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尽行剿灭·不留余孽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脸色奇怪的看着天幕。

他这好大儿下的命令……

意思很明白了!

年景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我现在手头将领紧张,随便找个人就得镇守一方。

干好了我就提拔你,干不好你就去死吧。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多的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真是个当皇帝的料……”

雍正认证了。

不过可以理解。

第一次打仗吗,能捡漏准部就很不错了。

他依然认为准部归降是弘历捡漏自己。

没看这后面准部都乱成什么样了!

“兆惠……”

雍正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能单开一条讲他。

看来是干出大事了!

有意思。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他不是突出来了吧?!”

一旁的魏忠贤低着头,束手恭敬站立着不言语。

内心腹诽不止。

天幕难道闲的没事干给您排一位失败者吗?

……也不对……

天幕也没少排失败者。

朱由校则想到另一件事。

如果是自己或者五弟面对这种事情会如何做?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驰马飞射的一众清兵,身体不由微微坐直。

“清兵不是已经腐化了吗?”

“这不像啊?”

一旁的霍去病则开口道:

“陛下,有可能只是将领腐化,但士兵还保持着战力。”

刘彻被点破自身迷障,瞬间想到另一件事。

“乾隆在练兵?”

“不……他是在重新唤醒清军的血性!”

霍去病不在乎乾隆如何如何,这不是他要关心的事。

他关心的是这兆惠。

可能是军人的天赋吧。

看到兆惠的第一眼时,他就知道此人绝非善类!

真可惜……

霍去病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他可真想跟那些后世名将打一场啊。

……

天幕上。

天色尚未放晴,昏暗的云层布满天穹。

马蹄踏过寸厚雪地,发出沙沙声。

兆惠勒住马匹回头望去。

观察片刻,只见阵阵细雪打着旋儿吹过。

“让将士们屯营休息一下吧。”

身边一名长髯将士出言提醒道:

“将军,我军只剩下十天的粮了,但距离边境还有数千里,如果中途粮食吃光了,强敌又追上来,如何御敌?”

兆惠愣了一下,又看了眼疲惫不堪的众将士。

最终咬了咬牙,道:

“继续开拔!”

“今日驰数百里,务必直抵乌鲁木齐!”

……

……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看着天幕,拍了拍厚肚皮,突然叹气道:

“难怪历朝历代都不去实控这些地方。”

诸葛亮看着大皇帝,抚须笑道:

“陛下可是明悟了什么?”

刘禅点点头,又摇摇头,抬头迷惘道:

“感悟……说不上是感悟吧……”

“只是想到相父几次出岐山都因粮草之事而功败垂成。”

“蜀道难行,西北之地难道就不苦寒吗?”

“我们出一次岐山就要耗费几年国本。”

“中原出兵一次西域,耗费只会更多。”

刘禅掰着手指算着账。

“辎重车就要千辆,人嚼马喂的,一半粮在千里路上就消耗没了。”

“打起来了,粮道还要远远不断的供应。”

“再加上弓箭甲盾的保养为修,车辆甲胄的修补。”

“还有一堆攻城器械的打造、运送、保养……”

刘禅只是估算一下就觉得头皮发麻。

“一次战事,花费何止千金?”

“最终一切花费还是落在百姓头上。”

“……当了家才知道当家的花费可多了。”

诸葛亮只是静静的听着。

皇帝能保持这份仁心,是天大的好事。

因为每个时期都有自己限制。

强行去做不符合时期变化的事,只会反噬自身。

最后土崩瓦解,得不偿失。

……

……

大明。

老朱总感觉又有人在指指点点他!

“烦死了!”

朱元璋板着一张脸。

他感觉自己打崇祯还是打的轻了!

要不是不知道有哪个皇帝替代的他,他早砍了他了!

朱元璋在心里发着狠劲。

不狠不行啊,他憋屈啊!

看看人家子孙,你在看看自家的小王八蛋!

这能比吗?

比个球!

就拿这兆惠说吧,这要是落在崇祯手里你还封什么一封伯爵世袭罔替?

