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中场休息”

潘福说完,眼睛直直盯着张成,等待对方的回应。

他这番话说得漂亮,完好体现他主子的宽容大度。

而在这句话之后,潘福其实还有别的设计。

若桑柴县知县执意“秉公执法”,那他会找借口让这次庭审中断,然后私下与知县好好“聊聊”——

就算你张知县想把此案判成“买卖同罪”,也得有足够的证据,而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证明我家老爷无罪。

潘福甚至早已准备好了诉状,就在他的袖袋里,那是告庄稼汉诬陷潘荣的诉状。

如果知县张成是个“榆木脑袋”,那他就会把主子从单一的被告变成“被告+原告”形式,以拖延时间,因为他们延津县知县的师爷一二天之内就会带着讼师团赶到。

潘荣家非潘家嫡支,他及其父亲、祖父,三代人能够顶住整个潘家家族的压榨,并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还有等待时机分宗的想法,足够说明他们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有着过硬的社会关系。

潘荣家只是子嗣单薄人口少,可不是谁都能踩上一脚的底层小老百姓。

如果梁家非咬着潘家不放、或是桑柴知县非要把此案事态扩大,想达到杀弱立威谋求好官声的目的,他就会把延津县的衙门班底给发动起来,让桑柴县知县名声扫地,别想得好。

要知道,延津县与桑柴县毗邻,且规模、历史、级别远高于桑柴县,若两个县真较起劲来,桑柴知县不会有好果子吃。

张成也盯着潘福看。

虽然两人地位高下差别如云泥,一个是进入士族阶层之人,一个仅仅是商人家的家仆,但张成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小人物背后的关系网,才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别的真正指标。

张成并不想在桑柴县待一辈子,他在何地就任,都是为攒足资历,以备一步步往上爬,他可没必要在爬到高位之前得罪同僚。

他只有个叔叔爬到京城去做官了,但品阶并不高,换句话说,他略有后台,但没有硬度,所以他不会给自己树敌。

为百姓办实事之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利益。

堂上出现片刻静默。

梁先生的儿子作为原告在前堂听审,梁先生则在后堂与鲍魁他们一起。

百姓也都沉默着等待看案件如何进展,眼神却在梁先生的儿子和潘福之间来回扫视——人潘家要给梁家钱哪!安抚嘛,肯定是有钱有物的,赶紧答应啊!

你们梁家再怎么有名气,不也就是个教书匠吗?能挣几个钱?除了梁老先生,你们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你家小孩儿就算再聪明,等他能撑起门庭时还得十几、二十年吧?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都是傻子,没钱怎么供孩子读书、考学?赶紧答应了吧,然后赶紧商量下让潘家出多少“安抚费”,我们也好跟着听听、羡慕羡慕。

梁先生的儿子满脸愤然,脸都涨红了——怎么就跟潘家无关了?堂审刚开始时不就说明白是潘荣与庄稼汉已经口头商定买卖小罐儿、就差最后付款了吗?

怎么就变成潘家无罪了呢?

还提什么安抚费!我梁家是那种眼里只有钱的人?太小看我们了!

我们就想出了这口气!

我们就想看坏人得到严惩!

庄稼汉是可恶,因为他带着手下在闹市制造混乱抢走我家小罐儿,可你们潘家也不是什么好饼!

你们若不是想买,庄稼汉又怎么会与你谈买卖?

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都该千刀万剐!

梁先生的儿子愤愤想着,便上前一步准备跪下陈诉他的想法,他是坚决不容许庄稼汉和潘荣两伙人中有任何一人脱罪。

“大人,梁先生有话想与您说。”后堂的差役小跑至前堂,并附耳在张成身边。

梁先生提出“中场休息”了!

后堂与前堂就一块海水朝日图屏风相隔,前堂发生的一切他都听得清清楚楚。

梁先生可不是瞎清高之人,他有文人的风骨,但也懂世俗的规则。

如果一个官司能有绝对证据“咬死”涉案之人,那值得打一打,哪怕在县衙打不赢去府衙也得打,就算打到皇帝面前也在所不惜。

但他听懂了,潘家是可以推翻所有不利于他们的“证据”的,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底气、或是说足够的社会关系确保自己胜诉。

而梁家,主要是梁先生这里,他这次险些“卒中”,就已经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眼前虽看着还好,但生命流逝的感觉只有他自己知晓。

梁先生已经想明白了,梁家到他这一辈,只出了自己这么一个稍有名气之人,可这份名气,还是李蔚珏那孩子给的,并非他自己学问过硬得到的,着实不稳。

无论从权和势上,他梁家都不是潘家的对手,根本放不到同一平面去衡量,而潘家也并非掳掠小罐儿的直接案犯,与他们作对非但没有好处,更有可能遭到他们打击报复。

梁家现在有自己的名气撑着,知县大人多少会给些颜面,可自己死了呢?梁家不就只能任人摆布了?

梁先生悄悄用余光瞟了瞟鲍魁,鲍魁正纳闷儿的看着他,也是对他叫停审案感到不解。

梁先生朝鲍魁笑了笑:“鲍老弟,小罐儿只是受了些惊吓,没有大碍,我想早些了结了官司,好多跟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鲍魁点了点头,可又面露疑惑。

梁先生的话,鲍魁好像听懂了、又好像不懂。

他觉得梁先生是认为小孙子没出大事,所以选择对歹人们轻拿轻放了?可究竟要“拿”和“放”到多轻的程度呢?

鲍魁张口欲问,知县张成已经过来了:“梁先生,您有什么想法?”

梁先生站起身给张成施礼,张成慌忙托住对方胳膊,不让对方弯下腰:“梁先生,有话您说就是。”

梁先生直接说出诉求:“大人,老夫只告掳掠我孙子的人,其他的人老夫不想追究了;

毕竟于我而言,最可恶的是人贩子,而不是买主,因为就算这次没有姓潘的,也会有姓张姓王的当买主;

若是追究买主,这官司打起来可能会旷日持久、没完没了;

我已经老了,只想好好多带带小孙子,能多教他一天是一天。”

梁先生在后堂已经听明白了,潘福在“温和”地威胁张知县,对方不怕打旷日持久的官司,但对梁家来说,不但没必要、而且还有害。

如果梁家一意孤行追究庄稼汉和潘荣两方的责任,那么潘荣有极大的可能脱罪,而梁家与潘家也等于结下不死不休的仇。

梁家能有啥?除了梁先生那点名气,和因出版《三字经》拿到的分红,什么也没有。

就算此一刻张知县能给他一定的面子,但触及张知县自己的利益时,对方还会不会继续偏向自己?

显然不会。

而潘家有钱,不是梁家那点分红可比的,人家是大富之家,听起来他们的社会关系也很强硬,否则一个管家不可能上来就提醒知县潘家不是本县人。

梁家与潘家最好别结下仇怨,否则自己不在的时候,仅凭几个没有功名、最多算个小地主的儿子,谁能保住梁家不被潘家折腾死?

“张大人,我们可以重新写一份状纸。”梁先生说道。

梁家以后的日子还长,他死了,儿子辈并没有人有能力抵御别人的欺压,就算他还活着,他也没力量与潘家这样的人抗衡,那就不如果断点,只告庄稼汉这一伙人。

张成面色不变,心里却狠狠松了口气。

“还有,大人,一会儿我想当堂说几句话,我不需要潘家的安抚。”梁先生补充道。

他还有别的话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