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一月天子·朱常洛

大明。

朱元璋带着几分期盼的看着天幕。

“听这意思……”

“莫不是要出现个力挽狂澜的主?!”

……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目光不善的看着魏忠贤。

“所以,你的意思是天上这玩意已经挂了三天了?!”

“朕却全然不知!”

魏忠贤跪在地上,磕绊道:

“陛下……老仆……去找了陛下好几次……但……但……您就是不开宫门啊。”

“还说……让老仆别来烦你……”

朱由校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

好像……是有这个事……

“咳咳,现在!把事情无巨细的讲来。”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有几分尴尬。

身为人子,就这么明晃晃的看着自家老爹的不堪过往被公之于众。

真是太无颜面了。

……

……

朱元璋眼中的光消失了。

“……真行啊……”

“一个月的天子。”

马皇后给老朱倒了杯茶水,淡淡道:

“你还是想想怎么跟李善长说吧。”

朱元璋拿起茶杯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

……

大清·乾隆时期

永琰倒是新奇了。

“这种说法倒是头一次听闻。”

乾隆喝着杏仁露,闻言“嗨”了一声,开口道:

“那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明末阉党作为陪衬。”

“梃击案可能会用于解释为何万历在怠政之后会破例召见一次朝臣。”

“红丸案则会因为尊者讳而被特意隐去,可能只会出现在方从哲等人的传记中,暗示泰昌帝的死因另有解释而且难以启齿。”

“移宫案可能会被提到,但是篇幅也不会太长,也不易引起重视,毕竟朝臣欺负先帝遗孀的戏码实在是有违道德。”

“即便是在三案已经有了较高知名度的情况下,后人也往往强调东林党人在其中的卓越表现,挫败了浙党、阉人、宠妃等各种反派角色的阴谋,而非对案情本身进行分析。”

“这种狗屁倒灶的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那明朝自中期以来,宫中常备春药已是公开的秘密。”

“泰昌帝采纳崔文升药方、李可灼红丸,也都是半公开进行。}”

“如果药方、红丸有问题,方从哲也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放人还乡。”

“况且,那红丸是嘉靖时期的常炼丹药,史料中也没有反映出朱常洛有中毒症状。”

乾隆将空了的白玉碗一放,拿起手边扇子摇着,笑着道:

“泰昌帝即位后大肆淫乐,而且服用过量春药损害身体。”

“所以崔文升才会使用大黄作为泻药以毒攻毒,让他去火、排泄药力,但一天拉三四十次,也造成了泰昌帝的肾虚体弱。”

和珅突然笑着哈腰道:

“万岁爷说的是,毕竟老话讲了,那好汉也架不住三泡稀……”

“哎呦!奴才失言!如此腌臜之言怎能污了万岁爷的龙耳!”

和珅“惶恐”的跪下叩首道:

“奴才罪该万死!还望万岁爷开恩啊!”

乾隆看着这一幕哈哈大笑。

和珅演的这一幕是为了什么,他心知肚明。

确实,有些事情和道理不能让永琰知道。

最起码现在不能让他知道。

所以他才开怀大笑。

什么是忠臣?这就是忠臣。

一旁微笑侍立的永琰则瞥了一眼和珅。

目光晦暗不明。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第一次感受到了丢脸二字为何物。

尤其是还在“求”大臣们办事时碰到了这一幕。

殿内大臣全都低下头装死。

如今陛下文武双全兼武德充沛、似天人下凡。

招惹不得。

但这位泰昌帝的驾崩,众人心里也有了几分猜测。

托了当今圣上的鬼福了。

众人对药性配伍也有几分了解。

那泰昌帝先是纵欲过度,使得肾水亏损,虚火旺盛。

大黄降火又致脾胃虚弱。

此时渐养脾胃还可,但偏偏用了红丸这等虎狼之物。

那红丸是用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性热,正好与大黄药性相反。

脾胃虚弱,元气不固。

却连遭性能相反且猛烈的两味药物的折磨。

岂能不暴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