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夺门之变!

……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望着天幕里的说辞,看向刘恒。

“阿父,他难道不算一己之力拯救大明吗?”

刘恒淡淡回答道:

“他是第一功臣,但不是救世主。”

“因为他只是臣子。”

“在他的背后,景泰帝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也对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的作战指挥,也多亏石亨、孙镗和罗通等将官的精彩发挥。”

“每一位参战的大明普通士兵,都为这场战争倾尽了全力。”

“因为自靖康之耻后。”

“他们要坚守的,就不单单是一座北京城。”

“更是整个中原大地,万里江山。”

“他们要捍卫的,不单单是北京城的皇族与官员,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精英权贵。”

“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他们要维护的,不单单是大明的道统,不单单是这个存在了八十一年的政权。”

“更是华夏的礼乐制度、天理人伦。”

刘恒淡漠的看着天幕。

“启儿。”

“英雄的所作所为,也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不然宗泽、李纲、岳飞等人也不会失败。”

“但有没有某些英雄,也确实会变得大为不同。”

“没有项羽,秦朝的统治注定还会延续很久。”

“没有韩信,诸侯分裂的局面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天道有常……”

……

大唐武宗时期

“哪有夸大其词啊……”

李炎的腰背微微弯曲。

整个人带着几分颓丧。

“安史之乱,京城丢失。”

“国土沦陷,生灵涂炭。”

“京师一丢,大明要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努力,最终收复北京和北方领土。”

“但国家经济蒙受的损失不可估量。”

“也无法再回到从前的盛世。”

“他怎么不是挽救大明啊……”

……

大宋孝宗时期

“靖康之变,朝廷南迁,京城沦陷。”

赵仰天长叹。

“要是没有于谦,大明王朝的发展轨迹,就是这种样子了。”

北京保卫战仅仅进行了几天,论时间长度和惨烈程度都远远比不上靖康元年东京保卫战。

但后者的失败,造成了“靖康之耻”,并直接导致了北宋亡国,徽、钦二帝成为俘虏。

这难道不算拯救大明吗?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扶着石桌轻声道:

“他就是拯救了大明啊……”

若是丢失京城,国土面积急剧缩小,大明就重回南宋老路。

若是通过一场艰苦的守城战,保住北京,赶走瓦剌。

京城也会受到极大破坏。

但显然,只有于谦才敢放弃死守城池的套路,敢将大军开到城外。

以“背城而战”的战术打败瓦剌!

让他们连城墙的边都没有摸到,就不得不仓皇退兵。

“有能力,有操守。”

“这种大臣需重用!”

“于谦……”

朱棣估算着天上给出的时间。

“把十九年辛丑科的进士名单给朕找来。

……

……

大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这王八蛋还活着呢?”

刘彻扣了扣,有一搭没一搭道:

“必须活着啊,还得活的好呢。”

“毕竟北京之战大明打赢了。”

“手上这皇帝就不能怠慢了。”

“当然,要是没打赢,这东西也得活着。”

刘彻吹了吹指甲。

看着天幕道:

“他得谢谢于谦。”

“不然就得像徽钦二帝那般。”

“似狗一样的活着了。”

……

……

大汉。

“有点意思。”

刘邦摸着胡子,一抹若有若无的轻笑挂在嘴角。

“明朝君臣对迎回朱祁镇的态度居然是截然不同。”

“朱祁钰的反对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明朝大臣的态度就非常暧昧了。”

吕雉不置可否。

“皇帝被俘在外,实在是有辱国格。”

“除非他死在外面,不然捏着鼻子都要迎回他。”

刘邦点了点天幕,侧头道:

“但是明朝大臣又普遍对朱祁镇本人抱有敌意。”

“你看,他们只关心迎回太上皇,但是并不关心太上皇迎回后的待遇。”

“这其实就反应了一件事。”

刘邦竖着一根手指在吕雉面前晃来晃去,但就是不说。

吕雉眯眼瞧着他。

“你是说,哪怕是被俘放回的朱祁镇也足以动摇他皇位的合法性?”

刘邦满意的笑了。

“对啊!”

“因为除了清理王振余党、打赢京师保卫战以外,他没有任何可以与朱祁镇竞争皇位的资本!”

“而群臣之所以支持他,更多的还是为了完成这两件事情!”

刘邦比了个二,又慢慢收回。

“而这两件事情结束之后,皇位竞争又退回到了皇家私事上去了。”

“连于谦都同意了。”

“你说他慌不慌?”

“你猜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吕雉冷冷的瞥着他。

“废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刘邦拍了拍手,赞同道:

“是的,废太子。”

吕雉冷笑着:

“那他为什么不退位呢。”

“毕竟自己的皇位也是捡的,是事急从权。”

刘邦毫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已经说了啊。”

看着吕雉的眼眸一字一句道:

“他是百官拥立。”

“请来做的!”

……

……

大明。

“你可闭嘴吧!”

朱元璋跳起来怒骂着:

“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

“饿死他!”

“毒死他!”

“什么就都没了!”

“一了百了!”

“怎么一点轻重缓急都分不清吗!”

……

……

天幕上。

四更时分。

黑压压的夜色下。

一文一武带着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打开长安左门,入了皇城。

众人向皇城东南角赶去。

一路上压抑且沉默。

武将时不时的擦着额头上的汗。

文人突然站定,冷不丁道:

“钥匙呢?”

武将不明就里,把钥匙交给他。

文人右手一扔,钥匙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画面一转。

清晨,

午门外的朝房中,已经坐了很多等待上朝的大臣。

“今天说什么也要确定沂王的太子之位!”

“是啊,陛下这身体……国无储君,不得不防啊。”

“说的是啊。”

众人正议论纷纷

奉天殿那边突然传来一片喧哗之声!

很快,钟鼓齐鸣,声响震天。

众大臣纷纷走出朝房,向奉天殿赶去。

就在雄伟的大殿丹陛前,那名文人不可一世地站在正中。

“太上皇复位!宣众官进谒!”

大臣们一脸茫然。亦步亦趋的进入大殿。

一抬头。

身形消瘦,目光阴鸷的朱祁镇正堂堂正正的坐在龙椅上!

“卿等因景泰皇帝病重无法理政,迎朕复位。”

“众卿家照旧用心办事,共享太平!”

众臣相互对视一眼。

一个个地跪了下去。

叩头行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