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疑神疑鬼
王二牛见身边几人的布条都已被点燃,于是嘴里大声喊道:“一,二,三,投!”
王二牛的“投”字刚一出口,手中持有酒瓶的几个人按照之前演练的步骤,迅速起身将手中的瓶子远远地抛出,然后立即猫腰躲在堑壕里。
五个瓶子带着五道火光在空中划过一道轨迹,显得异常妖异。电石火光之间,空中的玻璃瓶就全部被朱小山带来的狙击手击碎,星星点点的火光四散而下。
……
“啊!”
正在疑惑当中的徐二虎突然听到了一声凄厉无比惨叫声,他循声望去,原来空中的火点正好落在一个士兵的头上。那个士兵留在脑后的大辫子瞬间燃烧起来,看起来恐怖至极。
“啊!”
“啊!”
……
徐二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耳边又传来了接二连三的惨嚎声。
随着空中的火点越来越多,不断下落,身上被火点点燃的士兵越来越多,惨叫声此起彼伏。
“身上着火的就地打滚,身边的人互相帮助灭火!”徐二虎迅速下了命令。
说完,徐二虎带头从身上脱下衣服,使劲扑打着一个身边着火的士兵,可是火却无法扑灭。无奈之下,徐二虎将上衣直接盖在了那个士兵身上,自己整个人再仆倒衣服上,死死地压住了着火点。谁知道即便是这样还是没有扑灭那个战士身上的火,反倒是把自己的上衣也引燃了。那个士兵实在受不了疼痛,大吼一声带着满身的火光就窜了出去。
徐二虎看着那个士兵,心中不禁哆嗦了一下:怪不得自己之前总觉得不安,难道是对方早就已知道自己今晚要来偷袭。
或许是处于人的本能,许多身上着火无法扑灭的人都像这个士兵一样,带着火光四处乱窜,一边跑还在一边嘶吼,似乎这样可以减轻疼痛。
只见到处都是带火奔跑的士兵,就像一个个移动的人形火把,直至最后仆倒在地,而身上的火依然在燃烧。
徐二虎一阵恍然: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天火?居然无法扑灭!
正想着,徐二虎突然举得左手一阵灼疼。他抬手一看,原来刚才在扑火时自己的左手上沾上了一点黏糊糊的东西,正是这个东西在燃烧。他赶忙把手在地上抹了几下,谁知火居然没有灭,依然在顽强的燃烧。无奈之下,徐二虎只好用另外一手拔刀,在地上刨了个坑,把着火的手埋入土中,这才将火熄灭了。徐二虎看着自己惨不忍睹的左手,心中不禁萌生了退意。
于此同时,看着漫山遍野四处奔跑的活火把,王二牛和朱小山也暗暗咂舌:不愧是首领整出来的东西,居然威力如此之大。
观战的众位军官更是面面相觑:这个韩恢也太阴损了,用这样的法子对付偷袭,不仅杀伤力大,更重要的是给士兵造成的心理阴影更大。直到活活被烧死火都没法被扑灭,估计没有人再敢发动夜袭了。
和众人一样,刘庆斌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太棒了,自己不仅造出了燃烧瓶,而且还无意中发明了一种防夜袭的有效战术。
事实上,今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早就在刘庆斌的预料当中,只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燃烧瓶第一次使用,就会产生如此之好的效果。
当初,刘庆斌为了确保韩恢在雨花台的防御成功,下了很大功夫。人不够了可以马上调派,武器弹药不足了可以迅速补充。可是,对于如何防止敌人夜袭却让他觉得颇为头疼了。白天还好说,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足可以弥补兵力少的缺点了。可是晚上,能见度差,使用重机枪不仅效果不好,而且还容易出现误伤。在既没有探照灯也没有燃烧弹的情况下,如果敌人趁着夜幕利用人多的优势,一窝蜂的向阵地发动夜袭,那就很危险了。
刘庆斌开动脑筋苦苦思索:夜袭的最大危险在于黑暗,探照灯肯定是不可能了,燃烧弹没办法制造,但是可以制造燃烧瓶。于是他想起了后世燃烧瓶中的经典之作--莫洛托夫鸡尾酒。
莫诺托夫鸡尾酒是土制燃烧弹的别称,也是游击队等非正规部队、街头暴动群众的常用武器。最早使用土制燃烧弹作为反坦克武器的是苏联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应用,不过后来却被芬兰人发扬光大。二次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爆发苏芬战争,芬兰士兵无论是参战人数或是装备水平皆处于下风。在冬季游击战期间,面对红军的坦克,由于芬兰军战防炮数量极度不足,因此大量使用西班牙内战中发明的武器燃烧瓶。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装汽油、磷、铝、机油等助燃剂的燃烧瓶,对苏军阵地与车辆造成极大损害。
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一个玻璃瓶,向其中注入三分之二的汽油与三分之一的糖混合,不可太满,以防投掷时溅出,装药后用木塞塞实。瓶颈要缠绕浸油粗麻纤维布带,供在投掷前点燃用。使用时,将布带点燃,随后将其投掷向敌人。这只是最简单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如果希望燃烧的附着力更好,可在汽油中掺入一些可提高附着力的东西,诸如:机油,黄油,沥青,松香,面粉,粘土等;如果希望火焰不会被轻易扑灭,可在汽油中缠小部分氧化剂,比如:浓硫酸;如果希望火焰温度更高,可在玻璃瓶外捆扎一些铝粉或者镁粉。这样一来威力将相当惊人。
刘庆斌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是他自己苦于无法分身,只能委托别人来制造这莫洛托夫鸡尾酒了。尽管燃烧瓶看起来制作比较容易,但对全无经验的人来说,制造及使用燃烧瓶亦非全无难度。譬如说,瓶内放进太多的汽油,在玻璃瓶碎开后过多汽油会难以着火。或者是点燃布块前没有把玻璃瓶抹干净,使瓶外残余的汽油燃烧起来。还有瓶子的塞不密封,选用太坚固或太易碎的玻璃瓶等等。所以,刘庆斌必须要选择一个沉稳可靠的人负责试验,然后再大量制作。想了很久,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青帮军事部部长兼军事训练基地主任李龙。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