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走还是留
大业十一年六月,突厥始毕可汗率三十万狼骑南下,兵不血刃拿下了定襄郡大利城,尽取城中粮草。仅休息了半日之后,就转而向东,沿着长城突入马邑郡内。
三十万骑兵在武周山长城关口夜袭而入,长城上的烽火台甚至都没来的及发出烽火,就被突厥人的前锋完全控制。
同一日,恒安、云日两城相继失陷。两城的守军只有千余人,在三十万狼骑的四面包围之下,守军只是坚持了不到一个时辰,两城相继被破。好在始毕听从了崔文成的意见,并没有进行屠杀,只是搜集了所有粮草,然后留在两城各留下了一个千人队,就继续南下,否则他的大军不知道要被拖到什么时候。
而到此时,突厥人的侦察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显示,隋国杨广根本还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南下河东境内七天的事实。而情报显示,此时的杨广正带着十五万禁卫已经过了楼烦郡,并且出了雁门关口,向着马邑前行。
“真乃天助我也,杨广小儿正急不可耐的向着我草原三十万勇士赶来,身边只有十五万人马。如果他守着雁门关,咱们拿他或许没有办法,但是现在他离了雁门关,出了西陲险道,到达了桑干河,距离我们,已经只有数百里路程,这是上天要亡他的征兆,这是腾格里给我们创造的机会。我们只要快马加鞭,全速前进,最多三天,我们就能在马邑郡城与那杨广小儿相会。将他请回草原。”
始毕可汗看完手上的羊皮信,激动不已的对着众首领大笑道。
众首领一听杨广居然已经到了桑干河边。这个时候都同样的激动万分。对于此次南下的把握更是多了几分,此次南下。隐秘是他们的优势,而弱势却是草原骑兵不善于攻城做战。
之前杨广在太原,所以始毕可汗即便知道也不得部停下来休整。就像崔文成当初所说的那样,杨广现在不但出了太原,居然到了雁门。到了雁门还不算,居然还敢离开雁门这个雄关,这不是找死这是什么?
雁门自古就是中原和草原的一条重要的防线,历朝历代多有在这里和草原胡人做战。中原王朝也一直依赖着雁门的天然地形,如同一道门一样的将草原人挡在门外。如今的大隋虽然在雁门之外还有马邑和定襄两郡。但是按传统点的说法,出了雁门就已经是到了塞外。
自雁门关口外,就是著名的险道西陲关口,出了这个关口,那就是塞外,再也没有了名关要塞坚城,如果中原和草原人交战,这塞外就是最先陷入点火的地方。而隋朝河东郡的兵马也大多在雁门关以内,塞外兵马只有少数的一小部兵马。纯粹就是当做警报做用的。
所有人都明白杨广出了雁门关,对他们的意义。杨广这一出雁门关,就已经等于失去了所有的保障,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随驾的十五万禁卫。但是对于草原人来说。只要不是打围城战,且又是二比一的兵马比例,这样的仗任何一个部族首领都有信心打赢。
始毕脸上泛着激动的光芒。大声的说道:“传本可汗的命令,三十万狼骑即刻启程。三日,本可汗只给所有人三日时间。三日内我们必然到达马邑郡城,活捉杨广。”
此时手下的一个大将有些为难的道:“大汗,自草原发兵到现在,我们日夜行军,没有一日休息。拿下大利城后,更是急行一昼夜,刚刚又连接攻下了两座大城,部下们实在是十分疲惫。马邑郡城到此距离不近,要想三日内赶到必须是日夜兼程,到时只怕会有不少部族弟兄无法跟上。就算儿郎们能顶的住,只怕战马也吃不消。”
始毕摇了摇头:“你说的我都知道,可是你还没有明白眼下的形势,我们已经进入河东七天,接连攻下了三座城池。杨广现在还不知道我们来了,但是这样的好事坚持不了多久。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杨广就接到了这边的消息。如果因为一时疲倦,我们就要歇休,到时杨广知道了这边的消息,调头回了太原,那我们再想要拿下杨广,击败隋军的计划可就要胎死腹中。所以,我们现在能行也得行,不能行也得行。告诉弟兄们,只要活捉了杨广,击败了隋军,到时本可汗许所有部族大掠七日。”
看着各部族首领还有些犹豫,始毕可汗继续道:“攻下河东之后,本可汗只取太原一城之财物,其余河东各郡县中的财富钱粮人口,将全部分给各位首领。到时这些郡县全是你们的,想怎么抢就怎么抢。”
一边是巨大的诱惑,一边却是有可能失败的结果,各部族首领交头接耳了一会后,通通同意了始毕可汗的决定。按着始毕的吩咐,各部族都将掠来的牛马猪羊通通杀光烤羊煮牛,三十万人马饱食一顿,休息了两个时辰之后,再次纷纷上马,汇聚成一片黑色的浪潮,向着马邑郡城滚滚而去。
……
六月刚刚来临,山林草地上到处都开满各种芬芳的小花。
特别是桑干河的两岸,开遍了红黄蓝紫的各色野话,虽然不如春天百花的娇艳,却也妆点了大地。
就在这遍地的野花之中,一小队骑士正策马狂奔,沿着桑干河向着奄面飞驰而去。桑干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还有着另外的一个名字,那就是无定河。顾名思议,这是一条常常改道的河流。
泥沙俱下的无定河是黄土高原上的生命河,此时杨广的车驾正沿着无定河北上。杨广所乘坐的乃是一座巨大的木城,杨广将之命名为六合城。用几百匹马拉动,上万人推动的巨大木城。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招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站在高高的木制移动宫殿之上,杨广背手而立。轻轻的吟诵着一首诗。
念完之后,他还觉得意犹未尽。连赞几声好。
杨广转头对着身旁的萧皇后道:“皇后知道这首诗是何人所做吗?”
