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相亲的装备

王满囤有些懊恼的开口。

公社里特意强调过,一定要严加防守。

结果昨晚刚开完会,今天早上人就不见了。

王满银也有些诧异的问。

他这次不是装的,真被惊到了。

破家值万贯。

他原本以为,就算刘向阳等人回城,也会留个人看家。毕竟住处有不少值钱东西,真弄丢了怎么办。

结果说走就走,一个不留。

王满囤越说越愁。

知青们拍拍屁股走人,村里却要帮着收拾烂摊子。

听完分析,赵建海眼睛发亮,急忙下达命令。

他秋收完就去基建工地工作,倒是不知道二队现在有其他人会开手扶拖拉机。

王满银连连摇头拒绝。

不过看赵建海紧张的样子,他心里很有些无语。要说这人挺负责任,大雪天拄着拐忙工作,实在精神可嘉。

随即,王满银又好笑的问:

他记得清楚,之前徐孔先一直积极向赵建海靠拢。在赵建海鼓励下,对方主动担任罐子村的粪管员。

而后徐孔先为了支持糖化饲料喂猪实验,更是自掏腰包买回两只猪仔。

可惜后来县里不再提供曲种,徐孔先找不到饲料,只得把两个半大的猪仔便宜卖给村里人。

听到这话,赵建海脸色发红道:

其实他心里也有些气恼,不知道徐孔先为什么突然不听话了。自己在基建工地被人打后,对方也没有上前慰问过。

从王满银这里没有得到答案,两人没敢再耽搁,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往公社里赶。

等他们离开后,兰花担忧的开口。

昨天晚上刘向阳登门时,丈夫可是给对方出了主意。

现在眼瞅着事情越闹越大,公社肯定要派人查的。

昨晚送刘向阳离开时,王满银特意叮嘱过,别告诉其他人。这小子向来守口如瓶,肯定不会出卖自己。

而且按照对方的说法,这次不单单罐子村几人离开,石圪节公社其他村子的知青也会同行。

只要人数一多,肯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至于王满囤的担忧,纯粹多余。

各知青的户口已经转到农村,城市粮本上没有名字,自然也没有供应粮。即使他们回城,也只能吃家人的份额。

现在城市各家粮食也不富裕,他们不可能一直呆着吃闲饭吧。

而且就算家里支持,街道上那些老太太也

会天天催的。

所以王满银可以预料,过完年后,大部分人还是乖乖回来的。

等少安来时,三人又步行朝石圪节公社方向赶去。中文網

现在积雪一直没化,道路很多地方结冰。这种鬼天气,王满银当然不愿意让兰花再去上班。

可关键现在是年底,石圪节各生产队刚完成年终决算,正是社员们手头宽裕的时候。有些分红多的人家,还是会来供销社置办年货的。

也因此,最近几天缝纫门市部特别忙。

见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干活,兰花自然不好意思请假,所以王满银只能辛苦一下了。

好在郭婶子是自己人,平时并不会给兰花分配什么重活儿。

到底距离过年没几天,就算今天不是逢集,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尤其供销社门市部里,更是围满了人。

就连平时冷清的饭馆里,同样坐满了食客。王满银本来打算买几个油馍馍的,见这情况只能作罢。

其实现在各村都有代销点,日常所需的东西根本不用往供销社里凑。不过在代销点买东西缺少过年气氛,所以很多人才会赶集凑热闹。也许转悠大半天,他们吧最后回家时一分钱东西都没买。

等兰花进了供销社大院,王满银也没有多待,又马不停蹄返回村子。

来回十几里路,就当锻炼身体了。

另外兰花估计要忙到腊月二十九左右,年货只能由王满银操办。

守着代销点,鞭炮红纸啥的倒不用操心,关键吃食该准备了。最主要是去村里排队磨面……村里就三盘石磨,最近几天特别忙。

王满银的空间里不缺大米白面,不过越是这个时候,他越要在村里人面前亮个相,显示一下存在感。

就像担水一样,隔三差五的,王满银总要去井边一次。

只是等王满银赶到家门口,就见王富贵和王富年兄弟俩站在土路旁等待,边上站着王富年的大儿子王喜原。

王满银心里有点奇怪,还是远远地打招呼:

