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王满银成了香饽饽

说到最后,董刚话里话外都带着显摆。

王满银听得暗暗点头。

和其他倒卖人不同,董刚已经进行产业升级,知道如何把利润最大化了。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

现在自行车在市面上非常紧俏,人们弄不来票,只能往黑市里找。

所以对于董刚的话,王满银倒没有怀疑。就像后世那句话所说的,

虽然现在规定很严格,各地方都设卡,却也无法阻止。

无论什么时代,只要利润空间大,就有人敢铤而走险。

同样是冒险,前身只知道倒腾点老鼠药香烟之类的,和人家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又碰了杯酒后,对方酒气熏熏的开口:

王满银终于知道,为什么人家对自己如此热情,原来想让他当代理呀!

不过董刚说的倒没错,哪怕半个月卖出一辆自行车,一个月挣得也比很多工人要高。

这年头农民是真穷,但吃商品粮的消费能力并不低。要不然为什么很多农村女子宁肯不要彩礼,也想要嫁给吃商品粮的。

如果家里两个人上班的话,手里会攒有不少活钱。相信很多人愿意拿出半年工资买辆自行车……关键弄不来票。

米家镇黑市为什么如此热闹?就是因为不远有个石科马煤矿。那些工人一个月六七十块工资,算的上富得流油。

如果王满银将几辆自行车弄过去,绝对可以轻松卖掉。

别说前身,就算现在的王满银也有些动心。如果没有空间,他倒愿意搏一搏。

不过王满银没有立刻回答对方的问题,只是继续问道:

说着话,他又给董刚倒了一杯。

黄原地区距离原西县有二三百里,沿途还要跨越其他县城。现在管理非常严格,就算弄些青菜出售不允许,更别说几辆显眼的自行车了。

王满银他们这次来县城,路上就遇到有工作人员拦路检查。

王满银不相信董刚有那么大能耐,能够把沿途各检查点关系都成功疏通。这样花费的代价太大了。

董刚大概喝酒有些上头,得意一笑道:

….

现在原西县火车站没有开通客运,但货运确实一直有的。按照董刚的说法,只要把发货收货处理好,就能够轻松避过途中风险。

董刚不但胆子大,脑子也够聪明。

不过里边肯定还有些弯弯道道……对方没提,王满银自然不打算再问。

董刚之所以一见面就推心置腹,主要自我感觉对王满银挺了解。对方虽然胆子有点小,但为人挺讲义气的。

当初原西县风起云涌之时,两人曾并肩战斗过。后来王满银还救过一个同伴的性命,这绝对是个加分项。

另外董刚主要在县城混,对下边各公社不太熟悉。王满银则不同,经常在下边公社胡跑,认识的人肯定比他还多。

还有一点,自己给的钱也不低,绝对比倒腾老鼠药挣得多,对方绝对会动心的。

只是董刚这次想错了,***脆利索拒绝掉。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董刚这生意的确来钱快,但风险很大。

王满银有预感,对方继续这么做下去,早晚会出事。

一不小心就是十年八年,万一恰好碰到风口上,还可能吃花生米的。

自己有空间,家里守着代销点,一个月也能有三五十块。关键这些钱来的安全,不用承担什么风险。

平平安安守着婆姨过日子,挺好!

董刚伸出两根手指头,言语间非常羡慕。

这比划的自然不可能是二百,最少两千块以上。

好家伙!

听到这话,王满银直接在心中叫了一声。

当初那伙人里边,真出了几个人物!

胡队长叫胡永州,最早前身在县城就跟着人家混,一起扛过枪的。

王满银原本以为董刚已经够胆大了,没有想到胡永州走得更远,竟然组建了一支地下包工队。

难怪人家是队长,前身只是个小喽啰。

虽然现在管理比较严,但其实农民外出搞副业一直没有断绝过。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逼急了,总有些人敢冒险。

不仅仅南方,北方也如此。

不过现在农民基本没什么技术和门路,外出搞副业一般都是做建筑。泥瓦工一天的工资一块多。木工要高一些,能达到两块五。

….

