!总算能够打破这个乌龟壳了。”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准确的命中在工事上,一面砖墙和几个石头堆砌的的工事立刻被炸成一堆碎块向四面散射。苏维埃营长和他部下的几个军官立刻被爆炸开的弹片击中,炸开的碎石更是增加了他们受到的伤害。
“我靠!炮兵这群傻瓜在干什么?我要杀了他们!”苏维埃营长想着这句话,身上已经被弹片和碎石打出许多孔洞,嘴里面不住的流出鲜血,躺在地上无力的抽搐了几下,就昏过去一动不动。
科瓦尔在望远镜中看到火炮准确的命中目标,一群军官被炸飞起来,立刻兴奋的说道:“继续发射!”
齐克已经从科瓦尔兴奋的语气中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心里面空落落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机械的搬起炮弹,打开炮栓,塞进炮弹,闭上炮栓,拉动炮闩拉索,炮弹就飞快的发射出去。
看到炮弹落在敌人的阵地上,突击队员也欢呼起来,旁边的突击队员看到齐克满头大汗的样子,立刻帮助齐克搬运炮弹。
炮弹不断的落在敌人的工事周围,科瓦尔看着被炮弹炸成一地碎石的工事和里面散落的众多尸体碎块,满意的说道:“好了,停止射击。”
一共就这么点炮弹,科瓦尔可不想一下子就打光了,到时候防守涅里斯大桥的战斗会更加需要炮弹。
“齐克下士,你做的非常不错。下面轮到我们了。”科瓦尔转过身来,微笑的对齐克说道。
“留下四个人看守火炮,其他人跟我走。”科瓦尔带着十一个突击队员向着战场疾驰过去。
在苏维埃营长被火炮炸成重伤以后,围攻工厂的两个连长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南边的大桥有波兰重兵把守,西面的战斗情况不明,派去的传令兵没有回来,看来凶多吉少,东面的火炮已经被敌人给夺取了,而自己等人却被办公楼里的敌人给托在这里。经过商议,两个连长准备带着部队想着北方撤退。
“只要撤退到北面的山里面,波兰人就追不上我们了。而且,我们可以得到周围农民的支援,如果他们追过来,我们就可以伏击他们。”一个连长卷起地图说道。
“传令下去,轮流向北撤退,轻机枪给我压制住大楼里面的火力!”
伴随着命令,苏维埃士兵渐渐的转移阵地,从办公厂大楼的两侧不断的向北撤退。亚历克斯的队伍尝试着反击,阻拦苏维埃军队的撤退。
但是办公厂大楼易守难攻的同时也限制了里面的人出来。苏维埃士兵在障碍物后面轮流架起轻机枪,瞄准办公楼的大门和窗户、楼顶几个出口,就把亚历克斯的人牢牢地困在里面。
一连装备的重机枪移动不便,而毛瑟步枪的射速太低,而MP-18冲锋枪在一百米以外就完全不知道子弹飞到哪里去了。所以亚历克斯只有躲在办公楼里面干着急。
科瓦尔带着十一个突击队员从东面跑过来,看到苏维埃士兵在不断的撤退,立刻带领士兵冲了上去。
如果让这些部队躲到北面的山里头,那就麻烦了。科瓦尔心中想到。
科瓦尔带着士兵沿着街道两侧不断前进,绕道那些苏维埃士兵的身边才开枪射击。两挺轻机枪正在不断的对着办公楼开火,突击队员从他们后面给了他们两梭子,他们就趴到在枪上。一群苏维埃士兵拿着枪拥挤在一起向北面跑去,刚好遇到转角过来的科瓦尔等人,科瓦尔站在迅速扣动扳机,子弹如同风暴一般向对面喷射过去。苏维埃士兵刚拉动枪栓,没有发出一发子弹,就被冲锋枪给打成了蜂窝。狭窄的街道上面鲜血染红了地面。
后面还有几个苏维埃士兵在这边跑过来,看到这血腥的场景,又看到科瓦尔等人凶神恶煞的样子,立刻扔掉步枪,举起双手,高喊着:“我投降,我投降!不要开枪,不要开枪!”
科瓦尔只好示意停止射击,其他的落在后面的苏维埃士兵看到科瓦尔没有射杀他们,慢慢的从角落里面出来投降。
科瓦尔看着三十多个俘虏觉得麻烦,现在正是追杀敌军的大好时机,结果自己手上只有十二个人,还要让人看着这群俘虏,这么一会儿,敌军又多跑出十几个。
不过,尽管有些麻烦,科瓦尔也不会把他们杀了,毕竟他的目的是彻底的占领立陶宛,如果留下太多的杀戮的话,不利于以后政府在立陶宛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