王满银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这年头,相亲借衣服太正常了。

甚至女方相家时,有人为了家里看起来富裕,还会借粮食借被子的。去年王满银就听说过,石川村有人特意借了几麻袋红薯干堆在家里。

王喜原比王满银大两岁,今年二十三,还没有娶婆姨呢。

在农村,这个年龄已经算得大龄青年。很多像他这么大的,孩子都七八岁了。

当然王喜原之所以没有结婚,也和自身条件有一定关系。

这人倒长得人高马大,干活也舍得下力气,就是稍微有点驼背,外加高低肩。

另外人过于老实,嘴比较笨。

平时王喜原在熟人面前还能说些话,一遇到陌生人就变成闷嘴葫芦,半天打不出一个屁来。之前和几个女子相亲,都因为这个没被看上。

为此,王富年和婆姨天天发愁。最后着急了,两口子甚至打算用自家刚十六岁的大女子换亲。

不过王喜原倒有志气,愣拦着家里没让。

给三人打过招呼,王满银匆匆回窑洞翻出中山装。

这是春天做的,自己都没穿几次。

别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等王喜原穿上这身新衣裳,真像那么

回事儿。如果忽略掉高低肩,整个人看起来挺精神的。

这时,王富年看过王满银,突然有了新想法:

王满银没想到,这里边还有自己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客套还是认真的,但他很明智拒绝:

说起来,王富贵和王富年是一个妈生的。

但是两人性格差的很大,老大心眼活套,老二老实巴交。王喜原的性格正是随他爹。

另外王满银也不算推辞,相亲这事儿他真不懂。

自己和兰花这事儿,更重要是前身的功劳。直接躺在家里一想,然后就展开行动……基本算前身把最关键的办好,自己高高兴兴入洞房。

还有最重要一点王满银没说,相亲过程中,女方肯定要比较的。不是他自吹自擂,自己这幅卖相相当可以。

如何和王喜原站在一起,对比非常明显,估计到时候人家更看不上他了。

忙乎一通,还要落埋怨。

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王满银当然不会去做。

不过他对着王喜原上下打量一番后,总感觉还缺点啥。

最后王满银一拍脑袋问:

王喜原开口道。

早些年,村里办过扫盲班的。社员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上夜学,公社还特意编印了扫盲课本,主要教简单算术和日用汉字。

扫盲班效果很好,不过很多社员日常用不到,时间长了自然忘得差不多。

现在口袋里插根钢笔是有文化的象征,应该会加分不少。

王富贵看侄子前兜插着钢笔,也来了主意:

王富年不解的问。

王富年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他是个老实人,不喜欢这些糊弄人的鬼把戏。

王富贵无语的回答。

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侄子,他才不愿意操这么多心。

王满银虽然有块手表,但没在人前显露过,此刻也不准备拿出来。

将几人送走,他准备去村里石磨边排个队,结果刚翻过深沟,就见王秋生扛着钉耙,提着水桶从院里走出。他家的毛蛋和石头也跟在旁边。

王秋生兴奋的回应。

王满银一愣,出声问:

今年罐子村这边气候干旱,东拉河得不到有效的雨水补充,虽然并没有完全断流,但也细的跟麻绳一样。

早在进入腊月时,整条河已经彻底冻实了。

王满银彻底来了兴趣。

家里水缸存储的鲫鱼没剩几条,前两天他还想着用什么借口补充呢,眼前就是很好的机会。

至于去村里磨面的事儿,再等一天也无妨。

等两人赶到河边时,才发现河沟里已经聚了不少社员。

接连几场大雪,整个东拉河铺上一层厚厚的雪壳子,勉强能够确认冰层的大概位置。

王满银下了崖坡,才注意到王俊祥等人刨开的厚冰层里的确冻有很多小鱼。这些鱼一群一群的聚集在一起,仍然保持着游动的姿势。

看样子,它们应该是突然间被冰封的。

这也是东拉河里常年少鱼的原因之一,就算偶尔有鱼群从无定河里逆流而上,遇到寒冬也会被冻死了,根本无法长期生长。

所以二队想要让水塘里的草鱼越冬的话,必须继续挖深。

扫视一圈,王满银就注意到并不是所有冰层下边都存在有冻鱼。其实大部分社员纯粹是瞎刨,别看冰面砸不少,连一条鱼都还没见到了。

不过王满银自我感觉已经找到窍门。

为了验证心中所想,他根据记忆选中一个地方道:

附近的王大财听到这话,立刻笑道:

王满银没有过多解释,打算用事实证明。

至于王秋生,更没啥没有意见。在他看来,什么地方刨冰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