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永乐盛世下的阴影。
……
天幕上那条熟悉的运河变了一个模样。
从原来的人字型,变成了一字型。
……
……
北齐文宣时期
“要不说你元朝短命呢。”
高洋翘着脚吐槽着。
“一定是被杨广的怨灵诅咒了!”
“人家亡国才开的运河你居然不用!”
“取死有道!取死有道!”
李祖娥歪了歪头。
有时候皇帝不喝酒她也不明白皇帝在想什么。
……
……
大明。
朱元璋这回是认真了。
随着民生的恢复,运输问题也开始突出。
北方边境防务、军粮供应、南边交通贸易。
都依赖运河。
他也知道运河有问题。
可修运河不是小事。
花钱多不说,会通河的技术问题更愁人。
这条运河当初修建时地形就没选好。
水道的枢纽位置地形最高!
他奶奶的!以此为分界点,往南往北地形都低!
一旦赶上水量少,船走到这里就只能搁浅。
“……妹子,给咱拿纸笔来!”
老子抄儿子,那能叫抄吗!
……
……
大元。
忽必烈看着天幕,愣了一下。
“快快快!抄抄抄!”
京杭大运河可太重要了!
不说运河一通京师之地如何。
只是运河沿岸等地就能成为提供赋税的重地!
更别提沿路可以灌溉多少农田了!
终于不用局限在江南之地了!
大军的铁骑也可以监察天下了!
“哈哈哈哈!天命在我啊!”
……
……
大唐。
李世民皱着眉思索着。
种种措施确实对天下有利。
但问题就在这里。
“他干的太多了。”
……
季汉。
“君王有雄心壮志,但天下财力的增加是极为缓慢的。”
诸葛亮摇着羽扇。
“况且与朱元璋不同。”
“说是斯民小康。”
“但他的一切治理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地方。”
刘备与曹操等人对视一眼。
“北平!”
……
……
天幕上。
年老的皇帝看着前方。
那是一片无尽的光明。
金戈铁马平定四方。
高船大舰万国来朝。
堂堂新都光照大千。
然而在无尽的光明之下。
皇帝脚下的阴影也在此起彼伏的波动着。
……
……
大汉宣帝时期
“为了摆脱篡贼之名,朱棣也是拼了。”
刘病已看着天上的种种行为,第一想法是好大喜功。
但转念一想,一个个却又都是有迹可循。
他是藩王起兵,那北方之地又不能在封藩王,就只能迁都以天子实边。
既然迁都就要考虑北方的草原问题,所以陆陆续续北征草原。
而外患平了,就要考虑京师附近的供给。
运河就要疏通从而保证粮运。
但凡此种种哪一个又不是劳民伤财?
偏偏又一口气都做了。
为什么?
以为他需要功绩来证明,这个位子我坐才是天命所归。
刘病已现在明白了一点郑和下西洋的含金量。
以外贸充内库,以内库补国用。
要是没有下西洋的行为。
刘病已大约能确定。
朱棣必要走隋炀帝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