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乾隆·皇帝里的天才
大秦。
“确实是……福报。”
嬴政嘴里念着福报二字,眼中是一片火热。
若是他有此物……
殿内三人感受到一阵恶寒。
大可不必啊陛下!
“确实是福报。”
冯去疾几人瞪大眼睛看向身边的发言人。
萧·牛马圣体·何。
嬴政微微一笑。
“卿,有大才。”
……
大汉。
刘邦一会摇头一会拍大腿的。
吕雉嫌弃的看着他。
“有话你就说好了,做什么古怪模样?”
刘邦长叹一声。
“这东西要是给乃公……”
吕雉话都没听完,一双凤目瞪得溜圆。
“那萧何这辈子就有了。”
溜圆的双眼又恢复平常。
“你可放过萧何吧。”
“再者说,要工作的……就你?”
吕雉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刘邦,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哼了一声。
刘邦摸着胡子,沉默了一下,又道:
“皇帝,最大的工作是传宗接代啊…”
吕雉:……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迎着春风拂面,听着一边的刘启唠叨着不公平。
“启儿,不要总看着人有你无。”
刘启停止磨叨。
刘恒看着天幕里雍正,淡淡道:
“将朝代的未来都扛在一人肩上,这不一定是好事。”
“这种承负,没有羡慕的必要。”
……
大汉·景帝时期
“朕才不羡慕呢。”
刘启倚着软枕,长叹一声,真心实意道:
“等你真坐上了这个位置,你就明白天下一肩挑的分量有多重了。”
小刘彻明白但又不理解。
刘启看着他,叹息道:
“天幕指出了未来,所以心里有了底气。”
“但你不知道,在天上那个东西没出来的时候,高祖、吕后、文帝……是多么的如履薄冰……”
“所以对朕来说,单纯的寿命比一切花里胡哨的东西都重要……”
刘启抬头望着天幕,笑了笑。
“我们,可是大汉天子。”
……
大唐。
李世民一眼看出问题的本质。
“断代。”
李承乾也反应过来。
“能用之人在逐渐减少?”
李世民不置可否。
“不如说,是后面那些皇帝的识人用人之能在逐步下降。”
“牛马神……”
李世民捻着胡须,微眯双眼。
“福报……”
如果清朝上层不拘泥满汉之别,冲着这个能力,只雍正一代就能开启苍龙丹凤所言的工业时代。
……
大明。
朱元璋恨不得把进天幕里把这能力抢出来!
“你这多适合咱啊!”
马皇后给他夹了一筷子菜。
平静道:
“你有他那内政能力吗。”
“给你那就真是给牛马了。”
“闷头就知道干。”
朱元璋嘴硬着:
“别说那些,你就说咱是不是精力旺盛吧!”
马皇后笑了。
“所以说,你才是真牛马啊。”
“就知道干活,活干得怎么样是完全不知道。”
“多歇歇吧!”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合上扇子。
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
“让和珅、刘墉、阿桂、福长安等人来见朕。”
守在一旁的太监领旨退下。
一旁的永琰回头看了眼离去的宦官身影,有些忐忑道:
“汗阿玛……可是有何不妥?”
乾隆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
“还行,你没傻到家,还有几分直觉在。”
“从太宗皇帝开始天幕的奖励就不对劲。”
“那个威力绝伦的炮……剑……剑炮。”
乾隆分不清那究竟是个什么鬼东西,随口定了个名字。
“那剑炮本以为是为了对付多尔衮的,但后面圣祖爷的奖励更加不对劲。”
乾隆从暖床上下来,永琰连忙上前搀扶。
“随后朕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永琰突然福至心临。
“八国联军?”
乾隆站定于门口,望着万里晴空。
“明朝是怎么亡的?”
没等永琰回话,乾隆自顾自道:
“因为他们眼高于顶。”
“其实,若当初他们用葡萄牙人训练火枪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但没有……”
“……你说俄国为什么一定要不停侵入漠北和黑龙江?”
永琰刚张嘴,乾隆又自顾自道:
“你说英国为什么一定要来中国贸易?”
