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物理教科书就要全部改写了?!

数学跟物理从来都是紧密联系,但又是特征鲜明的两种学科。

前者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抽象的概念、结构跟关系,追求的是逻辑一致性跟证明,通过逻辑推理从已知的公理跟定理推导出新结果。一个结论的正确与否,由逻辑来决定。只要证明过程完美无瑕,那么理论上可以永久成立。

就好像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任何欧几里得空间中都成立,毋庸置疑。

物理的研究对象则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能量跟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终极目标是解释跟预测各种自然现象,揭示宇宙规律。

所以物理的研究时不止需要数学工具,还需要各种实验器械。显微镜、望远镜、加速器、炉子……

同理,物理中的所有理论不但要有详细的推导过程,还必须通过实验跟观察验证。鉴于验证需要各种科技手段,某个理论在当下科技水平下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未来某个新的实验或者观察结果,理论也会被推翻或修改。

上上世纪的以太理论因为根本找不到以太,加上相对论的横空出世,最终被彻底推翻;经典力学在解释黑体辐射跟光电效应时,显得极为无力,从此有了专门研究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经历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再到宇宙学……

简单来说,人类认识这個世界的各种学说,一直跟随着科技发展在不停迭代。

现在广为认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出自20世纪60年代,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让科学家开始倾向于支持大爆炸理论,将原本的定常宇宙模型直接抛弃。

所以可以说二十世纪开始,光速不变跟宇宙膨胀论,基本就是宇宙学最主流的学术观点,从没被动摇过。

今天,两个观点被一起革新掉了。

所以能理解吗?

克瑞蒂尔·马蒂奇在心底的答案是不能!

光速特么是个常数!怎么可能是可变的?

远古宇宙光速更高?!为什么?

宇宙明明就在膨胀,哈勃定律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足以说明这一点。还有星系分布跟宇宙结构,都说明了大尺度结构上,宇宙是在加速膨胀的。

唯一不支持宇宙膨胀论的点就在于模型对于宇宙总质量的预估。理论上宇宙物质的总质量不足以解释目前观测的宇宙为什么会显示加速膨胀的状态。

按照理论模型,宇宙的总质量跟能量会导致膨胀速度逐渐减慢,甚至逆转为收缩。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具备负压性质的能量来补全模型,于是有了暗能量的补全。

漏洞则是暗能量、暗物质到现在还没找到过。

克瑞蒂尔·马蒂奇研究高能宇宙射线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找到暗能量存在的间接证据。太空高能粒子以近光速穿越宇宙,它们的传播途径,传播时可能受到磁场、能量的影响,分析射线的来源跟传播途径,就有可能找到暗能量的证据。

能量只要存在就必然跟其他物质产生作用。

这是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现在他的学生却告诉他,别找了,那玩意儿压根就不存在。咱们的宇宙就没有在膨胀,一切都是错觉,光速不变也是错觉,因为以前的光跑的太快了,所以红移值更高。

埃德温·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现象纯粹是因为之前的光速更快。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如果光速随时间减小,则光子在传播过程中其频率会逐渐减小,表现为红移现象。相反,如果光速增加,则会表现为蓝移。

红移就是因为现在光速变慢了,未来还可能更慢。

是的,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事业,突然要被完全颠覆。克瑞蒂尔·马蒂奇突然体验到了以太学说被颠覆时,那些科学家的感受了。

理解?别扯淡了!

这特么就是伪科学。

“咳咳,汉姆,如果是在你的国家,中世纪那会,就凭你刚才说的那些,都有可能被视为异端,然后被烧死。”克瑞蒂尔·马蒂奇看着兴奋的汉姆·泰勒忍不住说道。

“好吧,教授,那你告诉我如何解释如此遥远又大到可怕的星系?如果按照原本的理论,它们应该存在吗?”

“也许是我们对于宇宙年龄推断有错误!这是有可能的。”

“你能接受宇宙年龄模型有误差,为什么不能接受光速可变呢?”

“因为这无法证明!一个新的星系并不能支撑这个观点!”

“当然!这一点我承认,但你需要知道这只是个起点,接下来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西林学社的软件里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数十个科研任务!”

“什么意思?”克瑞蒂尔·马蒂奇下意识的问道。

“在假定光速的确在变化的基础上,基本粒子的质量随之也有微小变化。所以通过高精度质谱仪,观测远古物质,也许就能发现端倪。另外,基本粒子的寿命跟衰变率,也可能受到影响。

比如类似μ子的不稳定粒子衰变过程,是否存在差异?这属于你的专业,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跟对宇宙射线的观测进行验证!另外还有精细结构常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原子钟精度测量、深空探测实验……

西林学社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我们的会员遍布物理学各个层面,他们都已经收到了任务,说不定许多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虽然以我们的时间尺度来说,光速的变化可能微不可查,但只要存在就一定能找到证据。”

汉姆·泰勒激昂的回答道。

克瑞蒂尔·马蒂奇深吸了口气,然后敏锐的察觉到了漏洞:“等等,伱说现在光速的变化微不可查?那么按照模型,如果早期宇宙的光速极高,那么才过了130多亿年其变化率必然不可能那么小!”

“因为光速的衰减是非线性的!q理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教授,这就跟我们在通过红移计算星系距离时,如果引入了宇宙膨胀模型,就会发现红移跟距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

如果按照之前的理论,宇宙膨胀初期跟晚期,红移有着显著的区别。现在,红移值越大,哪怕翻了一倍,距离也只涨了一点点。这不恰好说明在宇宙早期的光速极高,所以光速速度下降明显。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光速衰减也开始明显变得缓慢!”

