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交趾,丢还是不丢?

天幕里年轻的帝王看着挂在墙上的疆域图。

他盯着大明疆域的极南之地。

最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虽委弃祖宗之业。”

“然中国亦省兵戎之劳。”

……

……

大明永乐时期

“太宗!”

朱棣再次冲天大喊一声。

随即一个头两个大的看着眼前种种。

穿着后服的妇人轻轻拍着魁梧大汉的后背。

大汉抱着妇人哭的稀里哗啦。

一名大胖子时不时在身边说上两句,好像在安慰着。

大汉明显不领情,挥着手撵着胖子。

妇人又拍了拍大汉的后背。

大汉继续痛哭着,一边痛哭一边对着这边指指点点。

“爷爷。”

朱瞻基看着脸一阵青一阵白的朱棣,凑到身边悄悄道:

“二叔告状呢。”

“奶奶刚回来,一定会心疼儿子。”

“为了家里和睦,孙儿请爷爷还是暂避锋芒吧!”

朱棣看着那两个“兔崽子”,鼻子不屑的哼出一声。

“我还避她锋芒?”

“你不要避重就轻。”

朱棣瞥了这个孙子一眼。

这小兔崽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抬起下巴示意了一下天幕里朱瞻基说得话。

“怎么,老头子千辛万苦收复下的安南,你说卖就卖了?”

朱瞻基一脸赔笑。

“那个不是我。”

朱棣冷笑着。

“我看就是你。”

朱瞻基还想说点什么,朱棣则用余光瞟到那边的朱高煦已经开始直起身擦眼泪了。

老皇帝直起身,迈着四方步就往后走。

“我先上趟茅房。”

“回来再跟你算账。”

朱瞻基愣神的功夫,朱棣七扭八拐不见了踪影。

身后响起带有愠怒的女声。

“瞻基,你爷爷呢?”

朱瞻基扭头看着生气的徐皇后,苦笑的爹,趾高气扬的二叔。

下意识道:

“上茅房去了。”

徐皇后眉头倒竖,微微提起下裳就冲后面疾走过去。

“还用这种话糊弄我!”

朱瞻基目送徐皇后走远。

庭院内的三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

……

天幕里。

朱瞻基揉捏着额头。

底下一群大臣则是吵成一团。

“自汉唐以来,每次对安南用兵都得不偿失!”

“不如使安南自为一国,以全一方百姓之命,亦以休息我国之疲民!”

“鼠目寸光!现在安南只是小丑作孽而已!”

“一旦放弃了,不只有损明朝威望,更重要的是自太宗以来二十年的付出都会白费!”

“你要学司马君实弃边之事,让陛下被后世所指吗?”

“后世所指也只是后人之事!当前之事若行差踏错又何来后事之谈!”

“因噎废食,不可学!”

“无视现状,不可论!”

朱瞻基看着众人,摆了摆手。

众臣渐渐停止争吵。

皇帝深吸一口气。

“下诏,让西平侯沐晟和安远侯柳升一起进讨交趾。”

……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

“任何朝代,扩张与收缩的政策都应该有一个度。”

“不顾国力一味扩张,穷兵黩武,或者大兴土木压垮民力。”

“那这个王朝定然会像是秦、隋两朝一样短命。”

“汉武帝若不是有昭宣二帝拉住了大汉这辆狂奔的马车。”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笑道:

“那武帝的武就要改成炀帝的炀了。”

“既然这明朝的仁宣二帝能够把父祖的江山延续下去。”

“说明很大程度上他们掌握了国力承受的这个度。”

“不迎盛世,便是乱世。”

“一地之民与一国之民。”

“怎么选都要挨骂,但都是要选的。”

李承乾望着天幕。

“弃了安南……再收可就难了。”

李世民点点头。

“不弃安南,就这么拖下去,大明就难了。”

“你难,我也难。”

“所以只能,勉为其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