“贸易战,朕又不是没打过……”
“朕只是老了……”
庭院响着漱漱风声。
一两只庭燕划过……
乾隆眯眼看着那低滑的燕子,轻声道:
“要下雨了。”
“让人把那燕子窝加固一下。”
脱开永琰搀扶的手,乾隆向屋内走去。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
天幕上。
乾清宫内。
一封密匣自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取出。
侍卫将封函恭敬的捧到一位皇子面前。
皇子打开封函,取出黄绸诏书打开,看了一眼便泣不成声。
身边一位穿着蟒袍的亲王接过诏书,宣读道:
“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人绝非善类。
“打蛇打三寸啊。”
标准的儒家皇帝流程。
回顾历代历史,皇帝交接班的那时候通常都是危机重重。
而清朝建立以来,也只有乾隆的继位光明正大,水到渠成。
而且,乾隆继位时才二十五岁,是当皇帝的最佳年龄。
人在这个年龄,既有朝气和进取心,又已经完成了系统教育,正是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
“下一步……收买人心。”
许平君好奇的看向刘病已。
“病已,你在说什么?”
刘病已将她搂进怀里,笑道:
“我再说……雍正时期的弘历可能要挨打了。”
……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盘着手里的铁丸,一脸怪异。
“他这不是纯纯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这道谕旨却泄露了秘密。”
“几乎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大行皇帝就是乱吃丹药死的。”
“他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的来揭父亲的短呢?”
“宫廷秘事,竟让寻常百姓知道?真是匪夷所思……”
朱厚熜看了一眼天幕里一脸纯良之色的皇帝,又看了一眼玩世不恭的皇兄,叹气道:
“此一时彼一时啊皇兄。”
“乾隆的这个政策做得非常正确。”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自然要纠正旧统治时期的弊端,推陈出新。”
“所以这道谕旨,与其说是违背,其实是创新。”
“他在透露出一个信号。”
朱厚照颠了颠手里的铁丸,好奇道:
“什么信号?”
朱厚熜抬头道:
“他不是大行皇帝,不搞神鬼之道。”
“他不是大行皇帝……”
朱厚照撇了撇嘴。
“雍正有什么不好?比我爹靠谱多了。”
朱厚熜嘴角抽搐。
皇兄……真孝顺啊。
……
……
大宋·真宗时期
在这方面,赵恒能理解雍正。
不为其他,就为证明自己!
而且……搞祥瑞是很劳民的。
乾隆这点做的有道理。
……
大清·乾隆时期
屁股还没坐稳,乾隆就看到这一幕。
说来他都脑瓜子疼。
不知道他阿玛在想什么。
总喜欢跟人证明什么?
您是天子啊!
是,祥瑞当然是对篡位传闻的一种变相的回应,毕竟如果是篡位的,上天能支持我吗?
可是天下人又不都是傻子,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
反而会让人觉得暴露了心虚本质。
“跟他们证明不着。”
……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第一个反应是雍正不够狠。
第二个反应是雍正太狠了。
不够狠,不斩尽杀绝。
太狠了,继位是正常继位,只诛首恶就够了。
“确实有些感情用事。”
说完雍正,李治坐直身体正视乾隆。
“这个人……”
怎么说呢,跟他见过的一切皇帝都不一样。
或者说……其手段光明正大的不像三国以后的皇帝。
反而有几分汉家天子模样。
“拉拢满人贵族。”
长孙无忌一句点透。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目的,自己即位年轻,满朝老臣。
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稳住被他爹伤透心的满人贵族。
毕竟,皇权稳固的基础是皇家。
一方面解除恩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有利于统治、赢得同族之心,顺便给自己留个好的名声。
“好聪明的手段。”
……
……
季汉。
刘备现在是一脸疑惑和迷茫啊。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他心里就一个想法。
这种孩子怎么教出来的?
“贵族、百姓,全都笼络了一遍。”
“就差汉人士绅了。”
虽然做法很打他父亲的脸,但全都是利于集权之举。
“天才啊……”
当皇帝的天才。
有的人一上手你就知道适不适合干这行。
不可否认雍正的眼界又远又高。
但问题是他太急了,当然,也有年龄问题。
而急就会出错。
雍正的种种政策都好、都对,但也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
这个时候新皇帝怎么做?
傻的就是继续推动政策,继续搞对立。
平常的就是先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情况,但时间越久对皇帝越不利。
聪明的就像乾隆这样。
先孝顺一波,然后立马切割、拉拢。
至于后面是不是继续做这事,先不谈。
先把态度拿出来。
简单说,就是装怂。
然后你就发现,历史上那些能把大臣玩的欲仙欲死的皇帝,都是先装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