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扶着额头。

脑子像是被针扎一般阵阵刺痛。

他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

摊上一个蠢爹。

又来个傻儿子…

然后看史书评价,还偏偏自己评价不好…

朱见深招了招手,有气无力道:

“把太子叫来。”

万贞儿略有些担心。

“佑樘还小……你……”

朱见深疲惫的叹了口气。

“朕不打他,打有什么用。”

“但有些事还是要让他记住。”

……

大明·弘治时期

“不可能!”

朱佑樘慌了。

黄河改道?!

轻飘飘的四个字则是无数家庭的破败,农田被淹没,卫所被冲离。

走来走去,朱佑樘额头上沁出一层冷汗。

他突然又想到一件事。

如果黄河改道,北方边境势必要偏离洪水。

那巴图孟克会不会趁机来犯?

朱佑樘站定身形。

眼中神色不定,最后还是浮现一抹坚定。

“朕要召回汪直!”

张皇后掩嘴盖住惊呼声。

朱佑樘眉头舒展开,看向天幕。

“朕,是天下主。”

……

……

大宋·真宗时期

“这话我都不信啊!”

赵恒都被逗乐了。

“朱见深那么有城府的一人,这生出个纯性之人?”

“这……”

很难评。

刘娥一时分不清该把朱佑樘分到哪个君王分类里。

说他昏吧,他是真的心怀天下,真干正事。

说他明吧,他这事明显是越干越差。

“浮于表面?”

刘娥突然明白这种感觉是什么了。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赵恒听完想了想,有道理。

“从皇帝到大臣,一群人追求的就是眼前安稳。”

刘娥又补了一句。

“现在情形与明太祖那时差不多,都是追求表面稳定。”

“不同的是,明太祖那时是热油泼雪,此时则是以衾盖火。”

……

……

大明·正德时期

“我的爹啊!”

朱厚照瘫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

“君子六艺还有射御呢,你怎么就只看书礼啊……”

……

大明·嘉靖时期

“孝宗……”

朱厚熜叹气不止。

“仁心为质,布政优优。”

“唉……是个好人……”

可惜是个烂好人。

……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一脸怪异的看着天幕。

李承乾想破了脑壳也想不通朱佑樘到底想干什么?

以诚待人?

他都来打你了喂!

你清醒一点啊!他都进河套了!

“阿耶,他究竟想干什么?”

想不通,李承乾决定不想了。

直接问能想得通的人。

李世民张了张嘴。

他到底大约有一个猜测,但这猜测太离谱了!

但这种离谱的猜测反而可能就是朱佑樘的想法。

因为这个想法很天真。

“他可能是想用仁义之道来感化巴图孟克。”

每个字都听得懂,连在一起却直接干懵了李承乾。

他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家阿耶。

“啊?”

李世民咂了咂嘴。

“这个,额……”

“就是他可能认为,既然鞑靼部承认了自己是大明的朝贡国,那他就可以阻挡更北方的草原部落的入侵,成为北方的屏障。”

李承乾:……

李世民抬头望天。

“这可是堪比宣帝招降呼韩邪单于、朕招降突利可汗的盛事啊。”

“他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李承乾面无表情。

懂了。

若真是这样。

那他只能说。

皇帝被蒙蔽成这幅模样不是没有原因的。

汉宣帝招降南匈奴单于呼韩邪,是建立在汉武帝持续对匈奴的残酷打击之上才取得的成果。

而且招降以后,汉朝也没有指望呼韩邪单于能帮助他们防卫北匈奴。

陈汤依然远征三千里将北匈奴单于斩首。

而阿耶招降突利可汗也没指望他能帮忙解决突厥问题。

最后还是派代国公出塞,杀敌上万,活捉颉利。

明朝有这种军事优势吗?

开国有,但成化时期就没了。

现在怎么可能天上掉馅饼?

朱佑樘这是引狼入室啊。

……

……

大明。

朱元璋心平气和的坐在位子上。

马皇后一会儿看他一眼,一会儿看他一眼。

朱元璋感受着身边人的频频侧目,无奈道:

“咱不是不生气,而是已经不对他们抱有什么希望了。”

他出神的看着天幕,喃喃道:

“咱以为,咱给后代铺好了路。”

“大明就能像西汉那样国祚绵长,人心相附。”

“但咱错了。”

朱元璋嘲弄道:

“高惠文景。”

“汉初四帝谁都没多做过什么。”

“大汉国祚奠基了。”

“咱呢……一口气做了这么多……结果呢……”

朱元璋长叹一声。

“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平常心吧……”

马皇后也轻叹一声。

也不知你能平常心到几时。

……

……

大明·弘治时期

朱佑樘眼前一亮。

“看来未来的朕与现在的朕不谋而合啊!”

他眼睛瞥到案桌上奏折。

许进啊,对不住了。

你不进一趟大狱,朕没理由召回汪直和王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