当然这些钱不可能全部落入个人口袋,还需要给生产队上交一部分买工分。

刘家湾的副业队,也是类似的形式。

不过即使刨除给生产队交的买工分钱,个人多少也能落一些的,肯定要比土里刨食强。

最不济,至少能填饱肚子。

王满银在后世看过一个资料,半年时间,河对面某个县的工作人员就抓到六千多名外出搞副业的农民。

不过对于这些农民,一般不做处理,重点是针对包工头的。

王满银最近一直在思考秋收后,如何能给二队的劳力们找个挣钱的门路。此刻听到董刚的讲述,他顿时来了兴致:

董刚诧异的打量着眼前人。

他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半年时间没见,好像王满银变化很大。

人家讲了那么多,王满银也选择实话实说。

见对方确实没这个意思,董刚也不打算强求。

毕竟自己守着县城,一个月来钱也不少的。

随即,他把胡永州的地址告诉对方。

一瓶西凤喝完,王满银制止了董刚继续拿酒的想法。直说自己和人一起来县城替村里办事,下午还要赶回去呢。

吃过饭后,他就急冲冲离开。

刚才董刚说的很清楚,现在胡永州正带着包工队给县酱醋厂新修厂房呢。来一趟县城不容易,王满银打算趁此机会去看看,恰好那地方不远。

随着身体素质不断增强,他酒量也见长许多。刚才灌了半斤酒,基本没有醉意。

出了董刚家,被烈日一晒,酒劲儿彻底没了。

倒是走出一段距离后,王满银愈发觉得胡永州这个名字很熟悉,似乎在原着里见到过。

最后,他一拍脑袋。

可不嘛,对方正是原着里出场频率相当高的胡氏兄弟里边的老大,包工头胡永州。

小舅子少平去黄原地区打零工时,就曾在对方手下过。

十年后,胡家兄弟中的老二胡永合靠长途贩运发了财,和少安当过县里的冒尖户,参加过大会,最后更是成为闻名全县的。

最后少安的砖厂遇到经营困难时,也是胡永合出手帮忙解决了贷款问题。

更重要是,胡氏兄弟背后有大靠山的,黄原地区的高凤阁是他们表哥。

在高凤阁的帮助下,这两人生意越做越大。最后胡永州带着自己手下包工队在黄原地区混的风生水起。

胡永合甚至当起影视剧投资人,开始拉人投拍电视剧。

….

正是知道这一点,王满银才对胡永州比较放心。也不怕他像后世那种包工头一样,悄悄卷钱跑路。

距离酱油厂还有几十米远,王满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酸味飘来。

看到门后有人站岗,他规规矩矩上前打招呼。

这年头看门的几乎都是年轻人,很少有六七十的老大爷。

说着话,王满银把一盒烟塞到对方手中。

求人办事儿,当然要有态度,空口白牙肯定不行。

大概看在香烟的份儿上,年轻人迟疑一下,最终点点头:

对方再次问过王满银的姓名后,匆匆走进厂内。

很快,又带着一个浑身沾满灰尘的汉子走出来。

看到王满银,对方立刻上前搂住肩膀道:

虽然现在夏天远不如后世那么热,但中午也有三十五六度的。

进入工地时,王满银扭头看了一眼。

现在估计不到三点,工人们已经开始干活了。

大部分人光着膀子,脊梁上全是灰扑扑的汗水印子,正热火朝天忙碌着。

这些人,应该就是最早的农民工了。

在一处树荫下站定后,王满银开门见山说出来意。

王满银本以为要费些口舌的,没曾想刚提个话茬,就得到对方招揽。

弄得他现在都有些

发懵:不知道前身到底有什么优点,能被这么多看中。先前董刚急着拉他入伙,现在又来个胡永州。

莫非因为一起扛过枪……这可是被后世称为四大铁之一的。

说到底,他们属于一个圈子的,天然具有信任基础。如果今天换做一个陌生人过来,恐怕连酱醋厂的大门都进不去。

王满银现在仔细想想,好像前身优点挺不少的。至少在这个年代,敢外出闯荡的人还是很少的。

就冲这份胆识,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

当然,前身因为性格和眼光的问题,最后并没有折腾出名堂罢了。

听到这话,胡永州误会他也想做包工头呢,笑着开口道:

对方话没说完,但王满银听懂了。

所谓的包工证明,不过走个程序而已。用工单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会去特意做调查。

现在各处都搞建设,修公路盖厂房,很多工程都缺少劳动力。为了赶进度,只能私下偷偷招募民工。

所以如果自己想做的话,只要找人私刻了两个单位的印章就行。

其实,这也是现在地下黑包工常用的做法。如果出事情,和用工单位是没有关系的。

王满银又把告诉董刚那些话讲了一遍。

山区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