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出战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平旦,袁绍前护军阵线。前一日晚上,从后方中军传来命名,说要在今日黎明的时候各营分进过伊水,以便可以提前对泰山军发起进攻。但今日天未亮,中军的信骑又跑过来,传达了新的军令,说是因为现在陈公国各路大军都分散得太开,有很多营头部队都没能收拢回来,再加上这片地区的道路因为大雨泥泞而分外难行,所以要继续推迟进攻。这就让前护军的主帅张合很不满了,他一听这些话就知道友军那些人在干什么。什么部队没能收拢回来?这些人竟然下着大雨都要出营去祸害那些里社的黔首,真是不当人子。而祸害了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影响到决战的时机,要知道越是能提前进入战场布置就能越抢占先机。这一战涉及着中原乃至天下的未来,而这些人竟然这般颟顸懈怠,张合恨不得一刀剐了他们。但只从袁绍的陈述中就可知道,自家主公肯定是又没当成事。如此宽以治军,后患无穷啊。但张合现在就是有再多的话也不能说了,就如他说的,此战是决定天下未来的决战,别人可以不顾大局,他得顾。于是,就是心里再不情不愿,张合还是只能推迟了部队出发的时间。不过也趁着这个空,他也下令让各营的辎重们烹饪早饭,尽量让弟兄们上战场前得吃顿热的。张合的前护军是距离战场最近的部队,所以很自然的,昨夜对面飘来的肉香是闻得分明的,而在今早他们又看到洛水对岸飘荡起来的炊烟,就明白对面又要吃肉了。这对张合的压力是巨大的,他可不想寒了弟兄们的心,所以虽然艰难,但还是努力给各营添了点东西。东西不多,就是每人多了一碟酱菜,但这已经是张合能做的全部了。他不是没和袁绍说过这个情况,昨日闻到对面在吃肉的香味时,张合就骑马去找了枣祗,希望能调拨一点肉食给前护军饱食一顿。但当时枣祗磕磕巴巴的告诉他,军中别说肉了,连粟都快空了,倒是有一些酱菜还存着,问张合要不要。张合很生气,他来可不是来要几车酱菜的。他张合也自认为是袁绍的亲信,所以还试图去说服枣祗。他告诉枣祗,敌军正在吃肉,如果军中没有表示的话,各营士气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而前护军本就是要第一批上战场的,本就要犒劳一顿,所以吃顿肉不过分。枣祗点头了,并且认真的告诉张合他的理由是充分的,甚至都不能称之为过分,但很遗憾,军中真的没肉,他枣祗变不出来。不过他也告诉张合不用惊慌,在他看来那敌军飘来的肉香味不过是敌军的诡计,类似于当年四面楚歌的效果,让张合不要被瞒骗了。枣祗以他多年执掌后勤的经验告诉他,敌军就是再能耐也不可能凑出这么多的肉食给全军吃的,这一切都是对面玩的手段。于是张合能说什么?他最后带着了几车酱菜回营了。出帐的瞬间,他忽然有一个念头:“你枣祗也知道这是四面楚歌之计,那当年楚兵是啥结局你枣祗不清楚吗?”但这话他到底还是没说出口。怀着憋闷,张合闷闷不乐的穿过中护军的营地,忽然闻到了熟悉的肉香味,张合心中五味杂陈,但他还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带着这几车酱菜沮丧的回去了。张合心里多少是知道原因的。军中没肉肯定是假话,毕竟陈公国上下为了打这一次决战也是出了大血的,甚至连耕地的牛都被拉上了前线作为肉食。这个账袁绍是会算的,他如果打赢了,那耕牛自然以后还会有,要是打输了,省吃俭用当成保的耕牛,最后不还是便宜了泰山军?这个道理袁绍岂能不懂?但有肉是不假,但给不了全军吃肉也是事实,毕竟全军上下是实打实的十万,要是都吃上肉,那得多少牛羊造下去。所以这就出现了个,肉就这么多,谁能吃,谁又吃不上。而结果很显然,他们前护军就是那个吃不上肉的,原因张合心里也多少猜的到,无非就是因为前护军是鞠义的旧部,妥妥的被打压的存在。