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裁缝社

王满银原本以为,郭主任的婆姨刘素芳收拾好几条鲫鱼就会离开。

没曾想,对方倒了杯水后,带着一丝期待问:

不一样?哪里!

听到这话,王满银很有些发懵。

他仔细打量了郭主任几眼,试探着问:

既然人家提到,王满银自然顺着称呼,这样听起来更亲近,也能够拉进彼此关系。

至于郭朝旺有啥不一样,他真没看出来。

刘素芳忍不住显摆道。

王满银一愣,恍然大悟,

听对方提起,他才注意到郭朝旺身上穿了一件崭新的蓝卡叽。看来之前那张缝纫机票没白送,短短几个月时间,对方已经学会做衣服。

不过王满银也算实话实说,这身衣服的确很合身,明显用了心的。

听了夸奖,刘素芳眼睛发亮,有些迫不及待问。

王满银哪里还不明白,对方提起衣服的真正目的。

面对这种送分题,就算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赶忙点头称赞道:

倒是郭朝旺闻言,眼睛一瞪训斥:

开裁缝铺算搞副业……现在有些情况,即使以他的身份也摸不准,自然不想看着婆姨出头。

末了,郭朝旺又叮嘱一句:

郭主任婆姨不甘心的嘟囔一句。

看得出来,她很想利用缝纫机挣钱。

郭朝旺再次瞪眼:

这年头搞副业要承担风险的。王满银明白郭主任心里的顾及,以人家的身份和条件,完全没必要因小失大。

不过,他脑海一转,倒有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刘素芳脸上一喜,随即疑惑道:

….

王满银详细讲解到,

听到这里,刘素芳眼睛彻底变亮,扭头看着丈夫。

郭朝旺没有继续反驳,也露出思索的表情。裁缝社属于集体性质,里边成员相当于亦工亦农的临时工,是依靠双手劳动挣工资的,所以并不违反任何东西……或者叫供销社缝纫门市部更好。

王满银没有因为提出这个建议而沾沾自喜,更不认为人家夫妻不了解裁缝社。

他们只是陷入了思维定式,没有想到供销社也可以成立裁缝社。事实上,供销社一直

是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郭朝旺赞许的点点头,跟着道,

王满银只能有些谨慎的回答。

听对方的语气,明显有什么事情。

好在郭主任也没卖什么关子,直接说明意图:

王满银彻底松了口气,连连保证道:

现在手扶拖拉机属于二队的集体财产,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借用,只要用时把柴油加满就行。

凭王满银和刘向阳的关系,更是一句话的事儿。

听对方回答的干脆利索,郭朝旺也有几分欣慰,觉得自己没看错人。

当初郭朝旺之所同意王满银开代销点,自然是刘庆立那边起了大作用。不过慢慢接触下来,他发现这个年轻人识抬举,知恩图报。

更重要的是,做事情有章法,不会胡来。

一个多月前供销社突然清查账目,下边村子分设的代销点多多少少都出了问题,普遍账目不清楚,欠账对不上号。

唯独王满银家管理的这个,账目清清楚楚,商品一丝一毫都不差。

就连负责查账的人回来后,也是不断称赞。

也因此,郭朝旺才默认对方喊自己叔叔。

此刻,他摇摇头道:

….

听郭主任说完,王满银心中也有几分激动。

供销社运力不足肯定属于事实,但是下边想给供销社拉货的人多了去。这也算搞副业,来回往县城一趟,最少能挣有几块钱运费。

对于每天满工只能挣几毛钱的农民而言,绝对是了不得的一笔收入。就算大部分收入交给生产队,自己也能落下不少好处。

如果不是紧要关系,人家凭啥找你。

换成王满银开着手扶拖拉机运货,快的话半天差不多能往县城跑个来回。一天拉两趟,能挣二十多块钱。

原本还想着土坝修好,手扶拖拉机该闲上一段时间。没有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这绝对算得上一个肥差事……郭朝旺既然提出,就是想给他争取些隐蔽的好处。

不过王满银和刘向阳关系不错,自然不愿意去抢。

他想了想,选择实话实说:

刘素芳在旁边帮腔。

连郭朝旺也再高看了两眼,不过没有再纠结下去。

顿了顿,他又出声道:

王满银点点头,依然是实话实说。其实也没啥可隐瞒的。

王满银猛然站起身子,脸上难掩激动之色。

所谓麻渣,就是麻籽榨油后留下的渣滓,一般用来给牲口做饲料的。不过青黄不接时,人也可以吃。至少比谷糠更有油性,比野菜营养更丰富。

相比用手扶拖拉机搞副业,买到麻渣才算是罐子村的及时雨。

王满银还没整明白郭朝旺为什么突然对自己这么好。不过对他而言,无论如何都会接受。

他异常真心的鞠躬。

第二天刚起床,王满银没有耽搁,也顾不上挑水,直接找到王满囤家堵门。

到门口,没等喊门,恰好碰到里边传出动静。

王满囤揉着眼睛开门,便见一个大汉伸着脑袋出现在面前。

他吓一大跳:

如果不是王满囤反应及时,差点把锁头砸对方脑袋上了。

王满囤原本打算去撒尿呢,以为有啥大事儿,也给憋了回来。

王满囤叹了口气,又疑惑道,

王满银把昨天郭主任说的事情告知。

不出所料,王满囤同样满脸激动。

顾不上撒尿,他直接抓住王满银的手交代:

山区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