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太平天国的余烬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觉得同治两字真是太妙了。
“可比那天圣、明道的年号妙多了。”
长孙无忌也如此觉得。
因为这两个字的妙处只可意会,各有各的解释。
在太后看,是两宫同治。
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
在民间看,是上下一心。
同臻郅治,足以号召人心。
“这朝廷里还是有高人的。”
一个年号,怎么解释都行。
……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缓缓闭上眼睛。
他让亲王不得入军机处,就是为了保证皇权不入他人手。
“朕算到了一切。”
偏偏没算到还会有这个情况。
……
天幕上。
奕訢端坐在军机处大堂,案上的奏折堆得像一座小山。
他顺手取过一封,见是浙江巡抚的加急奏报。
“太平军……”
奕訢看着折子,又翻到折子最后的留白处。
上有两宫太后的朱批:
『议政王办』
奕訢合上折子,嘴角微翘。
……
……
天幕上。
一名体型消瘦,双目精光熠熠的大臣看着点将台下的兵将。
一杆黄面大旗立于身后。
『李』
……
……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里文字。
“袁世凯……”
“北洋军……”
刘邦揣着袖子,摇头道:
“真是一点也不意外啊。”
“到头来还是这条老路。”
……
大汉·武帝时期
“前面说法是认同的,但是结论我不赞同。”
霍去病扶膝正色道:
“军队后期的弊病并非旧法练兵的弊端,而是事情发展下必然抉择的一种。”
“新生事物总是充满活力的,但会随着岁月增长而暮气显露。”
“他说湘军迟暮,淮军初创,这是时期不同而已。”
刘彻倚着软枕,看着霍去病。
这套思维……确实,孙子与老子有不谋而合之处。
“事物有两面性,军队本就是服从上级为天职。”
霍去病竖起一根手指,侃侃而谈:
“只服从自己将领的没什么不好,相反,将领跟部下关系不牢固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宋朝军队制度导致的战斗力低下,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
“所以是要战斗力,还是要防止割据,就要看当时的取舍了。”
……
大清·康熙时期
捻着玉扳指,康熙发现自己比预想的要冷静。
毕竟,在湘军一出之时,基本走势也就明了了。
又有大清灭亡的前提所在。
康熙觉得自己还挺能接受。
至于洋人……
“洋人并非我等心腹大患。”
胤禛如此道:
“其逞一时之威,无非是不知国情而已。”
“因不知而无备。”
“今派人走洋,探得虚实,不耻下问,结我大清物宝天华,所谓联军无非笑谈。”
“其根本在于,体制不改一切还是会回到原点。”
胤禛看着康熙,指出历代最大的问题。
“人治,总有懈怠之时。”
“官气,无有断尽之日。”
“如何能保证乱不内生?”
康熙点了点头,又看向这个未来干出一份天大事业的儿子,正色道:
“那你是怎么想的?”
胤禛舔了舔因干渴而开裂的嘴唇。
“不能囿于土地。”
“土地总有用完的一天,兼并没有消失的一天。”
“要另谋出路,而那条路……”
胤禛抬头对上康熙微沉的双目。
“宋朝曾走过。”
……
大清·光绪时期
“袁世凯……”
光绪皱着眉。
他曾听康有为提过这么一句。
似乎是手握七千新建陆军……
慈禧眼皮子一跳。
那这人是维新派还是保守派?
慈禧又看了一眼思索的皇帝。
不管是什么派,这话一出他也只能是本宫一派的人。
至于割据不割据的……
她有自信,只要她在的一天。
他们就翻不起大浪。
……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群臣,正色道:
“这咱们就要有一说一了,朕让匈奴平叛,那也是因为他们当时态度良好对不对。”
群臣眼观鼻鼻观心。
于夫罗留在中原后,待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之时,这支匈奴部落便成为了流寇,到处劫掠百姓。
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都是外人,没什么区别。
……
大唐·代宗时期
李豫看的脑仁发疼。
这一幕多么类同啊。
请外人来平叛,最后的代价呢?
他现在也忘不了回纥兵都干了些什么。
为了平叛而付出这等代价,真的值得吗?
……
大宋·宁宗时期
赵扩捏着胡须沉思。
从理性上来讲,他不应该去联蒙。
但从感性上来讲。
金国不灭,靖康之耻就永远存在。
雪耻?还是亡国?
赵扩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
……
大明·洪熙时期
“就说吗!”
朱瞻基一拳砸在掌心上,一脸惋惜之意。
“怎么可能打不动呢!”
“洋人并非不可战胜的!”
大胖胖喘着粗气坐在椅子上,张皇后拿着手帕给他擦着汗。
“说洋人畏长毛,这是不错的,因为事实俱在。”
朱高炽抿了口茶,又道:
“但说什么忽然委而去之,不干了,那是只看皮骨未看血肉。”
朱瞻基又不是朱祁镇,不傻。
朱高炽一提,他反应过来了。
“爹,我明白了,所谓的中外会防,其实是在共同保卫通商口岸这一点上,清廷与洋人双方利益一致。”
“但对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口岸以外地区的太平军。”
“双方是矛盾重重,有着种种猜忌和疑虑的。”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补着衣服,念叨着:
“如果洋人从事镇压太平军叛乱,就能陷入一场广泛战争之中。”
“如此,我们也能作壁上观,把一切负担和消耗转嫁到他们身上。”
“归其根本,洋人与清廷本就不是一条心。”
杜受田躬身对道光行礼道:
“借洋兵以助守上海,共保华洋之人财则可。”
“借洋兵以助剿苏州,代复中国之疆土则不可。”
道光看着打着补丁的龙袍,半晌不说话。
杜受田也不知皇帝在想什么,只能静静站着。
“你说……”
道光突然开口道:
“清朝与太平军,能不能互相设计,唱红白脸。”
杜受田懵了。
每个字他都识得,怎么连在一起就不认识了?
道光看着『聊天群』里一直没有回应的咸丰,沉默不语。
他只所以想到这茬是因为看到了老六的能力。
有老六这个保底在。
奕詝为何不能效仿汉光武帝呢?
推心置腹·铜马帝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各种意外横生的战场,感觉到了太平军的大势已去。
“太平军啊……”
皇帝心里一时心情复杂。
按理说,太平军属贼,对皇权的挑战是每个皇帝都不喜的。
但清朝他也不喜欢,因为清朝没有承接汉家衣冠。
可也不能不承认清朝正统的位置,毕竟西域那么大的地方是真的实控于清朝。
复杂,刘彻心情复杂。
“如果是汉家朝廷就好了……”
……
……
天幕上。
头戴赤红巾,面容消瘦的洪秀全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他透过宫门,看向天边的朝阳。
随后缓缓闭上双目。
殿内悲泣之声群起。
转眼间。
天京陷入一片火海。
清军再次举起屠刀。
一如当年入关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