萧皇后手臂上披着一条长长的紫色披帛,站在那宫殿的栏杆之前,迎风而立,身上的衣袂飘飘,恍如仙子。“臣妾时常也爱读书品诗,为首诗十分悲凉却又大气,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只是臣妾以往却从没有读过,难道是陛下刚刚沿途观看这桑干河,有感而发?”
杨广摇摇头。轻叹一声,好久才道:“这是当年林子轩在这里作战时所作的,当时朕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感觉到很好笑。毕竟一个十五岁的人能够作出什么好诗来呢?可是来到这里之后,朕脑子里却忽然出现了这首诗。没来到这河边,朕还无法感觉到这诗的不凡,如今身处这河边,顿觉这诗立意高雅,大气磅礴。确实是首难得的好诗。”
又叹了一口气,杨广目视远方,有些感怀的道:“当年朕第一眼见他的时候,就知道他能够取的不凡的成就。现在看来朕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林子轩再怎么厉害,如果没有陛下这个伯乐,他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萧后恭维的说道。
“皇后的这个夸奖朕绝对能够承受的起。”杨广笑道。
“林子轩虽然各方面的才能都不错。只是可惜他出身贫寒,否则陛下完全可以将他招做驸马。一旦他成了驸马。他就和皇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到时候陛下就可以完全的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到时候陛下也就不用在担心侗儿他们受人欺负。”萧后有感而发道。
“是不是又想起出云的婚事了。”杨广看着萧后说道。
“是呀,只是咱们这位女儿的眼光实在是太高了,平常人根本就不放在他的眼里。”萧后说道这儿,忽然间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对着杨广道,“陛下,我听南阳说,出云对林子轩好像很有好感。”
“出云对林子轩有好感,他们两个认识吗?”杨广好奇的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听南阳说,他们是在少室山上认识的。”萧后说道。
“只是他们二人相识太晚了。”杨广感叹了一句说道。
萧皇后听到杨广这么一说,叹息一声:“就是苦了出云这孩子了。”
“谁让她生在帝王家呢?最是无情帝王家呀!”杨广也只能无奈的道。
就在这时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内传急匆匆的小跑着过来。
“陛下,唐国公次子李世民晋见,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陛下!”
杨广一皱眉,对于李渊的这个次子,杨广很早就有关注。如果说李渊家有谁还能让他看进眼里去的的话,就是这位文武双全的李世民了。所以此次在太原驻跸的时候,他亲点李世民随驾伺候。李世民比他早一天出发,带着五千兵马一直在皇帝车驾的前方一百多里外。按计划,他们最后都是要进入马邑郡城的,现在离马邑郡城起码还有两天的时间,怎么李世民却又跑回来了。
“他可有言是什么紧急军情?”
“说是草原突厥上的军情,义成公主差信使送来的紧急军情,具体的那信使说要亲自将信交到陛下手中。”内侍连忙将李世民告诉他的话说了出来。
义成公主?杨广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义成公主就是如今始毕可汗的可敦。眼下自己北巡要到突厥的眼皮子底下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公主突然让人送信来,那么一定是有紧急军情。
“快宣,让李世民马上带信使来见!”
内侍很快带着李世民和那信使登上那巨大的移动宫殿,李世民一入殿中急忙道:“陛下,义成公主派了信使前来,说是有紧急事情要禀报给陛下。”
杨广往那信使看去,却并不是一个突厥人,而是一名汉人。
“你说你的义成公主的信使。可有何凭证?”
