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俺是李岐鸣
第一首歌的架子鼓很快就录好,拿到音轨之后,叶桂又给刘杰说完剩下几首歌的鼓点,再看着他打了几遍,觉得基本可以之后,立马拿着姜山给的架子鼓音轨,上了楼开始录这首歌的其他乐器。
这时待在五楼的蒋林峰和路浩明两人早已经把录音室准备好了。
叶桂把音轨给交给蒋林峰,然后进了录音室,首先拿起一把放在琴架上的贝斯。
带好耳机,叶桂抬头向外望去。
蒋林峰在窗外比划了一个OK手势,并且示意自己先听一遍基本音轨。
这时所说的基本音轨,就是刚刚录好的架子鼓的音轨。在分轨录音的时候,耳机的伴奏是随着录制的进程不断变化的。
鼓手在录制的时候,只能听见节拍器的滴答声。而贝斯在录制的时候除了节拍器以外,还可以听到架子鼓的声音。
以此类推,随着录制的进行,越后面录音的乐手耳机里听到的伴奏就越是丰富。
这也是把歌手安排在最后录音的原因之一,这样做,等到歌手录音的时候,他在耳机里听到的就是基本成形的伴奏了。
叶桂刚才在楼下已经听过一遍架子鼓的音轨了,此时在耳机里再次播放这个音轨时,叶桂一边听一边暗自想象着自己的贝斯声音。
叶桂在心里把即将录制的贝斯和架子鼓和了一遍,感觉没什么问题,于是向窗外点头,示意可以开始录音。
很快耳机里便传来了四声滴答的准备音,准备音过后,架子鼓慢慢的进来。贝斯的进入在后面两个小节,叶桂听到架子鼓的第二小节结束,把准节拍,准确的切入了进去。
此时叶桂的贝斯弹的并不花哨,反而很稳,除了偶尔有几个三度加花,剩下的时候都只是弹着很厚实的单音。
蒋林峰在外面暗自点头,说实话,因为叶桂的吉他弹的非常好,他刚才还在担心,叶桂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贝斯录的非常炫技。
蒋林峰不知道叶桂不像一般的音乐小青年,早已过了爱出风头的年纪。
叶桂心里非常明白歌曲里节奏乐器伴奏的原则,稳定厚实的贝斯弹奏的既能撑起伴奏的骨架,又完全不会抢了其他的伴奏乐器和人声的风采。
不一会,贝斯很顺利的一遍录过,然后叶桂又按照这样的过程,录完了吉他、键盘,还有最后的人声。
很快,第一首歌《不要怕》的录制就这样完成了。
这时,楼下录鼓的几人上来,看见第一首歌录制完成,纷纷要求先听一遍。
因为本就是歌曲的小样,录制的时候规格宽松一些,而叶桂提供的编曲又非常完整,再加上他和刘杰两人的技术十分稳定,所以瑕疵音并不多。
于是蒋林峰只是先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就混音出一个先行版的《不要怕》小样。
录影棚的音响系统很好,高质量的还原了刚才的录音,众人静静的听着刚刚录好的小样
歌里精巧的编曲,优美的旋律,还有那种朴素而又真实的意境让人忘神。
赵亮感慨的说:“我本以为我发现了一个吉他天才,现在才知道,原来真的有人是被音乐眷顾的,这首歌我真的太喜欢了。”
刘杰也喃喃道:“这些年我走了这么多地方,又在铜市这座小城苦苦创作了音乐这么多年,结果却没能写出这样的歌来。”
众人听完先行小样后,纷纷表达了对这首歌的喜爱。
叶桂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吉他独奏毕竟是小众,这首歌曲才代表了他之后的方向。如今在场的几人欣赏水平都不低,既然他们表示满意,那意味着至少这个时代的音乐圈里大部分人都会喜欢这首歌的。
而只要圈内表示肯定,叶桂把这几首风格不同于当下的歌曲卖给岳思彤的计划便成功了一半。
“这首歌的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叶桂向几人鞠了一躬:“再好听的歌,如果只有我一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众人心里微微感动,不得不承认当听到这首《不要怕》的时候,他们先是觉得喜欢与感动,然后又为叶桂的才华惊艳。
而最后,所有人在这份惊艳下还少不了一点点的失落。
尤其是蒋林峰和刘杰,他们都是音乐圈子的老人,混了半辈子,却没混出多大名气。
这时却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出现了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以一种无法想象的姿态向他们原地踏步多年的位置冲了过来。而后,又会一路绝尘的去到他们无法想象的地方。
但此时叶桂对几人充满诚意的感谢,让所有人心里的落差迅速弥补。
对啊,这首歌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如果日后这几首歌火了,那我们不也是这份荣耀下的一员吗?
