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胡惟庸的猜测
说这个朱肃可就不困了。莫非,自己这个只知道逃学加舞刀弄枪、拿石子排战阵的朱老四,终于到了年龄开了窍,春心勃发了?
他一掀被子坐了起来,一脸坏笑:
朱棣想了一想,终于记起来了曾经和朱肃一起在御花园见过的徐妙云。怎么想都想不起模样来,倒是记得她是徐达家的女儿。
看朱棣一脸若有所思,朱肃只当她在回味徐妙云的相貌。这让他有一种吃历史大瓜的感觉:历史上永乐大帝和徐皇后夫妻情深,徐妙云又确实生的美丽,如今便已依稀可见未来倾国倾城的模样,老四肯定是极满意的!
朱棣又问。
哦?这就在意起未来生了几个嘛?朱肃脸上笑意更甚,说道:
朱棣点点头,将这件事牢牢记在心底。
既然爹不准我不婚不娶,那我便坚决不娶徐叔叔的女儿就是。
只要母系非为原主,到了后世,朱祁镇那等,该也不会出现了吧?
唔,为了保险起见,只要是徐姓女子,都该远远避之才是。
朱棣内心之中,已经将姓贴上了洪水猛兽的标签……
朱棣随手将一块糕点丢进嘴里。
朱肃一头雾水。那小公爷之前见自己,不还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么?
怎么,自己丢出去几道算术题而已,他就被震惊到心服口服所以纳头便拜了?
朱棣一边毫无顾忌的在床上吃着糕点,一边在朱肃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朱肃故意闭着眼睛不看他,他也不以为意。不过朱肃其实是不嫌他聒噪的。伴着朱棣的絮叨声,朱肃渐渐觉得困意袭来,昏昏沉沉的睡下了。
……
另一边,来到谨身殿的老朱,正处理着面前的诸多奏折。
有内阁相助,如今老朱的政务压力已然是轻的多了。内阁如今权柄日重,一部分中书省的职权,已经被老朱潜移默化的转移给了内阁。现在站在下边的左丞相胡惟庸,面色就不甚好看。
….
如今的中书省,渐渐竟成了个赋闲的衙门。他这个左丞相如今的权柄,倒是比昔日当属官时更弱几分。
老朱道。
想起朱祁镇就是听信了太监的谗言弄出的祸事,老朱又突兀的道。
内阁一名书吏忙将皇帝的口谕记录下
来。老朱这几日每从乾清宫出来,都要让内阁草拟新的政令,其内容天南海北,五花八门。弄得内阁诸官日日加班加点,苦不堪言。
与中书省相反,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老朱挥手将内阁和中书省挥退,看起了案牍上堆积起的奏折来。翻了几本奏折,皆无什么大事,内阁票拟的处理结果非常符合他的心意,并没有什么好驳回的。
他的思绪便又转回到上来。若是一地主官无能,最多是祸乱一地,大明何其之大,以盈补亏,自可消弭一地祸患于无形。
可若是出了朱祁镇那样的皇帝,立时便是全国性的大患,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弥补。
毕竟,制度是皇帝用来限制下边的人的。若是皇帝不遵制度,谁能制之?
祖制吗?从老五那他已经知道了,他这个开国皇帝订下的祖制,在后世几乎成为了一张废纸。
无人再去实行,成了废纸,害了大明万代,就连方才拟下的,亦在老四这一代就被破除了个干净。
自己纵然立下千重补足错漏的制度,便能真正破除大明日后亡国的魔咒吗?
制度,是限制不住皇帝的!
老朱感觉自己似乎陷入了悖论的循环。他只能用制度来影响后世,可只要后世昏君无视之,他也没有丝毫的办法。
而后世出不出昏君,他也无法掌控。老四的后代有昏君,谁能保障老大的后代就没有呢?
老朱陷入了沉思。
……
谨身殿外,内阁、中书省两帮人泾渭分明,左右各成一群的踏着台阶往下而去。
一个中书省官员嫌恶的看着左边的内阁官员们。
胡惟庸低头轻斥。
那官员闻言赶紧闭了嘴,左右看了看,又张口道:
这句话让胡惟庸顿时停住了脚步。他只顾在意与内阁争权,却是确实没在意过,这几日陛下的突然变化缘由为何。
他细细思量这几日宫内朝中风闻,哪一件事可能成为陛下骤然变化的诱因。
终于想起,这几日陛下来谨身殿前,都要先往乾清宫去一遭。
而回来之后,便总是一脸的若有所思。随后便要拟各种稀奇古怪的条陈……
引火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