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面子十足
“怪我疏忽了,因为张先生要和你们谈事,必须找个安静点的地方,所以我决定在锦福居的雅间吃饭!”
李顺廷摇摇头道:“这位公子,您可能对归化城的小班馆子不太了解。包括锦福居在内都是需要提前一天预定的,否则绝不会有位置的!正因为如此,我才会请郭掌柜和张先生屈尊去大戏馆子的。不信,您可以问问项领房,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徐彦卓看向项天城,项天城虽然和李顺廷不对付,可李顺廷说得是实情,他也只好点点头表示赞同。
徐彦卓略一思忖,然后笑着对李顺廷说道:“大掌柜,你们只管去弄吃食,锦福居的事情我自有办法解决!”
看着李顺廷等人狐疑而去,徐彦卓喊过徐纳言,对他悄声吩咐了几句。
……
当李顺廷等人被锦福居的掌柜亲自引进江南春雅间时,他们的脑海已经是一片空白了。江南春是锦福居最大也是装饰最豪华的雅间,平时哪怕是空着也不会对外人营业,据说是专为绥远将军府预留的。尽管李顺廷和项天城在归化城也算名人了,可也从没有在江南春吃过饭¥,没曾想今天却沾了徐彦卓的光,有幸在江南春吃一次饭。
“公子,不知这是……”李顺廷有些结巴了。
徐彦卓自然知道李顺廷想要问什么,没错,徐彦卓为弄个雅间的确费了些周折,他让徐纳言去找了和自己有过一段渊源的张绍曾。张绍曾作为绥远将军。去年曾率兵随徐彦卓出征平定外蒙古叛乱。平乱结束后,张绍曾被授予了陆军上将和一等文虎勋章。
此次,徐彦卓来归化张绍曾也早已知道。连大总统都惊动了他怎会不知道?当徐纳言找到张绍曾时,张绍曾二话没说,亲自来到锦福居为徐彦卓安排。锦福居的掌柜见此情景当时就傻眼了,堂堂地绥远将军竟然亲自跑来向他要雅间,锦福居的掌柜哪敢怠慢,于是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
徐彦卓摆摆手:“这个先不说了,还是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弄来的菜。帕默尔。你先来!”
“公子,我给您带来了马六吉卤糟牛肉!”
“糟牛肉?”徐彦卓还是第一次听过。
“归化的回民秋天把近郊农民剔退下的老牛买回来,用饭馆里做白酒、黄酒过滤下的酒糟拌上榨完糖的渣滓喂上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杀掉卖的牛肉就叫“糟牛肉”,这种牛肉的口感比秋天刚从草地上赶回的“熟背牛肉”还要香嫩。回民的“卤锅”年代久远,“糟牛肉”经过入味后非常好吃。据说,卤糟牛肉是一名马六吉的回民发明的。所以叫马六吉卤糟牛肉牛。它和羊油炸的酥脆麻花、小米面蒸的甜窝窝是归化城的三样美食。这不,我连羊油炸的酥脆麻花和小米面蒸的甜窝窝也一并带来了让公子尝尝!”
“不错,不错!我都快流口水了!段掌柜,不知你带来了什么?”
“公子,这是麦香村的烤鸭,十分考究的。”
“怎么个考究法?”
“烤鸭要经过选鸭,选料,填料的过程。特别是填鸭工序。更需精心料理。它要在一个特别的专用木笼里填喂一个多月,而这木笼。绝对不容鸭子有站立活动的自由。每次填喂时,是把预先备好的高粱面团和高粱颗粒,搓成条捋着鸭子的嗉囊,一点一点地填进去的。为了达到皮酥里嫩的效果,填鸭师傅还须运用针先把白条鸭的皮挑起晾干,不惜费时费力。在烤制时,还要在吊炉上方备好杏木烧好的荤油,如此精工细作,最终才能将烤成一只色香味俱全的烤鸭。”
徐彦卓点点头:“项领房,轮到你了!”
“公子你看,这是八宝头脑。把榨过黄酒的新鲜糟粕用井水淘成为乳色质放入碗中,然后放肥山羊肉两块、毕克齐的长山药两节,另加葱花、白葡萄、鸡蛋薄饼和适量的白面小疙瘩。您闻闻,这八宝头脑有浓郁的酒香味,但却没有酒劲,多吃几份也不会醉。还有这过油肉也堪称一绝……”
……
不能不说归化的吃食非常讲究,更何况是集小班馆子、大戏馆子、葫芦馆子和坊间的小吃于一体的吃法,的确让徐彦卓等人大饱口福。
酒足饭饱之后,张寿增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开始说正事了:“大掌柜,实不相瞒,我想开一家店号,因大盛魁是塞外第一号,特前来讨教一二,不知大掌柜可否赐教?”
“赐教不敢当,张先生,其实通事行这个行当已经做了几百年了,各家都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就拿大盛魁来说,我们主要是……”
通过李顺廷的详细介绍,徐彦卓对大盛魁的经营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
张寿增话题一转,直截了当道:“今日前来,除了讨教之外,还有一事相求,”
“张先生请讲。”
“我想请大掌柜出任我们新店号的掌柜,不知可否。”
李顺廷摇头不语。
张寿增见状,退而求其次道:“大掌柜不肯,可否让段掌柜出任这新号的掌柜?”
李顺廷依然是摇头不语。
张寿增急了,直截了当道:“那大掌柜如何才肯出任?”
李顺廷笑道:“我已经是大盛魁的大掌柜了,大盛魁既然号称塞外第一号,我能作为这第一号的掌柜已经到了极致,为什么还要到你新开的新号去当掌柜呢?要不了几年我就该退休了,到时候我会力荐履庄做大掌柜的,他又怎么会去你的新号呢?”
一旁的项天城见李顺廷意气风发,颇为不屑地小声嘀咕道:“你大盛魁有什么了不起?”
李顺廷听了项天城的话也不争辩,只是自顾自地说道:“大盛魁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在这塞外屹立了两百多年,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未必,依我看,大盛魁已是日薄西山,如果再不另寻出路,不出五年必然关门大吉。”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在一旁静静聆听的徐彦卓。(未完待续。。)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