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提前开启可控核聚变工程

古色古香的小楼中,徐川和老人聊了一个多小时。

除了《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外,最主要就是有关可控核聚变方面的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上面既定的是2020年的时候正式开启第二个可控核聚变工程的。

这也算是预留了一部分时间,以防止核废料发电项目出现意外情况需要延期什么的。毕竟这种大型项目,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上面也没想到这项大工程会这么顺利,尽管在中间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很快就别徐川解决了。

而如今核能项目顺利完成后,下半年的时间就中空了。

虽说徐川有自己的研究和安排,国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带来的成果。

但对于华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其他的不多,就是人多。

只要资源足够,手里的人才足够同时开启多个超级工程的。

徐川也不想浪费这半年的时间,于是就在这次谈话向老人提出了提前开启可控核聚变工程的想法。

相比较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来说,可控核聚变工程才是真正的超级工程。

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没个一两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完成。

下半年提前开启可控核聚变,也不是不可行。前期的人员招聘、地理位置选址、相关材料与公司的招标等等事情都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做。

而他则在下半年搞定惰性中微子和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的研究后,可以在明年顺理成章的开启对这项超级工程的攻克。

相对比核废料重新利用这项已经完全成熟的技术来说,可控核聚变是对未知领域的全新挑战。

要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无论是氚的自持、还是腔室中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的控制、亦或者材料的热辐射损耗、反应堆聚变能量的回收.等等,全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徐川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带领团队成功的征服这座高峰,或许这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

但他不可能也不会放弃,因为这是他两世的梦想之一。

他想要看到可控核聚变的火花点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哪怕为此付出生命作为代价也心甘情愿。

开完表彰大会,徐川也正式卸任了‘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

在可控核聚变工程项目的立项通知正式通知没有下来之前,他也算是无事一身轻了。

而相对比的之前的核能β辐射能聚集转换电能项目来说,可控核聚变工程的立项与跟进倒是不用那么着急了。

毕竟这种超级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了,每一方面都需要协调准备。

不过回来后,徐川并没有放松下来,现在已经是八月中旬,等离子体湍流的研究还未完成,需要他继续努力。

此外,欧洲原子能中心那边针对惰性中微子的第一次的对撞实验已经结束,相关的数据正在处理中。

因为没法出国的缘故,徐川也只能继续通过华国这个CERN会员国的身份继续申请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了。

好在CERN那边的理事会有不少都算是他的熟人,比如爱德华·威腾,戴维·格罗斯,再加上他是惰性中微子的发现者,相关的数据很容易就申请下来。

至于原始数据的初步分析工作,依旧是由南大这边进行处理。

不过让徐川意外的是,在原始数据申请下来没几天后,魔都交大那边的人找上了门,找到他提出想要参与进数据分析工作中。

“徐教授,咱交大的团队,在高能物理领域有着充足的经验,曾参与分析出过四夸克粒子的实验数据,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物理团队。有我们的帮助,惰性中微子的数据分析绝对能缩短很多的时间.”

南大,徐川的办公室中,一名中年男子期盼的看着徐川,脸上带着一些讨好的笑容。

看着交大物院的院长,徐川也有些头疼。

老实说,这位刘院长说的没错,交大在高能物理领域的确很不错的,他们的团队经常参加CERN那边的实验,有着充足的经验。

有交大的团队加入,惰性中微子的数据分析工作的确能加快不少,这一提议的确让他有些心动。

能提前不少时间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还是挺不错的。

只是他已经答应了南大,将这一批的原始数据交给南大的了。

想了想,徐川开口道:“关于对撞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我恐怕没法答应你。在前些天我这边已经这项工作交给南大了,如果你早来几天的话,倒是可以和南大一起研究。”

闻言,中年男子迅速道:“没关系,只要您不介意就行,剩下的交给我。”

对惰性中微子的研究和发现,在物理界绝对是一项重量级的成果,它关系到暗物质与暗能量。

虽说眼前的这位徐教授才是主要发现者,但如果能参与进数据分析工作中,那也是名留青史的荣耀了。

就像是18年的时候,交大参与了四夸克粒子的发现分析工作一样,对于交大来说这是增加学校学术氛围和国际知名度事情。

送走了这位交大物院的院长,徐川摇了摇头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对等离子体湍流的研究上。

在核能项目的表彰大会之前,他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顺着这条思路,如今他已经开拓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他有预感,在等离子体湍流的平均场和不脉动场微观数学桥梁,快要被他架起来了。

如果成功,那么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腔室中的等离子体模型就能以此为理论基础做出一个纯数学方面模型了。

带着希冀,徐川将精力全都集中在了最后的难关上。

时间一天天过去,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

九月,南大的校园中悠长的桂花香顺着微风飘拂,让人心旷神怡。

办公室中,徐川目不转睛的盯着桌上的稿纸,手中的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着,时不时的,他也会抬头滑动一下鼠标,在电脑上搜索着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33小说网

“教授,一起去吃午饭吗?”