到时候就算自己名字不能放在歌曲的制作列表上,亲自参与制作过这样出色的歌曲,等到老了以后岂不是一种莫大荣耀吗?
于是录音棚里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好,那就让我们用这几首歌,震惊所有人!”
……
于是充满干劲的六人在录音棚开足马力,除了中间匆匆忙忙的吃了顿饭,剩下的时间,一直片刻不停的工作。
到了傍晚,三首歌曲的小样终于录好,只剩了最后一首《寂静的天空》,需要等着蒋林峰联系的马头琴乐手来了才能录音。
忙了一天的几人终于得了半刻清闲,坐在三楼大厅闲聊着。
此时在场几人已经决定晚上就住在录音室了,所以叶桂刚才就跟乔安娜联系了一下,说好明天直接在省广电碰面,就不一起从铜市出发了。
路浩明也和给家里打了电话,告诉了晚上不回家的消息。他家里对路浩明多年的吉他老师刘杰很放心,所以只说要注意安全,然后也痛快答应了路浩明在金城住一天的要求。
几人端着茶杯,吃着姜山刚才从旁边买来的一些零食,边吃边聊。
吃完过了一会,路浩明见那乐手还没来,于是靠在沙发上,懒懒的问:“蒋老师,你联系的那个乐手怎么还没来啊,咱们早上就联系他了,那人就是坐船从黄河那边出发,这时候也该过来了啊。”
蒋林峰喝了口茶,慢慢回答道:“那人一般待在黄河边上,地方很偏,所以虽说不是从黄河那边过来的,也差不多了。稍安勿躁,我们再歇会。”
叶桂听了蒋林峰的话,心里一动,怀疑道:“蒋老师,你是说他平常一直待在黄河边吗?”
蒋林峰有些意外的看了叶桂一眼,缓缓道:“没错,那人平常总在黄河边练习马头琴,不过偶尔也到其他地方去转转。”
叶桂听到蒋林峰的话,惊喜道:“那个人是不是姓李,而且很少和圈子里其他人交流,反而最爱坐着羊皮筏子到黄河沿岸去演奏。”
蒋林峰听了叶桂的描述,吃惊道:“不错,叶桂,你难道认识他?”
叶桂笑着摇摇头。
这人叶桂不认识,但他曾经听说过。
作为一个拿着大草原上的乐器,却成天对着黄河水演奏,随水漂泊的传奇人物,叶桂只是在后世听到过他的传闻。
当时已经在陇省音乐圈混了几年的一个朋友告诉叶桂,若论马头琴,当年有个在黄河边苦练琴技的流浪艺人绝对是第一把交椅。
后世叶桂听到关于那人的传闻时,那人已经成名很多年,本身就不怎么在圈里出现的他,更加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叶桂从来也没有亲眼见过那人的演奏。
不过,叶桂那朋友曾有幸见过一次。
据朋友说,那人的马头琴拉的已经返璞归真,一个简单的声音拉出来,就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心里一种感动油然而生。
路浩明看叶桂和蒋林峰两人打哑谜,着急的道:“蒋老师,你们两个说的是谁啊,我怎么没听过。”
蒋林峰看叶桂不说,于是无奈的笑了笑,正准备开口,却突然向门口望去。
路浩明期待的等着蒋林峰的下文,却见蒋林峰看向门口,于是也转头看去,发现大厅门后出现了一个人影。
姜山看到有人过来,连忙过去开门。
门外是一个长得有些憨厚,皮肤黝黑,穿着布衣布鞋,背着个盒子的男人。
姜山看着门口这个男人,怀疑的问道:“您是?”
门口那男人隔着姜山看见了早已起身的蒋林峰,大笑一声道:“俺是李岐鸣,来拉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