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驰援代州

深夜,京城的天空也下起蒙蒙细雨,杨素的马车也在向皇宫方向疾驶,他备战已近一个月,从陇右、关中、汉中各地调集的二十万大军已陆续在同州冯翊县集结,明天杨素就将赶赴冯翊县,正式率大军征讨汉王杨谅。

在他出征前夜,杨广又命人召他进宫商谈军务,杨素不得不佩服杨广勤政,白天处理繁重的朝务,晚上又要思虑平息汉王之乱,通宵达旦,每天休息不到两个时辰,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这让杨素不得不佩服杨素充沛的精力。同时杨素也深信杨广会是一个好皇上。

或许是夜空的霏霏细雨,使杨素的心境也添了几分苍凉,他靠在马车的软榻上,默默地考虑他家族的未来。

他已到花甲之年,对家族已经护佑不了几年,尤其他的一些积年老病,这两年有加重恶化的迹象,使他心中充满担忧,他知道自己活不几年了,对家族的担忧使他有一种深深的紧迫感,他必须要在自己离世前,把家族后事都一一安排好。

几十年的宦官生涯和对千年历史兴衰的洞察,使他有一种常人难及的远见和睿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族隐藏着一个很深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他杨素本身,不仅仅是因为他功高震主,最主要的是他介入皇室内斗太深,文帝杨坚的五个儿,已经被他干掉了两个,前太子杨勇和蜀王杨秀,现在又轮到第三个,汉王杨谅。

杨素此次隐隐有一种察觉,杨广命他为征讨杨谅的主帅,背后隐藏着一种让他恶人做到底的意图,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杨素已经感觉到了他的命运,汉王杨谅就是最后一只狡兔。

其实杨素并不担心自己,他已经垂老,在世间不长,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家族后代。他的兄弟子侄都位居高位,这其实都是仰仗他的羽翼,一旦他逝去,护佑不再,他们也将被打回平庸的原型,可以说杨家败落,是迟早之事。

败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后继有人,这是哪些世家百年不倒的根本。可是纵观整个杨家,没有一个人能够称得起自己走后留下的这片天,长子玄感能力是有,可是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终非合适的人选,可是整个杨家除了他自己的长子别的人更不行,所以自己只能趁着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将自己的后事以及家人安排妥当。这样就算自己有一天忽然死了,自己的家族也能够昌盛下去。

现在杨素所思所想,都是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下去。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一旦他死了,杨家就不是杨家了,杨广到时候想怎么对付杨家就怎么对付杨家,因为失去了他杨素的杨家就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小家族了。

马车进了朱雀门,不久便停在承天门前,早有宦官在这里等候,领着杨素向太掖殿的御书房而去。

御书房内,杨广正坐在地图前思考平叛之策。这十几天的不眠不休,使他已经瘦了一大圈,他本来等时机在合适一点在对付自己弟弟,可是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率先发难了,这迫使他不得不应战,自然也不得不搁浅很多计划,这让他心急如焚。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汉王造反竟使他找到一个绝佳的迁都借口------北齐旧地不稳,京城鞭长莫及。这是他当上皇帝以后,唯一一个让关陇贵族们找不到借口的决策。

当然无论如何,平定汉王造反,是他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帝王,杨广已经不用像以前那样去考虑如何打仗,因为他现在是皇上而不是当年的灭陈元帅。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更高层面上考虑这场战争,他在考虑有没有必要将这场战争扩大,以举国之兵将杨谅迅速剿灭。也就是说他现在必须站在战略层面上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战术的层面上。

现在杨广有点拿不定主意,在等待杨素前来商量。

“陛下,杨太仆来了。”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

“宣他进来。”

杨广坐回自己的龙榻,片刻,杨素被宦官领了进来,杨素深施一礼,道:“老臣杨素参见陛下!”

“杨爱卿明早就出征了,朕今晚还把杨爱卿叫来,真的很抱歉。”

“为陛下分忧,是臣份内之事。”

杨广点了点头,“朕把杨爱卿请来,是朕有个想法,想听听爱卿的意见,朕想调举国之兵,迅速扑灭并州叛逆,爱卿以为如何?”

朝夕相处了几年,杨素早就已经发现了这个新帝王和先帝的一些不同之处,先帝生性节俭,办事能省则省,而新帝王则很有魄力,出手阔绰,做事喜欢大手笔,当年自己率军北征突厥,大获全胜,先帝最后也只是赏了自己三百段绢,而这次平汉王之乱,还没有动身,杨广便已经先后赏了自己五次,上万段绢。

这样的出手阔绰,说得好听点,是做事大手笔,有魄力,可放在普通人家里,这就是一个败家子。

今天也是一样,一个小小的亲王叛乱,居然想动举国之兵,难道他不知道,动用举国之兵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但杨广肯定知道,当年打陈朝时,就是他为主帅,他怎么能不知,只能说明,这是杨广的性格,做事有点好大喜功。以前没有发现,那是因为他一直在隐忍,现在他终于不用再隐忍了。

杨素暗暗叹息一声,便不慌不忙道:“陛下,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杨谅谋逆,失信天下,治下五十二州,却只有十九州跟他造反,由此可见他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也就不得军心,不须动举国之兵,臣有把握,就凭臣手上的十万大军,半个月之内剿灭杨谅之乱。”

