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刘彻:是朕目标定的高了……
……
大秦。
嬴政决定下次开朝会就把这事拿出来好好说说。
寡人多仁慈啊!
只焚书,不改史!
六国史书朕可是一字未改啊!
你们别说什么烧不烧的事,就问你们改没改?
没改?没改凭什么骂朕!
嬴政直了直腰板。
“人心不古啊……”
刘邦与萧何还未有什么反应,冯去疾等三人却是吓了一跳!
人心不古?这四个字是陛下会说的话?
那些博士每次提起古人古制,他哪次有过好脸色?
如今,蔑视一切古人的陛下居然能说出人心不古四字……
冯去疾三人对修的朝代生出深深的“敬意”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熟读
深知载史之玄机。
但你这也未免太玄了!
写史之人有感情侧重很正常,但把一个大事件的主角都删的殆尽。
这史官完全就成了皇帝手里的一把刻刀啊。
“难怪脉络虽清,但细节处自相矛盾者甚多。”
……
东晋·明帝时期
司马绍长叹一声:
“皇权鼎盛至此啊……”
秦汉三国之际,对史书的记述没有什么干涉。
得国正,国势强。
虽有春秋笔法,但基本还有载史的道德。
并且史官一脉也如世家一般代代相传,骨子里还是有点血性的。
但往后就不行了。
毕竟……得国不正啊……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的那叫一个怒其不争啊。
“都什么时候了!还吵吵嚷嚷不成体系!”
“这小皇帝的耳根子又软又没有主见!”
卫子夫给他倒了杯水,轻声道:
“毕竟他也没前知之能,哪能想到大明会翻天覆地呢。”
刘彻看着杯子里自己的倒影,突然叹口气。
“治国……究竟还是要靠皇帝啊。”
刘彻现在有点看破迷障了。
他一上位吗对比的都是些什么皇帝?
前有文景,初有高吕。
再往前倒,那是六世余烈!
至于那什么胡亥……有点志气的谁会跟他比啊?比他强那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所以,这个特例在这一片前后包围的皇帝里那是格格不入!
但反过来又是如此衬托这一段时间的皇帝该是什么水平。
可现在刘彻明白了。
“不是当了皇帝,他就是皇帝了。”
……
大明·仁宗时期
朱高炽淡淡吐出两字。
“急躁。”
朱瞻基听得耳熟。
急躁,代表心中无决断。
心中无决断,就会朝夕令改。
所谓临大事而有静气,治大国如烹小鲜。
边防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后金那里显示出别样意味。
“布防宁远还是有道理的。”
朱瞻基不觉得大明财政能支撑收复辽东。
但也不能让后金看透大明后继无力的虚实。
朱高炽摇了摇头,轻声道:
“逞一时威风,于事无补。”
“守住一关,随后定国内诸事,再徐徐图之。”
“这样最起码能缓解财政压力去做更多的事。”
朱瞻基不同意,经历朱祁镇那事之后,他是一丁点也不放心这些后代子孙啊!
生怕他们再弄个大的!
“爹,你这想法是不错,但天启没时间了。”
朱高炽张了张嘴,最后选择了沉默。
后世子孙说努尔哈赤能进关问鼎中原。
这说明天启的时间不多了。
“亡国之君啊……”
……
……
天幕上。
努尔哈赤看着挡在眼前的孤城,心下疑惑。
“去看看,能不能抓个舌头。”
一名骑兵拍马而出。
片刻后,夹着一名兵将赶了回来。
“砰”的一声,兵将被摔在地上。
努尔哈赤看着瑟瑟发抖的士兵,直接问道:
“你们是不是全撤了啊?”
士兵瑟瑟发抖的连忙点头,随即又慌乱摇头。
“是…是啊……不是不是!”
“听说还有一个人没有撤,叫做什么袁崇焕的。”
努尔哈赤看向那座孤城。
“袁崇焕?”
“谁呀?”
“算了。”
努尔哈赤摇了摇头,用马鞭指着地上的士兵,淡淡道:
“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
“过去告诉那个袁崇焕。”
“本汗率领三十万大军,赶快出来投降。”
“如此,本汗还给你官做,不然就别怪本汗不客气了。”
士兵还傻傻点头,那名后金骑兵已经一把将他从地上揪到马背上急转而去。
努尔哈赤抬头看向远方。
那是山海关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