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洛阳城的危机

对于派不派兵前往辽东,行宫内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拨,一伙赞同,一伙反对,他们的争论使得杨广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毕竟对阵的双方说的都很有道理。

此时站在屋外伺候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对看了一眼,房玄龄道:“你怎么看双方的争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通过他们的话语不难看出他们双方都没有安好心。”杜如晦狠狠的说道。

“这就是咱们为什么愿意跟着主公的原因。里面的人从来没有将百姓的生命看在眼里,他们眼里有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已。”房玄龄叹口气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推翻他们的原因。”杜如晦说到这儿,四周看了看之后又道,“元清让我问问你,主公飞鸽传书上的事情,是不是该开始了。”

“开始吧!主公说的没错,将咱们抓住的那个高丽的情报头子送到辽东,说不定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呢?”房玄龄笑指着杨广等人所在的屋子道,“不知道当他们知道辽东在主公的手中平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嫉妒。”杜如晦对于这个问题想都没想,开口就说道。

房玄龄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主公的飞鸽传书上说,一旦他平定了辽东,圣上很有可能将他的幽州总管给免掉,所以让我们早作准备。”

“是呀!该做准备了。这里是咱们的根基之地,绝对不能轻易让出去。最起码等到主公的大军回到幽州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入关。”杜如晦淡淡的说道。

“放心,主公虽然在幽州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在幽州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却是无人能够替代的,所以一旦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够走进幽州。”房玄龄自信的说道。

“那李靖哪儿?”

“放心吧!他会跟着主公走的。”

就在二人轻声的谈论着以后发展情况的时候,就听见统率骁果的折冲郎将司马德戡快步的走了进去,二人对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道:“有事发生了。”

说完就笑了。

他们之所以笑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杨广被大事绊住了手脚,他就没有精力再管辽东甚至幽州的事,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容的布置了。

司马德戡一进屋内,他就跪下行了一礼后大声道:“陛下,洛阳急报!”

一听洛阳的急报,杨广一下子就将林子轩的事情给抛到了脑后。自在辽东收到了洛阳的急报后。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洛阳的任何信息了。

眼下都已经过了这么久,他都不知道元杨二逆的叛乱进行到了什么程度。越是收不到洛阳的情报,他的心里也越是有些担心。洛阳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政治经济中心,这是绝对不容有失的,洛阳一失。那他再文治武功,这天下也将震动。

“快宣!”

不一会,在禁卫的带领下,一名信使走了进来,在行过礼之后,向杨广递上了一封急报。

杨广从内侍手中接过急报一看,那信筒居然都没有封签,眼神一凝。抬头对着跪在地上的信使大声的斥责道:“洛阳急报,乃是传递给朕的军国大事。没有朕的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打开查看。你可知道?”

那信使急忙磕头回道:“回陛下话,小人知道,私启传递给陛下的军情,死罪!”

“你既然知道,为何这急报却是没有封印?这信何人看过?”说到这时,杨广的话里已经十分的冰冷了。大厅之中侍立两侧的禁卫们,已经将目光转向了皇帝那边。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会马上冲上去。把这个人拖去殿外,就地正法。

“陛下,这封急报并没有人观看过。我自洛阳留守樊大人手中接过之时,这信就是没有封印过的。小的所说句句属实,一句谎言也不敢有,请陛下明察!”信使急声辩驳道。

听到信使的话,所有的厅中大臣,包括皇帝杨广心头都是一愣。

历来传给皇帝的急报,那是必须有发信人的完整火漆印鉴的,这是为了防止中途有人私自偷看信件。洛阳留守樊子盖那是朝中重臣,又是一员老臣,他不可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眼下却突然送了封没有封印的急报过来,而且这封急报还是在第一封急报的十几天之后才送到,这其中意味着洛阳肯定发生了大事了。

樊子盖不是忘记了封印,而是来不及封印,居然已经连封印的时间都没有了,可以想像一下那事情究竟有多么的严重了,满厅的人,一颗心一下子都悬了起来。

杨广再没有心思去问那个信使,而是急急忙忙的打开了信筒,从里面倒出一卷快信来,和那信筒一样,那卷书信,同样没有进行火漆封印。

沉着一张脸,杨广修长的手快速的展开书信,信的字迹虽然还算工整,却能看的出来,写的时候却是有些匆忙的。一封信,字数不多,寥寥几百余字,却将最近洛阳的情况说的明明白白的。