那信使行礼后从怀中掏出两块腰牌:“回陛下话,小的原本是京城禁卫。后来护卫公主入草原,就一起留在了那里。这些年来一直担任公主的贴身侍卫。这两块腰牌,一块是小的以前在禁卫任职时的腰牌,一块是在草原上时所用。”
杨广从内传手中接过腰牌,仔细的打量了几眼,点点头:“这确实是禁军的腰牌,不过光凭此二物,还不足以表明你的身份。”
如今身在始毕可汗的眼皮子底下,杨广就算在豪情万丈也不敢大意。万一始毕可汗得知自己到来的消息之后,派间谍来忽悠自己。传递什么假情报,误导他,到时候自己要是一个不查中了对方的奸计那损失大小还好说,重要的是自己丢不起那人。
信使听完杨广话后,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之后,却是一件小小的玉印。“这是公主的私人印鉴,公主说只要以此印再加上公主的亲笔书信,陛下就当相信了。”
公主嫁入草原之后。杨广也曾派人多次和公主接触过,而这枚印鉴,正是公主的信物。以往都是他派人入草原找公主,如今公主却突然派人不远千里找上门来。杨广也觉得肯定是真的有紧急之事了。
“你的身份朕已经相信,公主派你送的信呢?”
信使又从怀中取出一封贴身收藏的信件,呈给杨广。
杨广查看了信上的火漆封印。确认无误之后,打开信封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不多只有短短的数行字。在信中公主说他发现始毕可汗集结了各部族大兵。对外宣称是去进攻铁勒。可是据她所发现,却得知突厥的骑兵并没有向东。反而是向南,公主猜测始毕可汗很有可能是已经南下。
看完这短短的数行字,杨广却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据朝廷派往草原上的斥候回报,突厥人确实在动员兵马,准备东征铁勒掠夺物资,不过那个情报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了。可现在,公主的信中却突然说突厥人已经南下,这让他心中惊惶不定。
“快马上传朕旨意,车驾暂停前进,就地休息。马上传各位从三品以上随驾大臣火速前来见朕。”
杨广已经有些不安,现在他已经出了雁门,来到了马邑。如果突厥人真的南下了,那他身边可是只有十五万人,又没有城池要塞可依。
得到皇帝的旨意,很快所有从三品以上的随驾紫袍大臣都已经赶到宫殿之中。
“依诸位大臣所见义成公主的信有几分可信?”杨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道。
禁卫军统领司马德堪道:“回陛下,臣派往草原上的探马已经有整整十天没有回报情报了。臣以为,估计是探马已经被突厥人发现,并被清除了。”
七十多岁的老头,尚书左仆射苏威也再不打瞌睡了,马上跟着站出来。
“陛下,义成公主虽然身为突厥可敦,但她却也是我隋朝的义成公主。且公主以往也一直有和朝廷联系,向来心怀大隋。如今公主冒着风险,派出贴身侍卫传来这封信。老臣以为,这信十足是真的。眼下虽然我们还不知道突厥人什么时候开始南下,来的有多少骑兵。但是无论如何,臣以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马上调转车驾返回太原,以免天子陷于险地。”
苏威一大把年纪了,早就是黄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他可不愿意临死时还要被草原胡人包围,最后陷入敌手。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不再管什么明哲保身,凡事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了。
宇文化及也忙出声道:“不论真假,此时都应当马上回返太原,而且事不宜迟,应当马上就走。”
杨广虽然心中有些担忧,但是也不愿意一听到突厥人的名字,自己连情况都没有弄清楚之前就马上落荒而逃。万一这个情报是假的,或者突厥人南下的只是一支小部队,那将来他不得颜面尽失?
想了想后,杨广还是不愿意马上就退。想了想道:“司马德堪,朕命你在多派些探马立即北上,查清比次南下的突厥兵马究竟是哪部人马,由谁统领,已经到了什么位置。一旦发现情况,立即传信回来。”
“臣遵旨!”司马德堪也不敢犹豫,马上领命退出宫,召集有自己指挥的禁卫军中的探马北上去打探突厥人的动向。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千金之躯、坐不垂堂。更何况是天子乎,陛下之一身,关系责天下亿兆百姓,岂可置身于险地。老臣以为,当一边派出侦骑打探突厥人的动向。一边马上令车驾回返,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在此地停留了。”
不少大臣也纷纷出言附合,不过如果这些人不出声还好,一出声,杨广心中最后的那点犹豫也没了。反而是坚定了要贸下来的念头,在他想来,突厥人就算南下,从定襄到这里,一路上也最近码有十多天的路程。而有这么多的时间,只要边境上的烽火燃起,到时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返回关内。
在他的前方,定襄和马邑的交界处可是还有长城这道关口。突厥人不可能轻易就能突厥这道关口,就算他们过了长城,那时他也早退回了雁门关内。有着雁门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杨广还真不怎么害怕突厥人。要是一听个突厥人他就跑,今后他还如何统帅天下。(未完待续。。)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