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拉杰普特的谋划(一)
12月的印度西北部依然有些炎热。
今天已经12月中旬了,但第乌岛白天的气温依然在二十七八度的样子,加上那潮湿的环境,分外让人觉得难受,尤其是从凉爽干燥的潘帕平原上过来的东岸人。
这是一批在牛栏山地区招募的东岸年轻人,大概两百来人的样子,大部分人是小学学历,少部分人是初中学历。他们来到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为了补充此地基层官员及企事业单位文职人员的不足,毕竟东岸人要在印度西北部拉杰普特地区扩大影响力,这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手了,尤其是那些能够识文断字,通晓公文写作规范,同时也熟悉东岸文化和思考问题方式的人——这基本上就只能在本土招募了。
说实话,牛栏山地区其实是不太愿意放这些人走的。如今潘帕平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举国皆知,今后各种工农业项目及城市建设肯定接踵而至,可谓正是急需用人之际。这些学生虽然文化层次一般,但进工厂做工人或当个基层办事员还是合格的,因此不太想放人。不过,考虑到其他地区都先后派出过多批人员去海外工作,你牛栏山地区成立也不少年头了,一毛不拔像话吗?还是不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了?再说了,就第乌岛给出的工资,对富裕地区的年轻人吸引力也不是特别大啊,但对平均工资较低的牛栏山地区来说,却相当不错了。因此,几方因素互相作用之下,这两百多名年轻人最终还是成行了,他们搭乘一艘东非运输公司——现在是东岸共和国第二大航运企业,力压加勒比航运公司一头——返程的货船,经停新华港后最终抵达了第乌岛。
第乌岛最新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四千左右。因为迁走了大量印度人,但东岸移民又补充不及的缘故,这里的人口不增反减,让人颇为着恼。目前岛上的东岸人,基本没有农业人口了,基本上都是工人、军人、官员、商人、宗教人士及其家属,全岛农业生产已经放弃,全数靠从邻近的印度人那里进口维持。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第乌岛实在是太小了,在中国大陆也就是一个乡镇的大小,在东岸就只是一个村,根本发展不起什么像样的农业。葡萄牙时代岛上倒是有一些不成器的农业,就在岛屿西半部分,不过现在已被东岸人占了,建起了著名的国兴禅寺。和尚们有宗教事务处的拨款,有信徒捐赠,平时也出外进行一些法事,收入还是可以的,因此根本不种地,而是把寺庙周围仅剩的一些田地种上了竹子,以美化环境。
第乌岛现在占地最多的建筑,无疑是各类仓库、货场了。这是由本地政府运营的物流系统,存放着大量从印度次大陆上收来的商品,以及从海外各地运至此地的商品。著名的商业清算银行在这里开办了分支机构,前来交易的各国商人都必须在此银行内开设专门账户,统一进行交易划拨转账,一提高效率。
这个金额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平均下来一天的交易额都在一万元上下。且这还是在莫卧儿王朝限制颇多的情况下产生的金额呢,随着这个国家的财政越来越紧缺,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商业清算银行的日均交易流水还有望进一步扩大。而这,似乎也是东岸政府决意加强在印度西北部商业扩张的最主要原因——印度离东岸距离适中,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商业传统就十分不错,加上东岸有近在咫尺的生产基地,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商品倾销地,新华夏岛的商人们在其中自然是大赚特赚了。
而说起新华夏岛商人们因为印度贸易而聚集起了巨额财富,中央政府也是看在眼里的,并为此制定了措施。比如,他们最近打算大幅度提高新华夏岛财政的上缴比例,并将一些来自本土的技术援助折算成金钱。反正是殖民地嘛,不多榨点钱出来怎么像话,难不成还要本土惯着他们?