一上午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办公室中,阿米莉亚看了眼手表后,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向窗边正在埋头计算什么的导师。

她也不知道导师在算什么,凑过去看了也没看懂,问了一次导师也只是说在研究NS方程,具体的没详细说。

不过这种状况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倒是方便了她和谷炳师兄。

如果在学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就不需要再累积起来抽时间去到处找人了。

另一边,徐川微微摇了摇头回道:“你们先去吧,我等会再去。”

“那行,注意时间哈,去晚了餐厅就没菜了。”

阿米莉亚耸了耸肩,来到华国这一年的时间,她已经能将汉语说的很六了。

满足又遗憾的是,这边的美食的确很多,放假期间出去旅游她吃了很多好吃的,但学校食堂里面的饭菜真的都很一般,甚至都没她自己做的好吃。

徐川倒没在意自己这个小学生的心思,此刻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手中的笔上。

而一行行的算式也流畅在洁白的稿纸上呈现,转而开始收缩.

“.计算X1=1,在,平面上形成一个相变的边界,其将平面分为“混沌”和“有序“阶段。在“混沌”阶段,随着湍流中微流单元的传播,两个湍流微流单元会被逐渐拉远”

“综上,合适的参数初始化应该使的值位于相变的临界线上,可于最小化微流单元中建立平均场与不脉动场的转换,而X1则充当随机扰动在层与层传播过程中的缩放因子。”

最后一笔落下,徐川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黑色圆珠笔。

“终于搞定了!”

盯着稿纸上的算式,他脸上也带上了一丝满足。

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终于在微观状态下用数学语言在平均场的有序和不脉动场的无序间建立了一座横跨整个深渊的桥梁。

毫不夸张说,这项成果的重要性完全不弱于他之前做出来的NS方程阶段性成果,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加重要。

因为它是为可控核聚变腔室中超高温等离子体湍流建模的关键所在。

搞定了数学基础,那么剩下的就是为它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了。

相对比理论基础来说,这并不是很难,至少对他而言是的。

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稿纸,徐川刚想打开电脑开干,肚子就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算了,先去吃个午饭再说。”

随手将稿纸塞进抽屉,徐川摸了摸肚子起身前往食堂,虽说一上午都是坐着没动,但脑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可丝毫不比体力活动差,甚至更甚。

餐厅中,徐川端着餐盘随便挑了点吃的,刚要找位置坐下,耳边就传来了声音。

“这边,徐川。”

熟悉的声音让徐川好奇的四下张望了一下,然后就看到了坐在角落中的陈正平和俞勇望,以及交大那边的物院院长。

端着餐盘走了过去,他笑着和三人分别打了个招呼:“导师,俞院长,刘院长”

“我们都快吃完了,伱才来。吃饭都不积极。”看着徐川餐盘中的饭菜,陈正平摇了摇头道。

徐川笑了笑,道:“刚好在研究的时候有点想法,所以就晚了点。”

一旁,南大物院的院长俞勇望笑道:“研究重要,但人是铁饭是钢,保证营养才能跟上搞研究嘛。”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放下餐盘坐了下来。他也没什么拘谨的,一边吃一边和三人聊着天。

“徐教授,既然有缘又碰到了,陈院士和俞院长现在也都在这里,关于CERN那边传递过来的原始数据分析的事情,咱们一起再商议一下?”聊了一会后,餐桌对面交大的院长刘阳辉笑呵呵看向徐川开口问道。

关于数据分析的工作他一开始找了徐川,不过徐川没答应的,但他也不会轻易放弃,又找到了南大物院的院长俞勇望,想从南大这边的突破一下。

在俞勇望那边碰了个钉子后,他又找到了徐川的导师陈正平,希望能加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来。

相比较之前两个的拒绝,这次倒是似乎有些希望。

特别是当给出‘这是徐教授的发现,CERN那边也在研究,我们得尽快完成数据分析的工作,不能让其他国家的人抢先时’,这位徐教授的导师陈院士明显动摇了。

看到了希望后,他在陈正平的办公室中磨了半天,终于做通了这位陈院士的思想工作,答应了帮忙替他和俞院长那边沟通一下,这才有了三人在食堂的聚餐。

而对于陈正平来说,交大那边找过来的请求,他一开始也是想拒绝的。

毕竟这是属于南大的荣耀,凭啥让你交大过来分一杯羹,南大又不是没有团队可以做数据分析工作。

但架不住刘阳辉死皮赖脸的在他办公室中唠叨和劝说,后面他还真听进去了一些。

惰性中微子是他这个学生的发现,现在CERN那边也正在全力进行验证,如果能抢在CERN的其他团队前完成原始数据的分析,找到充足的线索提升惰性中微子存在的置信度,那么对于徐川的帮助还是挺大的。

毕竟惰性中微子关系到暗物质与暗能量,如果能帮助他这个学生提前完成工作,让他一个人独占所有的发现,可以说又是一个诺奖级别的成果。

哪怕诺奖不一定会因此颁发给他,也没必要让那些国外的团队插进来分走一些发现工作中的荣誉不是么。

只是说南大的确有能力完成这些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可时间方面却无法保证,毕竟人手就在这里,是有限制的。

如果有交大的物理团队帮忙,的确能缩短很多的时间。

考虑到这点,陈正平才答应帮忙和俞勇望交流一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