一位诺奖获得者,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被自己的学生怼到哑口无言是种什么体验?

克瑞蒂尔·马蒂奇体验到了。

现有理论下,引入宇宙膨胀系数的共动距离计算公式,他自然很清楚。

理解了这个公式就会发现,随着红移增加,宇宙膨胀速率减小,使得同样的红移增量对距离的影响变小。同理,红移值较小时,哈勃参数的变化显著影响距离;而红移值较大时,哈勃参数趋于稳定,导致距离增加的速率减小。

当然,如果不用现有理论,直接用光速非线性降低的新理论来解释,也是可以的。

他很想说现在这些都还没得到验证,但他的学生告诉他,华夏那边已经开始了这种可能性的研究,甚至发布了许多极为具体的实验室任务。

如果最终实验室结果证明了光速的确是在一直变慢,宇宙从来都没有膨胀,只是光速减慢带给所有人的错觉,星系并没有不停的远离,它们就在那里,距离从未变过……

那么他前半辈子学习的教科书都是建立在各种错误假设之上的。

所有教科书都要改写,包括相对论在内的各种理论都需要进行修改。光速为什么会发生降低,是否会存在一个最低的极限值,这些将成为这个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而这一切的一切,竟然源自于一个华夏少年最初提出的一套数学理论。

连锁反应却让整个物理学界展开一场地震。

是的,光速可变,这不止是对宇宙学有影响,更对微观世界,对物理的一切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毕竟现代物理学最基础的架构都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基础之上的。

心中的信念大厦一瞬间被推翻,对于克瑞蒂尔·马蒂奇来说,无异于天已经塌了下来。

此时只能跟汉姆·泰勒大眼瞪着小眼,脑子里则是一片混乱,直到旁边的人手机发出一阵音乐声。

“啊,不好意思,我导师的电话。我先去接一下。”

“罗伯特教授回消息了?”

“是的,那你先去吧。”

刚刚克瑞蒂尔·马蒂奇差点忘了房间里还有第三个人存在,看着两人交流了两句,然后对方走出了房间,他也终于回过了神来。

“好吧,汉姆,你是对的。但我们都认可在没有正式证明光速可变之前,这一切都是假设,对吗?”

“当然,教授。这也是你一直跟我说的,我们做出的所有结论都应该有实验室证据作为依据,不该好高骛远。”

“很好,那么我很好奇,西林学社发布了那么多任务,没有人质疑,都会立刻验证?他们的经费从哪来?”

“教授,你忘了那天乔教授的发言吗?只要加入会员就能在软件上接受西林学社发布的任务,并获得一定的经费跟技术支持。当然经费不是一次性给的,每个阶段的成果需要上传到学社的服务器里跟学社会员共享,相关的科学家有具名权。”

“那如果出了成果,对方不愿意共享或者受限于其他约定不能共享甚至上传虚假成果怎么办?”

“不可能的,那他将永久失去会员资格。教授,你还不明白吗?西林学社的架构是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这么说吧,你应该知道沃尔夫条款吧?”

克瑞蒂尔·马蒂奇点了点头。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禁止nasa以及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所有领域禁止跟华夏进行合作的条款,这则条款到现在已经15年了,并在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条款规定,哪怕是华夏的访问学者,nasa都不能接待。

这在许多人看来是极为荒唐可笑的。

比如在美国举办一次探讨恒星运动轨迹的学术会议,纯学术领域的论证,但是根据这一条款,华夏的科学家就算有成果也不能来参会,多少显得有些愚蠢。

“所以韦伯的非公开数据理论上西林学社是不能知悉的。但很显然,包括在nasa在内所有部门都默许了我们将数据上传到西林学社的服务器,并交给对方进行验证。你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嗯?”

“我听说海上出问题了。华夏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应用到了海洋之中。已经在海面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立体的勘探网络,虽然我不知道更具体的情况,但有理由相信,华夏已经开始实质性的拥有大片海洋。

所以加入了西林学社的会员,不会愚蠢到因为这种事情退出学社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类位面的未来在哪里。教授,想想你在华夏的生活,难道你不希望我们的城市也变得如同华夏那样安全?我们能在任何时候出现在城市任何地点,不需要担心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

一连串的反问竟是让克瑞蒂尔·马蒂奇懵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根正苗红的德国小伙子,这是在想些啥呢?

就在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反驳的时候,刚刚出门接电话的小伙子又进来了,并带来了一个听起来不错的消息:“哈,汉姆,我的教授决定介入这项研究了,他会帮我们申请更多的资源。”

克瑞蒂尔·马蒂奇扭头看了眼,那小伙子正扬着手机,很兴奋的样子。

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他能做的似乎只能看着物理学会不会在这些人手中彻底改写。

如果正如理论预测的那样,光速是在变化之中,那他也许有必要加入西林学社了。总不能未来都靠他的学生拿到第一手资料。从旁人手中拿到的资料不一定完整。

“好吧,如果你们是对的,那么这将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也许我应该提前恭喜你们……”克瑞蒂尔·马蒂奇回过神来,略显落寞的说了句。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也许他的学生可能会是对的,当一系列验证结果都被揭示的时候,所有人对于宇宙的认知都会经历一个巨大的冲击。

“不,教授,我不期待诺奖!我的目标是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乔泽物理学奖获得者!相信我,当那天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我而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