但张合明白又如何?因为他也是袁绍打压鞠义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也只能老实完成自己的任务,扮演自己应该的角色。张合在返回营地后,将酱菜发了下去,至于说什么激励的话就算了,他张合也是有脸的。只是在张合的心中,他下定决心非要打好这一战,让那些人看看,我张合就是带着这样的部队也能立下大功。想到这里,张合又回到军帐里准备休息,早上起的太早了,现在还有点困,只能先补个觉。于是他吩咐扈兵,让他们盯着中军的军令,一有号令,立即唤醒他。……与此同时,袁绍正躺在胡床上休息着。随军的一些小使臣正在给袁绍修剪指甲,而袁绍则闭目养神,思考着今日的作战安排。他嘴上念念有词,忽然说要让这个作为排头,忽然又说要以这个军作为策应,总之迟迟不能形成军略。其实这倒不是说陈军没有一个决战的方略,而是袁绍自己老是自我怀疑。忽然他有了一个念头,顾不得小使臣正在给他修剪指甲就站了起来。他踱步到了帐外,此时外面升起了一层薄薄的辰雾,感受着小风吹拂,袁绍哈哈一笑。在众人不解中,袁绍忽然下令:“现在各军是否已经准备妥当?”扈将李典当即回道:“各军都已抵达指定位置,随时听令准备渡河。”袁绍点头,随后手撑着腰背,手中马鞭直指北面,大吼一声:“争渡,争渡,令各军即刻出营,抢占伊洛地的南向。”随着袁绍一声令下,数十名早就准备好的扈兵纷纷跳上战马,持手令飞奔各营。想着自己一声令下,万军景从争渡,袁绍就是胸中豪气迸发,自以为用兵不过如此。……但袁绍以为的万军争渡却并没有发生。实际上当赤心队的扈骑飞奔到李通的后护军时,出兵的事就并不顺利。最早开始时,李通和前头的张合一样都在平旦的时候令全军整装,就等袁绍令就可以向北过河进发了。在最早的军略中,他李通将要和李整以及张合三个军作为第一批次过河的部队,他们将要负责和泰山军主力决战。至于袁绍的本军、袁术的部队以及淳于琼和周昕的部队将作为后备兵力依旧留在南岸。但后来李通得了中军的军令,说是要暂缓行动,所以李通就让各营先做饭。而在他们将饭做了一半的时候,那中军的扈兵又来了,又说让他们赶紧出发。这不是儿戏吗?也因为觉得袁绍朝令夕改,李通觉得后面军令还要变,所以他不动声色只是告诉扈兵知道了,然后就依旧让各营继续做饭食。李通是变通了,而距离李通比较近的李整部见后护军那边没动,营上空还烧着炊烟,于是一咬牙也留了下来。于是,当袁绍下令过河的时候,只有前护军的张合匆忙下令各营停止做饭并按纵行阵交替出营。目标伊水北岸。……其实李通和李整二人这一次是真的预料错了,那就是袁绍这一次想的很清楚,也非常巧妙。他之所以忽然又让各营即刻过河,就是想到经过两日的大雨,伊洛两河地必然十分泥泞。而这种泥泞其实是对袁军这边有优势的,那就是这种地面非常不利于骑军的冲击和奔驰。而泰山军无疑比己方更有骑兵优势,如果能靠着现在战场泥泞的情况占据要地,那无疑就能削弱敌军的骑兵优势。从这一点来说,袁绍这一次想得非常巧妙,甚至有一种军事天赋。优秀的统帅总是能利用天时地利来扬长避短。但可惜,这一次李通和李整两军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当张合带着麾下一万五千人的部队陆续过河时,在洛水的北面,泰山军也在行动。在张合这个方向的是泰山军的三个军,分别是谢弼的魏博军,张南的拱圣军,郭默的豹韬军。袁绍的预料是对的,那就是在泰山军的那边出兵序列中,也并没有将骑兵放在第一列。实际上张冲他们这些骑将很清楚,这样的天气即便要动用骑兵,也需要再过几个时辰,等日头上来了,将战场晒得稍硬才得行。现在盲目用骑兵,那就是给敌军的弓弩兵送靶子。而张冲也很清楚,在这一次的决战中,泰山军手里的突骑部队就是胜负手,而在这一战中,泰山军的突骑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远远高于袁军的,所以要尽可能的发挥己方的优势。