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西北民变·大明末路
天幕上。
奉安皇考神主的祧庙前。
诸臣门外立着,全是素服。
朱由检从庙里出来,更是一身重孝。
“王承恩,告诉诸臣工,皇陵损失几何。”
宦官上前一步,躬身道:
“皇陵罹变,贼焚毁抚按府公署、留守司府厅,共计五百九十四间。”
“焚毁鼓楼、龙兴寺六十七间。”
“民房两万两千六百五十二间,杀官六名、生员六十六名、陵墙班军二千二百八十四名、高墙军一百九十六名、精兵七百五十五名、操军八百余名。”
朱由检一脸疲意的挥了挥手:
“国事日衰,祖陵大劫,全是朕身之罪。”
“宣诏吧。”
众臣闻言哗啦跪倒。
宦官跨前一步,展开诏书:
『罪己诏』
……
……
大明。
朱元璋整个人跟打摆子一样指着天幕。
看着马皇后嘴唇颤抖着道:
“祖坟……”
“他……”
娘字未出口,人已晕厥过去。
彻底失去意识前,脑中就一个想法。
黄巢?
……
……
天幕上。
一队服装不整的骑兵走在羊肠小路上。
为首的一人头戴一顶旧毡帽,铁甲外罩着一件半旧的羊皮长袍。
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柄宝剑和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里边插着十来支雕翎利箭。
这人扶了扶毡帽。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前方。
……
……
……
大隋。
杨坚看到人相食的惨剧,便知这“起义”不能善了了。
“如此说来……这些造反队伍的核心力量是大批哗变的士兵……”
独孤伽罗捻着手里的针线,低头道:
“逃卒、叛卒……”
“经过正规的训练,手中掌握武器。”
“与一般饥民、难民迥然不同。”
“这是一伙知根知底的流军……”
杨坚抚案叹息。
“又是彼知己,己不知彼……”
“刚走了皇太极,又来了个李自成……”
“天命已失啊。”
……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觉得这是一个好案例,是个经典题。
“陛下,这一句应抚应剿呢?”
刘禅觉得应该抚。
因为他觉得拿十万两去平西北叛乱那纯纯脑子被驴踢了,不可理喻!
诸葛亮看懂刘禅脸上写的表情,笑道:
“亡命之徒揭竿相向,已养成燎原之势,遂至不可向迩。”
“若欲剿贼,必先稽离伍之军。”
“而欲查军,必先给积逋之饷。”
“饷如不足,则士不宿饱,马无余刍,枵腹荷戈,即慈父不能保其子。”
“抚镇怎安能制此汹汹骄悍之卒哉?”
刘禅听得半明半悟,小心翼翼道:
“相父的意思……是要剿?”
诸葛亮笑着叹了口气:
“饥民从贼,饥荒使然。”
“剿不易结,必须抚之。”
刘禅呆愣愣的睁着两只眼睛。
那是剿?还是抚啊?
诸葛亮没说剿还是抚,只是话头一转,道: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关中一变,川、蜀、晋、楚唇齿俱为动摇,天下事将不堪设想。”
“其剿也,所斩获皆饥民也,而真贼饱掠以去矣。”
“其抚也,非不称降,聚众无食,仍出劫掠,名降而实非降也。”
“但最后依然是要看帝心刚毅否。”
听了一通的刘禅依然是那副痴样。
相父在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