越看杨广的脸越黑,到子最后连那双修长的手都开始颤抖起来。

看完最后一行后,杨广愤怒的将信给甩在了地上,从鼻孔中长长的发出了一声哼。

原本还都执杯拿箸的一众大臣,一下子也都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十分不好的事情。信是从洛阳来的,难道洛阳已经失陷了?一想到这,就连虞世基这样的天子近臣们,也感到一阵阵的惊心。

在场的人如今可都是大隋天子的近臣,他们的家眷自然也全在洛阳。此时一想到可能家人已经落入了杨玄感的叛军手里,一时真是又怕又急。

“陛下,洛阳发生什么事了?”虞世基问道。

虽然信就在地上,可是没有杨广的命令。没有人敢捡起来看的。

杨广转头看了一眼虞世基,却没有半分平时的亲近,只是冷冷的道:“你自己捡起来看吧!看看你们的家教,你们平时就是这样的教导儿女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忠君爱国之心都哪去了?”

虞世基等人突然听到这么一番没头没脑的话。真是吓了一大跳,怎么这洛阳的急报,却把自己和他们的子女扯进来了?此时也来不及去细想那些,忙弯着腰伸手把那封被扔在地上的信捡起来,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看完信,虞世基的脸色却比杨广的要精彩多了。杨广看信时是越看脸越阴沉。最后是愤怒,而虞世基看着信,却是越看脸色越苍白,最后甚至全身已经颤抖了起来,到了最后。更是扑通一下跪倒在杨广的面前。大声的道:“陛下,都是臣平日教子无方,才让逆子做出些等无君无父的事情来,请陛下降罪!”

旁边那些大臣们,此时却早已经如同看哑剧一样,看的一头雾水了。根本不明白,怎么突然这洛阳的急报又和虞世基的儿子扯上了关系。一个个都是心如猫抓一样,都想去看看那信。可是又害怕那信里的事情和自己也有关连,真是又急又惧。

“都看看吧,相信你们也会大吃一惊的。”杨广青着脸重新坐下。对着一众站立不安的大臣们道。

不理会那些都急着传递看信的大臣,杨广自己的心里却在翻江倒海。信确实是洛阳留守樊子盖送来的,送来的并不是他预料中的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一个对他来说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

元杨起兵之后,并没有如林子轩所说的那样前来北平郡断他后路。而是向大隋的两个京城攻去。元氏攻打大兴,而杨玄感则是直接奔着洛阳而去。这个结果虽然和他之前在辽东所预料到的是一样的。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他的预料。

杨玄感和李密攻陷黎阳仓之后一边不断的招兵买马,一边却也让他的弟弟杨玄挺领了最精锐的两千反贼。直扑洛阳。洛阳留守樊子盖派出了裴弘策率兵出城应战,裴弘策带了足有八千兵,而且全是精锐的内府兵。不但如此,洛阳城内,众多贵族子弟基本上平时也都是在禁卫军中挂有军职的。

这些职务平时也不过是给皇帝的宫城站个岗什么的,品级即高,还能是个很好的出身。这次谁也没有想到,这天下都城洛阳居然也要出兵应战。军中诸多贵族子弟也都只得随军跟从。

八千内府精兵,再加上一大票的贵族子弟,出城对战两千人的叛军,本来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输的。可是事实却是,八千人被两千人击溃,除裴弘策带少数人逃回了洛阳城外,其余的不是战死就是被俘,那些贵族子弟们也是一个不落的全都被俘了。

裴弘策一回洛阳,洛阳留守樊子盖却第一时间把他给斩了,结果那些被俘的贵族子弟一看到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害怕了。他们也都是这次出兵的各级军官,连主将都被二话不说的斩了,他们自认为更是没有能躲过的希望了,最后,众贵族子弟反而全都降了杨玄感。

裴世基之所以一看到信就脸色苍白,因为他的儿子也是那投降了叛军的一份子。除了虞世基的儿子,还有已死的平陈大将韩擒虎的儿子、杨雄的儿子、水师大帅来护儿的儿子、裴蕴的儿子等40余人.

