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先天元神观想法
练气期共有九层,需要打通全身包括任、督在内的奇经八脉。此八脉为修行者行气,运气的根本。
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打通任督二脉,可达小周天,八脉畅通无阻,可得大周天。此时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道基已成,便可以考虑开始筑基了。
陆明不过刚入练气,必须先通过合炼之术壮大灵炁,才能尝试继续打通奇经八脉。
因为没有灵石购买和气丹,陆明只能每日服用辟谷丹催发气血。偏生辟谷丹饱腹感强,一日修行下来,修行之乐没感到多少,反倒是时常肚子撑得慌,而且满口寡淡。
加之担心灵田出差池又不敢外出狩猎吃些火食;又是离群寡居,未免有些寂寞。但好在他心性尚佳,修行乐趣总归是有的。
体内灵炁筹弱,纵使想要修行五行术法也是有心无力。陆明每日不是汲取灵气修行,就是查阅修行心得增添底蕴,心思静下来后,日子倒是过得有些惬意。
时间转眼便到了一个月后,由于囊中羞涩,陆明虽然成功通过考核,但也只得了良的评价。这还是甘茂道友念及宗门情谊,不愿结恶才有的结果。
将评价报与执事堂,审核通过后,陆明才领到了第一笔灵石,一共十颗下品灵石。
拿到灵石后,陆明第一时间就去购买了和气丹,那种被撑得想吐的感觉他算是受够了。
有辟谷丹和灵田丰沛的灵气辅助,陆明每月购买一瓶和气丹倒也勉强够用,剩下的灵石则买了一个小小的储物袋。
《修仙风物杂记-异兽篇》中记载,异兽无垢,其状如犬,其声靡靡;其胃中空,或可吞象,阙大何如?物入其中,不改其性...取其胃炼为法宝,乃成空间,可以容物,谓储物袋......
说的便是一种妖兽无垢,他的胃是一种天然的储物宝物,所以修士们就将它的胃作为炼制乾坤袋的主材。
只不过由于大肆捕杀,如今野外很少能见到这种异兽,大多是被圈养,万法宗就有圈养的。
陆明购买的这个储物袋内部不算大,有六尺高,六尺宽,六尺长,倒也能装得下几件法宝、许多杂物。
木屋内,陆明拿着一本册书仔细翻阅着,过了好久,才将册书合上,右手手指下意识的在册书上来回摩擦。
只见那册书封面上赫然写道:
《先天元神观想法》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立天之道,曰阴与明,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此为元神观想,借假修真之法,能够于冥冥之中摄取力量,壮大元神。
这观想法一旦功成,无需宝药,元神便能每时每刻皆有精进。
但观想法重在观想之物。
《先天元神观想法》册书中倒是给出了几副修仙界中名山大江,或有道真修的观想图。
只要按部就班修炼,自然会有所成。
但有成也有限,到底只是凡物。
“既然能观想山、海,观想元婴大修,那我如何观想不得其他物什?又或者是前世的那些神明?”
“其他修士不去观想神明是因为修行界中没有香火之说,自然无从下手,但我不一样,我认得啊!”
陆明暗自想到,心忍不住直跳,有些期许,又生出几分担忧来。
不知是该按部就班修行,还是另辟蹊径,博上一博。
其他神明他也只能记个大概,神像见得也少。
但哪个道观中没有三清像呢?
便是记载有天尊教诫告示之真言——三清宝诰陆明当时一时兴起也曾背下来过。
再则,前世因为喜爱登山,又亲近道家文化,所以每次登山发现有道观时都会进去参拜一二。
陆明登山喜好与他人不同,他喜欢登人烟稀少的山,喜欢那种自己开辟道路,寻找惊喜的感觉。
那些名如泰山、衡山去过一次就很少再去,只因满是嘈杂声,没有半点秀气,
反倒是家旁的小野山三番两次的爬。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一次,便是登一座无名小山。
那山很是秀丽,树密林深,许多外界不常见的走兽、鸟雀在这里都有出没。
而在那山的顶峰,就有一间道观。
那道观很是古朴,看起来有些老旧,观中有一老道士和一小道士。
老道士慈眉善目,虽然身形消瘦,却颇为硬朗,深谙道谕,有出尘之气;
小道士虽年幼,但说起科仪、道书来也是头头是道。
当时恰逢两人外出采药归来,老道士一個背着大竹篓在前,仙风道骨,
小道士背着小竹篓亦步亦趋,小小人儿煞是可爱。
两人见他,便相邀入观喝上一碗清水。
紧闭道观大门一开,殿内三清神像便映入眼睑。
这神像不似其他道观珠光宝气,鎏金彩绘,反而有些匠气,材质看起来也只是普通的木头雕刻而成。
可偏偏就是这匠气的神像,在早晨的阳光照进的黑白相间大殿中,陆明却第一次看到了恍若道蕴一般难以言喻的东西。
哪怕是现在想起来,也是印象深刻。
据老道士言,神像为道观祖师刀劈斧凿,日夜不休亲手雕琢而成,
因此地人烟稀少,没有人祸,倒是受了几百年的香火未曾断绝。
“虽然不知三清神像毫厘模样,但道书中记载,三清为道之化身,自有真名存在,有教诫告示之真言。有此两者,未必不行。”
“不成则矣,若成......”
“脑海藏神明,落下长生法,又有何难?”
可能陆明相比其他修士最大的优势,就只有前世的那些记忆了。
念及于此,他也不再犹豫。
陆明盘坐闭目,叩齿守神,意想灵台,观想三清神像;
心无波澜,仰慕道蕴,诵读太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
“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灵台之中,有一灰蒙蒙的空间,空间中有一团团状、散发着晕光的物什,为陆明之元神。
随着心中宝诰声起,身心静定,灵台之中突然大放光芒,忽有渺渺道音传进此处,四处散开。
原本安静的元神也忍不住雀跃起来,在灰蒙蒙的空间里追逐起这道音来。
宝诰声源源不断的传入灵台,不知何时,无数光晕在空间中缓缓汇聚,浮现出一尊有如神像模样的人影来,转瞬又散去,化为无形无质之气,四处飘落,下一刻又聚拢而来,
如此往复不断。
而在这无形无质之气中,却有一缕包含黑、绿、褐、白、红、紫的六色之气。
那六色之气,紫色中人身蛇尾,道蕴非凡;
红色中男恶女端,嗔容满面,
白色中则是一群群人影,行开山破石,河流改道之举。
褐色中,或猪、或鸟、或游鱼,或鳞虫;
绿色中,有缢鬼、刀劳鬼、水鬼、拘魂鬼......;
黑色中,有刀斧利刃,相互厮杀境、有铁索绞死,刀锯残肢境、有大火炙烤境、又有寒冰生出冻疮境,诸如此类。
这六色之气裹在无形无质之气中随缘聚散,其内种种反而越发形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