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节俭救不了大清
天幕上一张表格平铺张开。
表格竖分三栏。
左侧一栏,为雍正改革之前官员们的收入。
『法定工资+陋规等非法收入』
中间一栏,雍正火耗归公以后,官员的收入。
『法定工资+养廉银』
右侧一栏,道光改革之时官员们的收入。
『法定工资+养廉银+各种新的非法陋规收入』
……
……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现在有点麻爪。
因为经过他父亲的治理,大宋现在的情况跟清朝没什么区别。
唯一一点的区别就是,大宋官员还稍微要点脸。
但很显然,官僚体系的腐化问题不是依靠高薪就可以解决的,严刑峻法依旧必不可少。
但真要严刑峻法到朱元璋那个地步也不行。
“前有狼后有虎。”
一根筋变成了两头堵。
赵昚思考着大臣里有谁能解决这种问题。
还是得两条腿走路啊。
一边高薪养廉,一边贪污从重治罪。
……
大明。
“跟他爹一样,天真的要死。”
朱元璋嘴里塞着葡萄,嘟囔着:
“这些什么皇子啊,还是得去民间历练历练。”
朱标端着一碗银耳羹,热气随着调羹的上下翻腾,他感受着扑鼻香气,沉吟着:
“雍正的火耗归公还有一定合理性,因为之前的法定工资实在太低了。”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朱标则看着手里的粥碗,继续道:
“但火耗归公之后的养廉银标准已经定得非常高了,清朝地方大吏的收入水平比以高工资著称的宋朝都高。”
“不仅足够官员们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还可以养活一大帮仆从。”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没用,说明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一时之策。”
朱元璋小声嘀咕着:
“那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马皇后忍不住暗戳戳怼了他一下。
朱元璋再次闭嘴。
朱标则皱眉道:
“而看道光的想法……”
“他所谓的‘火耗归公’完全就是向腐败屈服。”
“想让官员们把贪腐收入拿一部分出来填补亏空,以免国家财政陷入瘫痪而已。”
“这完全就是空想空谈。”
“没有严法逼迫,此举定然失败。”
……
……
大清·乾隆时期
已经集聚与太和殿的一众大臣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毁了!
而这个想法在看到真·鹤发童颜的乾隆时,更加强烈。
尤其是皇帝手里还有天幕给的大杀器。
那是真长生久视啊。
就在群臣惶惶不安之时。
乾隆只是瞥了一眼天幕,随后开口道:
“今天把你们叫来是有一件事情商谈。”
“关于让英吉利立府与京师之事。”
石破天惊!
……
……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着天幕里的种种制度,认同道:
“只看这些举措,道光的确不是吃闲饭的。”
“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也都是切实之举。”
“只是可惜……”
刘病已想到了还是一片迷雾的海外诸国。
道光的不幸之处在于,他不仅要对付国内的不安分力量。
还要应付正处于扩张期的海外势力。
“日不落……”
刘病已念叨着这三字。
比我大汉还狂。
……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蹲在田地头,怼了怼身边仰躺在地的小刘彻。
“彻儿,你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小刘彻都快累嗝屁了,躺在地上闭目休息的他,有气无力道:
“有道理有道理。”
“节俭吗,大父也是这么做的。”
刘启点点头。
“既然有道理,我们也得以身作则。”
小刘彻猛的睁开眼!
不对劲!
“那你的伙食也该降降了。”
小刘彻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启。
说的是人话吗?
我就爱吃点猪蹄?!
猪肉都是你和阿母吃了!
“以后从三个猪蹄降为两个。”
刘启竖起两个手指,笑眯眯道:
“但若是能在三个时辰内垅好半亩地,就再给你一个猪蹄。”
小刘彻无力的躺回去。
玩什么朝三暮四啊……
“好……”
烦死了!
刘启摸着胡须笑个不停。
还是逗孩子好玩。
不过……
刘启看向天幕,思索着一件事。
节俭……真的有用吗?
……
……
后唐·明宗时期
“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嗣源觉得李商隐的这句诗说透祖宗创业之理。
“能做到这一步,就超越六七层皇帝了。”
他看向一边读书的郭威与小赵匡胤。
“但可惜时事不对。”
“这些锦上添花之举,与大势无用了。”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看着这点,想起了他爹。
“祖先创业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啊。”
“还是有明君之相的。”
“但此时急需变法之要,这些确成细枝末节了。”
他翻着手里的等书,心中恍然明悟,
此等文章,实为治世之理。
安天下、治太平,可用此书。
求变化、治乱世,于此无用。
……
……
天幕上。
穿着补丁衣物,道光坐在龙椅上。
而底下一名名脑满肠肥的大臣们,也穿着带着补丁的官服。
……
……
……
……
这样的人能帮助皇帝治理好国家吗?皇帝也是一样,节俭只能修身,而不能将其变成一种琐碎的嗜好。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眉头紧锁。
刘启看得直乐,他指着天幕,刚想说什么,就看到刘恒变脸。
他瞬间收拢笑容,小声问道:
“阿父,有哪里不对吗?”
刘恒舒展开眉头,叹气道:
“道光奉行的是儒家的圣王之道。”
“这是难能可贵的。”
“但朕观之,他的节俭多少有一些偏执。”
“节俭只能修身,而不能将其变成一种琐碎的嗜好。”
刘恒看了一眼刘恒,轻声道:
“皇帝与大臣经常长谈,商讨的却不是国家大事。”
“不知轻重缓急。”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大臣们为了官禄亨通,你说会不会对道光极尽逢迎之能事?”
……
道光很好的说明了帝制儒家学问的局限性。
……
现在每天预审就要审半个小时……
以前都是秒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