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的钟声响起了

杨宛如忽然在左白萱和那个五小姐的身上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人都有点喜欢多管闲事,可却不是出于关怀的心意,而是想责备她。

看起来确实有点像是在关心她,杨宛如好笑的反问道:“你我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你又是以怎么样的身份来与我说话甚至指责我的呢?难道就是一个三王爷的救命恩人?”

左白萱被杨宛如说的脸色通红,支支吾吾的也不知道要怎么反驳杨宛如的话,最后只想到她们曾经还算是姐妹,就拿出这个来说事:“我们曾经也是姐妹,难道这一点还不够吗?”

“一个把我从家里赶出来的姐妹吗?”杨宛如冷笑着问道。

左白萱的神情已经有点急切了,焦急的说道:“你知道爹失踪了吗?你今日在宴会上也没有看到爹吧?难道你就一点都不担心爹吗?之前爹确实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了,可是现在爹出了事情,你真的忍心不管吗?”

这一口一个爹的叫的还真是亲热,好似她才是那个义女而不是亲女儿一样,还说的她不知感恩一般。

“所以呢?我记得我那日已经跟他断绝关系了,他现在如何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杨宛如冷着脸说道,对左白萱一点情面都不给。

“你,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爹再怎么样也曾经对你那么好!”左白萱的表情更加急切了,不停的指责杨宛如。

杨宛如依旧冷冷的看着她,没有再说话。

“我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当上这个郡主的,可是不管你变成了什么样的身份,你也应该是爹的女儿不是吗?”左白萱又说道,眼神急切的看着杨宛如。

“我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成为三王爷的救命恩人的,如果这就是你的选择,那你日后不要来找我哭诉,我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杨尚书的消息,不妨去问问三王爷。”杨宛如面目表情的说道。

随后她就把帘子放下了,回到了轿子里,落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轩辕翼的怀抱有点紧。

“起轿,之后再遇到任何人都不要停,直走就是。”轩辕翼平静的说道。

那宫女往里面瞧了一眼,顿时惊讶了,那不是轩辕翼将军吗?原来那人不是什么小厮吗?左白萱自然也再次听到了轩辕翼的声音,她却以为那只是一个声音与轩辕翼相近的小厮,并没有在意。

再说了,现在的她已经被杨宛如气的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走了,又怎么会去疑惑这个坐在杨宛如轿子里的小厮?

马车就在左白萱的跟前走远了,轿子里,杨宛如不舒服的扭了扭,别扭的说道:“你可以松开手吗?我有点难受。”

“我也很难受,我的心里难受,宛如,你是不是生我的气了?”轩辕翼紧紧的搂住杨宛如,声音有点委屈。

“你难受些什么?我还没有难受呢,你居然敢比我先难受?”杨宛如依靠在轩辕翼的身上,眯上眼睛笑了笑。

轩辕翼看的心里痒痒的,上前吻了吻杨宛如的嘴角,“那些一个个女子就知道来你的跟前嚣张,我却在这个时候不能站出来为你遮挡这些人。”

“那都你招惹来的桃花啊,你说我能让你自己去处理吗?”杨宛如起了逗弄之心,伸手捏了捏轩辕翼的手,发现他的手居然硬硬的,摸到的都是骨头。

轩辕翼无声的笑了,如果让他处理的话,他一定不会留情的,该怎么样处理他就毫不留情的处理了,轩辕翼发觉杨宛如对情敌比他这个当事人还要手软。

两人就这么回到了轩辕翼的府邸,派人跟着杨宛如轿子的人看到杨宛如的轿子停在轩辕翼府邸跟前后,就快速回去复命了。

杨宛如下马车时眼神一跳,看去的方向就是那人跑开的放向,轩辕翼低声说道:“没事,我早就知道有人跟着我们了,这个不碍事。”

既然轩辕翼都这样说了,那杨宛如也无话可说了。累了一天了,杨宛如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呼呼大睡了。第二天杨宛如睡到了大中午,却被一阵震耳欲聋的钟声吵醒了。

她猛然就醒了,门外的人也推门而进,正是一直都照顾她的红衣。杨宛如头也不抬的问道:“外面是何事?为何我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钟声?”

红衣犹豫了一会,说道:“现在外面都在传这件事,今早有几个穿着破烂的人带着一张破布来到了皇城,直奔官府,可官府却不管这件事,他们又要去见陛下,之后被拦在了宫门外。”

杨宛如点点头表示自己在听,红衣接着说道:“为此那几个人就去了大理寺,敲响了大理寺的钟,以示他们天大的冤情。”

大理寺的钟声啊,杨宛如暗叹了一声,原来是这样的吗?红衣却没有注意到杨宛如的沉思,而是接着说道:“于是小姐您现在就听到这钟声了,恐怕现在的钟声也已经传到宫里了。”

杨宛如点点头,又问道:“那轩辕翼人呢?他现在在府内吗?”

“不在,一大早就已经出府了。大人还特地吩咐我们不能打搅您歇息。”红衣老老实实的说道。

“那就替我更衣吧,我也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杨宛如说道,伸着手等红衣为她更衣。

准备好一切后,杨宛如就带着两个丫头出门了,外面现在的情况居然比杨宛如想象中的还要热闹,所有人如潮水一般往同一个方向走去,挤的杨宛如寸步难行。不得已,杨宛如只好放弃了坐轿子的打算,跟几个丫头市轻功来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远离皇城,杨宛如也只是来到了外围,不过这会儿已经没有那么的人挤着过来了。

几人才走到了大理寺的门口就已经能够看到那几个难民带来的血书了,杨宛如抬头看去,只见一张白纸上密密麻麻的用红色的血迹写上了不同的名字,血书的长度竟从大理寺的门口就绵延到了大理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