谢弼和魏博军是被安排在第三轮过河的,所以他们还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战前的准备的。当营内的大锅正闷煮着手抓饭的时,魏博军各营吏士就陆续将埋在糠谷里的兵刃和甲衣取出,擦拭打磨。其实这两日的大雨对全军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大雨和羽器很容易就让这些铁制甲械生锈,所以魏博军的吏士们就将这些甲械放在了糠稻中,试图保护。但再如何保护,在这样的大雨中依旧有不少兵刃生锈了。比如铠甲部件的接合处因为生锈而卡住,武器的锋刃因为生锈而变钝。这些都是小的细节,但在生死之间,这些细节就会决定到底谁能活下来。所以越是老卒越是不敢怠慢。此外,魏博军内的弓弩手们也在弯弓上弦。弓弦多是兽筋,这种弓弦一遇到水就会变软丧失弹性,所以在大雨来临前,他们就及时将弓弦给卸了下来。这里面依旧有大量的弓弦受潮不能用了,但幸好泰山军的储备充足,所以才保证了魏博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在魏博军吏士们忙碌的时候,谢弼正坐在马扎上和几个营将悠闲地吃着手抓饭。这种手抓饭算是泰山军的独特美食了,最早是张冲开始在军中做的,后来发展到全军,一旦在战前,泰山军就开始吃这种抓饭。泰山军的手抓饭多是用荤油和大肉和粟饭一起焖煮,既美味又能为吏士们提供足够的热量。谢弼和麾下的五个营将是在一处开阔地处用餐的,可以比较清晰的看着前面拱圣军在那齐齐并渡,可似乎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那边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于是,谢弼的前营将,也是其军中斗将之首,有安平之虎称呼的费曜说话了,他对谢弼道:“军主,要不要让我去看看。”谢弼摇了摇头,正要说吃饭,低头就看到费曜的碗里已经空了。边感慨小费吃的多,谢弼边将自己碗里的饭盛到他的碗里。随后谢弼看了其他几人,见多数都是吃完了,不禁莞尔:“你们要吃慢点。用食要细嚼慢咽,急不得。”费曜都有点焦急了,他三两口将谢弼盛的饭给扒了后,急道:“军主,这倒是等到啥时候,咱们还是早点出发吧,越是过河过得早,就越是能早点抓住袁绍。咱们弟兄们都怕这老贼跑掉。”谢弼依旧不紧不慢的吃着饭,他摇头:“不会的,现在的袁绍除了与我们决战,已经别无出路了。再说了,这是他选择的战场,也是他选择的时间,这要是不打就溜,咱们该得高兴。”费曜不说话了,他并不是什么智谋之将,只是单纯的渴望军功。本来他们这些魏博将以为昨夜和王上请战会求得排头,但最后却让张南的拱圣军抢了头筹,所以他们本就有点时不我待的感觉。再加上自家军主这种不紧不慢的性子,就更让弟兄们着急了。此时费曜嚼着嘴里的抓饭,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前方的拱圣军:“袁军可得坚持得久一点,一定要坚持到自己到啊!”……实话实说,当费曜渴望地望着拱圣军这边时,拱圣军这边也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那就是因为这两天的大雨,洛水两岸都涨水了,原先要横渡洛水的渡口已经被淹没,所以拱圣军要选择在备用渡口渡河。实际上这个渡口非常好,因为它的对岸是一片浅滩,而且十分宽阔能同时让一个什的武士登岸。可非常不走运的是,这一处渡口因为太过于出名了,所以泰山军担心会遭到敌军的提前针对,所以才列为备选。所以,在原先渡口不能行的时候,张南决定走那条备用渡口,于是在经过一番准备后,总人数在四千六百七十三人武士的拱圣军开始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