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炮兵
整理好了部队的驻扎问题,科瓦尔松了一口气。
在战场上面任何的大意也要不得,一次两次也许可以侥幸的逃脱,但是部队养成了这种懒散的习惯,就会出现更多的破绽。
科瓦尔继续向着密林深处走去,在一个小池塘边上,搭着几件简单的帐篷,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忙碌着。
科瓦尔对马耶夫斯基示意,他立刻把带来的几袋食物放下。
科瓦尔一个个看望受伤的士兵,对于他们的痛苦,科瓦尔也无能为力,只能让马耶夫斯基分给他们每人一点香烟和糖果。
前面伊万诺维斯基也站在那里。
“嘿!你怎么了?”科瓦尔走过去问道。
“受了一点小伤。”伊万诺维斯基耸耸肩膀说道。
科瓦尔看着他绑着胳膊的白布带上面渗着一点点血迹,心里立刻明白他的伤势不轻。
“陪我走走!”科瓦尔轻轻拍了他另一侧的肩膀说道。
“今天,你们炮兵打的非常漂亮!非常的完美!”科瓦尔站在一棵大树下面,认真的说道。
“但是我们炮兵连的损失也非常的重大!”伊万诺维斯基说道:“一个炮组连人带炮全部报销了,还有一个炮组在战地医院里面躺着,我也差点丢了一条胳膊。如果再来一次,炮兵连就可以取消了。长官,我简直是疯了,才会把炮兵阵地设在距离敌军那么近的地方!”
把炮兵阵地设在那么近是自己强力要求的,科瓦尔心中明白伊万诺维斯基是在抱怨自己。
“我非常抱歉!”科瓦尔低声说道:“但是如果让我再来一次,我一定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为什么?”伊万诺维斯基气冲冲的说道。
“我需要赢,我们的部队需要赢。每一次战斗都会有人牺牲,我只能够选择牺牲最少的方案。”科瓦尔拍着大树的树干坚定的说道:“炮兵号称战争之神,但是在整个东线,我们都没有多少合格的炮兵部队。这些才学会开炮的新兵,如果让他们在火炮的极限距离上开炮,天知道他们会把炮弹射到哪里去!即使我们有105mm的大炮,但是如果没有命中敌军,它就等于没有。”
“为了发挥我们火炮的威力,我们必须把火炮放到一个比较近的距离,这样我们这些新手炮兵才能够发挥出手中战争之神的威力。如果他们能够在五千米的距离命中目标,我绝不会把他们移到一千米的距离。在渡河之战的时候,每一分钟都有我们的士兵在河流之中倒下。如果没有我们炮兵提供的近距离火力支援,我们的损失会大许多,甚至可能渡河失败。而且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炮弹浪费,虽然我不要求一发炮弹一个目标,但是我们无法像西线那样一个小时内发射十万发炮弹。每一颗炮弹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我们浪费不起!”科瓦尔耐心的解释道。
“艹!”伊万诺维斯基愤怒的对着树干锤了一拳,把头靠在树干上面默默无语:科瓦尔已经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清楚,那么今天这种情况绝不是他一时的想法,而是他要坚持的使用炮兵作战的原则,以后还会这样使用炮兵。
可是伊万却没有办法反驳科瓦尔,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
两个人无声无息的站着,却都知道彼此没有说出来的话。
过了好一会了,科瓦尔说道:“我们和苏俄都是两个穷鬼,穷鬼只能有穷鬼的打法。相信我,我一定会找到他们的亲人,给他们补偿的。”
伊万诺维斯基眼睛含着一点泪光,苦笑着说道:“也只有你这个穷鬼能够想到这样的打法!”
科瓦尔使用炮兵的作战原则就是利用炮兵和敌军的炮兵及重火力点进行兑子,然后利用步兵进攻。这种方法唯一的坏处就是火炮的损失会非常的大。不过科瓦尔已经预料到了。
只要打赢一战,总能够缴获到一些火炮进行补充。而那些被炸掉的火炮,有一部分修复一下也能够继续使用。
至于火炮的门类千奇百怪,没关系,一千米直接瞄准,还怕打不准吗?
至于受损火炮寿命不长,没关系,在敌人阵前一千米,永远不会有让你把火炮打到炮管炸裂的机会!五发炮弹之内,不是敌死,就是我亡。
如此使用炮兵也是科瓦尔的无奈之举,虽然对炮兵略显残酷,却能够大大的减少步兵的损失,同时极大的提高部队的攻坚能力。
在二战之中,苏联对于火炮的使用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
不在苏芬战争中,苏联第一次把大口径火炮开到芬兰人修建的钢筋水泥工事前方五百米,递进直射,摧毁了芬兰倚为长城的曼纳海姆防线。炮兵也损失惨重,不过步兵就在不用重复在芬兰人的工事面前白白流血了。
在苏德之战中,苏联部队在德军的突袭之中损失惨重,有经验的炮兵也变得非常的缺乏,他们立刻加大火箭炮的产量。这种武器操作简单,不要求太高的精度,追求强大的面杀伤,也掩盖了苏联炮兵人才缺乏的弱点。
在远东的日本,日本人也根据他们国家缺少钢铁等原材料的特点,追求步兵的单发命中率。为此毫不重视冲锋枪等自动武器的生产,这就是矫枉过正,被条件所限制。
在科瓦尔的心目,在未来整个波速战争中,他对于炮兵的使用都会是这种把他们当成流水线上生产的消耗品,利用它们拼掉敌军的大炮和机枪等火力,给步兵的进攻创造机会。
在波速战争结束以后,科瓦尔心目中的炮兵建设应该是同时综合德国和苏联两个的优点,既要重视炮兵的精准射击的威力,也用正视炮兵是一种消耗品的事实。在和平年代培养一批能够精准射击的炮兵人才作为战场上面的王牌,同时扩大火箭炮的产量。一旦开战,新组建的炮兵部队全都按照消耗品的标准进行装备,从而实现质量与数量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