你不下大狱掉脑袋那都是崇祯对你感情深厚了!

“……他娘的……”

朱元璋越想越气!

咱打不了你!还骂不了你了?

开骂!

『明太祖:朱由检!你个……』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看着突然出现一连串出口成脏,微微皱了下眉头。

随后又舒展眉头面带微笑。

啊哈!有人破防了!

……

……

大唐。

李世民习惯性的提问李承乾。

“知道他为何一仗不打吗?”

这种题对现在的李承乾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

李承乾昂首挺胸,朗声道:

“因为兆惠明白,虽然准部现在遍地是叛军,但是各部之间依然互不统属,各部首领互相不服气。”

“如果此时清军大兵压境,那就是为渊驱鱼,逼迫他们团结起来。”

“而如果清军不动,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兆惠是在坐收渔翁之利!”

李世民很满意李承乾的回答。

甚至满意的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在培养培养!朕就可以领兵出去了!

哈哈哈哈!

李承乾也非常满意阿耶的反应!

魏侍中曾言,只要自己多在阿耶面前展示自己的战略眼光。

阿耶就能安安稳稳的坐在长安,而我!

就能出去领兵打仗!

哈哈哈哈!

长孙皇后正给小兕子喂着水,突然就看小兕子指着前面二人稚声道:

“阿娘!大公鸡!”

长孙皇后惊愕的抬头看去。

一大一小俱都昂首挺胸,抬头望天,不知笑些什么。

……

长安某处阴暗的角落。

一名小黑人坐在案桌后,一双眼睛闪烁着异彩!

“还想跑?”

“都给我待在皇宫里好好处理政务啊!!!”

“谁都别想出长安!”

“哈哈哈哈!”

小黑人放声大笑!

“咚咚咚!”

“魏侍中!天工营那的文书传来了。”

屋内笑声一止。

“吱呀”的一声响起。

魏征面无表情的冲着小吏伸出手。

“拿来。”

烦死了!

……

……

大宋·太宗时期

赵匡义看着搜山检海四字眼皮子直跳。

“真不愧是金人后代啊……”

他忍不住讥讽着。

“抓人都不住,还搜什么山,检哪门子海。”

赵恒都听懵了。

这是骂清军废物?还是骂宋朝官家跑的快?

他怎么突然分不清好赖话了呢?

……

大元·世祖时期

忽必烈认为搜山检海绝对是正确的。

这种行为可以有效围困对方主将。

只要不是那种点满脚滑技能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能抓住。

“明朝皇帝还是思想太僵化了。”

忽必烈突然感叹道:

“一点也不像我刘家皇帝。”

众大臣听懵了。

您等会儿?刘家皇帝?!

什么时候改的姓啊!

没人通知啊!

忽必烈还在感叹:

“若是能有我刘家皇帝三分之一的功力,崇祯都不能选择上吊。”

“太可惜了。”

……

……

天幕上。

一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腹地。

远岸雪峰高耸,湖边牛羊如云,恍若世外桃源。

这里是伊犁附近的赛里木湖。

是新疆最大、最美的高山湖泊之一。

正值草场返青、野花怒放的季节。

一支小部落提前下了山。

在这美丽的赛里木湖畔支起了一顶顶白色帐篷。

部落中的男人骑着骏马,慢悠悠地驱赶着牛羊,女人在帐篷里赶制一天的食物,孩子们淌着鼻涕,扯着刚返青的枝条玩着打仗的游戏。

“轰隆隆!”

突然,远处浮现一条黑线。

急促而纷繁的马蹄声响起!

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清朝骑兵形成一个半圆形,由远及近。

包围住了这里。

男人们惊讶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这些陌生人。

女人们抱着孩子躲进帐篷里,从毡缝偷偷向外窥视。

一名将领扫视一圈,挥了挥手。

画面一闪。

依然是那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腹地。

但此时的翡翠染上了一丝红色。

一具具尸体倒在湖边。

它们望着湖里漂泊的头颅。

而那处小部落,早已消失不见。

只留下一处处灶坑,一痕痕车辙。

由它们来诉求这里曾有人存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