杨广知道杨素用兵从不轻敌,既然他能这样说,那就没有问题,他心下稍安,便罢了动举国之兵的念头。

这时杨广又想起一事,连忙笑道:“朕刚刚接到幽州消息,林子轩已经将窦抗抓捕,李子雄收编了幽州军,朕已下令,三万幽州军出井陉进攻并州,牵制住叛军,这次林子轩不负朕望,朕要好好封赏他。”

杨素不急不躁的说道:“陛下,林子轩现在年纪很轻,要是骤得高位,恐怕对他未必是好事呀!所以为了保护他,只传令嘉奖便可。”

“爱卿说的对,朕没有想到这一点。”杨广笑道,“既然这样就下旨嘉奖即可。对了,子轩在密报中,提到他这次能够顺利的将窦抗抓捕,还得意于罗艺的帮忙,不知道罗伊这个人爱卿知道吗?”

杨素一听杨广这话,立马就知道自己当年打压罗艺的事情,杨广肯定已经知道了,现在杨广说出这句话来的意思就是,自己不能在阻止罗艺的发展了。自己已经阻止杨广赏赐林子轩了,杨广也已经同意了,自己要是再阻止罗艺的提拔,那就将杨广彻底的得罪了,到时候自己在杨广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跟重要的是这对自己要安排的身后事会很不利。所以,他想了想说道:“罗艺这个人,臣还是有所了解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爱卿这么说,朕就放心了,那么朕这就下旨,封他为幽州刺史,兼任幽州军副总管。”杨广笑道。

“皇上圣明。”杨素现在也只能这么说了。

“杨爱卿,林子轩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公,要是不赏赐点什么,朕总觉得对不起他似的。先帝在林子轩这个年纪,已经是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所以不是年纪的问题。不过也正如你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次朕就不赏他官位了,至于赏他点什么就看他这次的总体表现了。”杨广说道。

“皇上圣明。皇上臣倒觉得不如赏那个秦琼一个官位,林子轩能够带着秦琼一起去幽州,可见二人的关系很不错。现在不赏他而赏秦琼,以林子轩聪明他肯定能够明白皇上的意思。”杨素忽然提到。

“爱卿这句话算是说到朕心里去了,就这么办,不过至于他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赏赐,还得等他们这次的任务结束以后再说。”杨广道。

“皇上圣明。如果没有别的事,老臣不打扰陛下休息。”杨素对着杨广躬身道。

杨广点点头,“明天爱卿要出征,朕就等着爱卿的捷报。”

...........

这是一支由五千轻骑兵组成的精锐之军,从五天前开始,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在星夜中疾驰飞奔,黑咕隆咚的世界从他们身边飞掠而过,风声呼呼在耳畔轰响,在他们头顶是转动的漫天星光,右边天际映衬下是蠕动的太行山莽影。

山路艰难,骑兵们便放慢了速度,又走了一个时辰,当晨曦初露,林子轩看到了第一抹淡淡金光时,他率领的五千骑兵已经抵达了飞狐道的西面出口,离灵丘县还有二十里。

五天前,林子轩接到了代州刺史李景的紧急求援,杨谅军大将乔钟葵率三万精兵进攻代州城,而镇守代州城的李景只有五千守军,城池破旧,情况岌岌可危。

在和李子雄商量后,他们决定分兵而行,由李子雄率主力从井陉进攻太原,而林子轩则在秦琼的陪同下率五千骑兵走飞狐陉援驰代州。至于罗艺,当然是镇守幽州这个大本营了。

林子轩停住战马,霞光照在他身上,仿佛整个身体都在火焰中燃烧,他打手帘向前方望去,前方一里外便是高家庄,一座只有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但村庄北面却有一条小河流过,小河两边平地开阔,正好给他的军队休息。

林子轩立刻下令道:“大军在小河边休息。”

五千骑兵加快速度,片刻队伍来到小河边,已经有先头斥候在四周探查过,休息之地插有红旗,大军纷纷下马,牵马来河边饮水,小河边顿时热闹起来。

这时,先到的斥候领两名村里的年轻男上前,对林子轩道:“将军,这两人刚从代州雁门县归来。

雁门县就是林子轩要赶去的代州城,林子轩精神一振,连忙问道:“那边情况如何?”

两名年轻男行一礼,年长者对林子轩道:“回将军话,我们是昨天上午逃离雁门县,围城战已经打了五天,非常惨烈,城墙已经崩塌几次,李刺史率领军民一边修城一边防守,我们也参加防守,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尸体,城墙都被血染红了。”

“那你们怎么逃回来了?”林子轩有些不悦问。

两人对望一眼,年长者又道:“实在是因为城内粮仓被烧毁,粮食不足,李刺史无奈,只得趁敌军稍退的机会,在夜里派一批人出城找粮,我们也跟着出城了。”

就在这时,一阵喧哗声传来,林子轩见十几名士兵押着一名黑衣人走上前。

“将军,我们抓到了一名叛军斥候。”

杨谅却坚信卢中之策,封乔钟葵为柱国,率三万精兵进攻代州。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