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单开一个班级

高帽戴得很成功,把顾彦辰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为朝廷、为天下负责,似乎口气很大,可实际想想,若这家村学真能培养出优秀学子,将来一旦被朝廷选用,可不就是要治理一方、为百姓负责吗?

同时也让他也万分感慨——眼前这小姑娘若是男孩子,将来必大有作为。

也把村民们听得心动不已——上学不花钱,学得好了还帮忙择校并推荐,而且至少能确定给保送至县城里的学塾,上哪儿找这么好的地方去!

胡泽胤身前五家佃户原本呆滞、木讷的面容都开始生动起来。

他们从有土地的农户,到变成失地的佃户,几乎是在苦难的沼泽里越陷越深,看不到自拔的希望。

现在有希望了,他们的下一代有机会读书,那就有希望把家庭带起来。

哪怕不做官、只考上个秀才,像那几位被聘做先生的秀才一样,也能让孩子能体面的糊口,没准还能让家庭翻身。

“东家,我们都能送孩子进村学吗?”有胆大、心思转得快的佃户问胡泽胤。

“可以,刚才那孩子不就过去排队了么?”胡泽胤说:“有教无类,只要他自己勤奋。”

马上,佃户们都不忙着登记了,纷纷把孩子往骆毅那边的队伍推,甚至还想把家里的女孩子也推过去,他们语气急切,商量的信息却不同。

第一家母亲:“大丫二丫,你们也过去问问,能不能去读书?

不能的话,打杂也行,好歹跟着认认字,以后找婆家,婆家也能高看你一眼!”

父亲则说:“她们倒是不急,跟在家里干活就中,得让大田二田去上学,学回来再教给俩丫头也是一样的!”

第二家父亲:“老大,你今年刚好十五,你也去,这机会可不好找!”

母亲则说:“老大能帮家里干活,让老二、老三去吧,他两个小,待在家里干不了什么活,我还得分心照顾!”

第三家孩子多,四男二女六个孩子,家里爷爷发话:“都去!不用你们干活,东家没多少地,我跟你们爹和叔叔使使劲儿就是了;

你们几个里出一个好样儿的,咱家就有希望!”

两个儿媳却反对:“女娃子读什么书!她们在家干活就行,不然东家怎么看咱家?有便宜可劲儿占是不?

再说了,女娃子,跟一群男娃子天天厮混在一处,还能不能嫁人了?她两个留下!”

第四家的老太太则是:“唉,咱家没一个够岁数上学的孩子,太小了!

也罢,这茬赶不上不要紧,咱好好给东家干活,在东家踏踏实实待住了,等过两年也送娃上学!

老二,你们两个都成亲一个月了,咋还不见动静?赶紧生!”

别说胡泽胤听无语了,连骆毅都无语——刚成亲一个月着什么急!

只有第五家有人在放声大哭,他的家人也没人劝慰,只盯着地面不吭声。

骆毅往那家人看了一眼,却来不及问,因为佃户们的孩子已经有过来排队的了。

胡泽胤的声音传过来:“他是阿彙那家铺子原先的东家。”

鲍魁和白彙两间相连的铺子,原先的东家都是丢了孩子的,看来,这是其中一家。

骆毅正面对孩子们,一听这话不由得又把脑袋回过去看胡泽胤。

胡泽胤不看她,只点了点面前的纸张,示意骆毅别耽误手上的活计,然后传音:“他是家中长子,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寻孩子;

后来又卖房卖地,让家里几个弟弟该说亲的也说不上,他父母兄弟都很怪他。”

现在不是了解详情的时候,骆毅得专心进行面试。

顾彦辰也重新跟上黄酉去看村学建设情况了。

骆毅这边的队伍变得更长,牛小柱和王七斤两家人却没让出地方。

“你们要不先回去考虑?”骆毅赶人。

牛小柱和王七斤两家人已然有些着急了:连佃户的孩子都能上学,他们还在犹豫什么?

在村民眼里,瞧不上给人做佃户的人家,虽然从户籍上讲都是农户,可佃户在他们看来就是低了一等,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呀。

他们要靠耕种别人的土地才能糊口,就是从别人的嘴里讨饭吃,那怎能与自己有土地的人相比。

可他们的孩子也要去上学的话,万一人家看人数够了,就不再招生怎么办?

一般的私塾不也就十几二十个学生吗?

趁着牛小柱和王七斤两家犹豫,骆毅喊那位丢失孩子的佃户到自己这边来,她刚才突然想到个主意。

“你贵姓?以前干过什么?”骆毅问。

“免贵,姓肖,肖大林,以前在县城开杂货铺。”那人说道。

不过二十几岁的人,看上去竟有中年人的沧桑,头发里都有好多白丝了。

“那就是能写会算喽?”骆毅问。

肖大林:“以前家境好的时候,读过两年书,但不是那块料,不过记个账、盘个货什么的还行。”

这话明显是谦虚了,只“还行”是经营不起店铺的,必然得有些头脑才可以。

所以骆毅说道:“我这里有个活儿,你看能不能干。”

村学的一应费用,要从那三百亩学田的收成里出,那么学田种什么、怎么卖,然后给教师的工资怎么发、如何记账,都需要有个人管。

本来这活儿准备让胡泽胤或是黄酉干的,但有些大材小用——三百亩地的产出,都不够他们猎个豹子野猪卖得多。

再说他俩也不喜欢干这些。

“啊?”肖大林很惊讶——还有这好事儿?

骆毅说道:“自然不仅管管账目这么简单,我专门为你开个班级,由你教授算数、记账;

这个班级对应十五岁以上的学生,他们以后未必参加科举,但学会写字和计算,以后就算进城找活儿做,也能多一项选择;

你的工钱与秀才们一样。”

骆毅心里的班级,可不是按照当下私塾十人一班设定的,她想的依旧是自己曾经上学的情况,一个班至少得有四五十人吧?

校舍可是要建很大呢!

学生越多,招生范围越大,鲍魁和李蔚珏的声誉也就越高,人收少了怎行?

肖大林还在回味骆毅的话,他越想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可越集中不了——这可是他两年中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他能单挣一份工资,还不影响家里人当佃户的收入,这样若能攒下点钱,给家里人买上两亩地,然后再攒下的钱不就又能请人帮忙寻找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