当然此举可能会引起新华夏岛方面的不满。那个岛供应着本土绝大部分的胡椒、椰子、剑麻、橡胶、棕榈油、棉花、金枪鱼、对虾及其他一些商品,那个岛上同样有丰富的木材,有煤铁黄金,有移栽的金鸡纳树,未来如果灭亡了中央高原的麦利那人王国,那么相对凉爽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有了,富饶程度自不必多言。
可以想见,当未来全岛人口突破一百万,各项基础设施都较为完善之时,全岛人民对于东岸本土的压榨行为一定会非常厌恶,一定会强烈要求本土减少抽血力度。不过他们也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他们与东岸本土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用来赚钱的很多商品都是本土生产的,一旦与本土彻底闹翻,转口贸易会一落千丈,其他方面的经济问题也会爆发出来,这个后果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当然了,新华夏岛作为东岸人在印度洋上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是海军第二舰队的驻泊地,旁边还有南非义成地区,因此想要闹腾多半也闹腾不出什么浪花。撑死了也就抗议记下,搞一些小动作,让本土减轻一些对他们的压迫罢了。
好吧,让我们言归正传,将目光再度转回到第乌岛。经过多次讨论,目前执委会已经同意在1691年1月1日设立第乌管委会,该管委会辖区暂时包括第乌岛及浅岛地区,加起来一共一百来平方公里,可谓是全东岸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了。
对了,浅岛是东岸人给起的名字,就是后世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的重要港口坎德拉港。在17世纪的这个时空,坎德拉港尚未出现在地图上,这里目前还仅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间或有一些绿教徒商人过来贸易,但也不是很多,每年对外贸易量非常少,即便附近是上好的小麦、棉花、甘蔗、椰子及部分香料的产地。
东岸人当初看中这里,一是因为这地方不显眼,获得的阻力不大,二也和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浅岛与第乌岛一左一右,一个控制卡奇湾,一个控制坎贝湾,牢牢地将古坎贝国及古拉杰普特国的对外贸易控制在手中。而一旦控制了对外贸易,那么占领不占领也就没多大区别了,不是么?
当然了,控制拉杰普特地区的对外贸易也需要基地,毕竟海军也需要港口淀泊,也需要维修保养,人员也需要休息娱乐。因此,第乌岛和浅岛就成了两大基地,在新设立管委会辖区时自然也将其并做一体了。
新的第乌管委会的第一任主任基本上也已经确定,那就是曾经指挥拉杰普特人仆从士兵攻占马斯喀特苏丹国塞拉莱港的姚同上尉。姚上尉出身名门,祖父两辈人都先后在军部内担任高参,给从军的姚上尉打下了不错的基础。而恰好之前姚某人也率军在阿曼那边打得不错,立下了功劳,因此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担任这个辖地不过一百多平方公里的袖珍管委会的主任,军衔也即将被提为少校,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姚同上尉大前天刚刚从塞拉莱港返回。他是陪着最后一批离港的印度人前往阿曼的,至此,第乌岛上除了少量葡萄牙人及印葡人之外,大部分就都是东岸人了。想起来也真够疯狂的,东岸人居然硬是搞了一招移山填海,将印度人弄去塞拉莱与阿曼人互怼,让他们没空到东非斯瓦西里海岸找东岸人麻烦。
不过,印度人走了,第乌岛的东岸人却还是有点少。姚同上尉已经申请再调拨“至少三千名移民”过来,扩大第乌岛的人口基数,这样他才可以组建一支规模过得去的部队。此外,浅岛目前只有数百名东岸人,这个半岛区域比第乌岛面积还要大,土壤也很不错,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因此也需要数千移民前来充实。
姚同认为这件事非常紧迫,必须尽快完成。现在奥朗则布正在德干高原上疲于奔命,地方上很多将军、总督、贵人们就都有些蠢蠢欲动的感觉了。这些人都是人精,已经敏锐地嗅到了莫卧儿帝国境内那丝不一样的气味,觉得印度次大陆的秩序可能要出现大的变动了。蒙古后裔的统治终究还是有些疏忽,给了地方实力派太多的兵权、财权和人事权,以至于当皇帝奥朗则布常年率部南征,且师老兵疲,一无所获之后,这些地方实力派们都大受鼓舞,觉得似乎自己也能效仿德干高原的马拉塔人,跟中央政府掰一掰手腕。
东岸人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微妙的变化。因此,在与葡萄牙人商议后,他们打算正式接触一下北方的拉杰普特地区的实权官员、将军们,看看其中有没有机会。姚上尉觉得还是有一些机会的,未来等葡萄牙人的一千陆军抵达果阿后,双方可以在这片轻易集结起超过两千名机动士兵,这在拉杰普特地区地方军阀的争霸战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便是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