这样的结果不但虞世基恐惧了,就是杨广也恐惧了。这不是什么富家公子降敌,这是大隋的贵族们投降了叛军。就连皇族都有人投降了,可以想像,对杨广的震动。

杨家的皇位也是篡夺而来,在此之前,他们杨家也不过是和这些贵族子弟的家族一样,甚至还比不上其中的一些。所以杨坚称帝以后,一直在消弱那些贵族大阀们的权利。

杨广一继位之后,做的更是十分的明显。

只要够仔细,都能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除了宇文化及和裴矩以外,杨广继位后所重用的人都是新人。尤其是裴蕴和虞世基,他们更是南陈旧官,甚至包括杨义臣、李景、薛士雄、王仁恭、樊子盖、卫文升、包括林子轩等人:即便是宇文化及和裴矩,原本也不过是两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换句话说,杨坚时代的功勋老臣。全都没有得到重用,有一些甚至被诛杀了。当然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杨广的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他一向都是个猛性子,做事太急、太猛。结果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大隋逐渐失去了一部分世家大族的支持,尤其是关陇地区的世家大族,而大隋的许多功勋老臣多出于此,而这也是元家谋反之后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的原因。因为杨广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破坏他们利益的人。既然你损害了我们的利益,那我们就推翻你,重新扶持一个保护我们利益的人。

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杨广的动作越来越厉害,他越来越脱离了这个全力支撑其统治的阶层。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越来越集权了、越来越自由了、越来越没人敢反对他了:至于坏处,杨广以前还真没怎么考虑过!

但是,他所重用和依靠的这批新人。却没有功勋老臣那样的归属感、使命感,是一个很容易就会发生动摇的阶层。一旦局势有变,这些人便极有可能成为毁灭大隋王朝的定时炸弹!

关健时刻。老牌的贵族集团们也不愿意再死心维护着他杨家的天下了,不但元家和杨家叛乱了,就是其它的一众贵族们也轻易的就降了叛贼。而那些新兴的贵族们,却更加的不可靠。

头一次,杨广感觉到了自己的大业有些危险了。当知道元寿和杨玄感叛乱的时候,他有的只是愤怒。被人背叛的愤怒。而眼下的四十多个朝中贵族子弟的集体叛变,却让他感觉到了恐惧。

天下再多的农民造反他也不担心。一群农民能闹出什么事来?大业七年就不断有人造反,可到如今。又有哪个能弄出点什么明堂来?但是眼下一众贵族们如此的轻易的叛变,却让他心中恐惧起来。

杨家当年就是得了众多的贵族们的支持,轻松的篡夺了北周的江山。如今杨玄感只不过凭借着他父亲当年的一点威望造反,居然就有这么多的贵族向他投降,这就危险了。一个不好,他的大业,他的杨氏江山,都有可能不保。

和杨广一样,看完信的一众隋军大臣都脸色苍白。

这其中有不少是和虞世基一样,家族中有子弟投降了叛军的。也有不少的族中子弟并没有出战,所以倒没有人投降叛军。但他们一样的脸色好不到哪去。按信中最后所说的,当日一战而败之后,樊子盖已经向辽东派了数十批的信使了,可是却没有一份得到了回应。

眼下的之份急报,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封了。而且杨玄感在首战胜利之后,打开了沿途的粮仓,向那些农民们发放粮食,短短的时间之内,杨玄感,已经聚拢了十万大军云集洛阳城下,如果辽东的大军再不回援,那洛阳都危险了。

而大兴城的情况更加危险,虽然卫文升挡住了元氏的进攻,但是元氏在关陇一带的威望是他无法比拟的,大兴城之内很多人都明里暗里支持元氏。所以每当他击溃元氏的叛军趁势追击的时候,手下的士兵都会变得懒散起来。卫文升知道,这是关陇贵族再给自己使绊子。可是即便他知道,他也不敢拿这些人怎么样,否则一旦将这些逼急了,他们完全可能将自己杀死将大兴城献给元氏。唯一让卫文升值得安慰的是,他手下还没有贵族子弟明目张胆投降叛军的情况发生。

“你是什么时候从洛阳动身的?”杨广此时没有时间却清算那些大臣子弟叛变的事情,只一心关注着洛阳的情况。

信使道:“小的是十天前自洛阳城中夜里偷偷潜出城的,一出城,一路就一直顺着大运河北上,到了涿郡又换乘了快马赶来。到今日,刚好是十天时间。”

信使没有说的是,当日出城时,洛阳留守一共派了十个信使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潜出城来,经过杨玄感的层层包围封锁,才最终到的这里。(未完待续)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