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医疗费用还得涨
至于管理层,在其他企业就职的一律没有工资和赔偿金,当然赵树影也不打算给,因为工厂没有破产,只是被壹拾投资收购了而已。
当下季东来游戏里面的钱大把的没地方去,正好用这里做一个复杂的过渡,尽管赵树影觉得季东来的决定有些草率。
“车总,季总说你可以留下,因为你了解这家工厂,你的待遇不变。如果你明年过后还想离开,季东来欢送你,但是现在,季总说强烈不建议你离开,只要你留下,待遇实际上是可以谈的。”
望着落泪的车朝露,袁顶诚心里也有些发堵,这种感觉自己曾经有过。
几年前,自己出狱后从液压件收拾完东西,回身看液压件的时候就是这样,被扫地出门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真的么?还是算了吧,现在工厂也没有订单,我留下就是白吃饭,季总是个好人,我没脸留下……”
望着工厂的样子,车朝露真心想要留下,但是看看凋零的工厂,心里很难受。
“留下吧,你是做技术的,哪怕是到技术中心那边做一个精算也好。季总投资这家工厂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简单地做点口罩机。咱们一起过个年,赵总那边已经给你入职了,都是做技术的别玩虚的。”
袁顶诚看得出车朝露想要留下,直接拿走对方的工具箱交给自己手下,车朝露这才半推半就的留下了,暂时归属薛万城。
至于季东来,则带着老姐一家,不包括李洵进入拜泉的六进院子。
“哇,真好看,这房子有我一间。东来,说定了哈,这个环境真好啊……”
本来路上王珏一个劲的磨叽季东来有病,跑这么荒凉的地方来过年,结果进了院子才发现别有洞天,尤其周围那唯美的自然环境,幽静的高门大院,实在是太好了。
抱着孩子进入院子,外面的声音几乎都听不见了,这和河北地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以及车声是两个概念。
“给你住两天得了,我还想娶小妾呢,看见没有,一进院子是我爸妈和爷爷奶奶,二进院子是我以及我的家人的,我得多娶多生,多子多福……”
“远点扇着,你真有那个本事江雪都娶回家了。还有那几个能留到现在?我挑挑房子哈……”
把小宝贝包的严严实实只漏出鼻子,王珏在宁彩云的引导下进入三金院子。一家人其实一进院子都住不满,为了显示对王珏一家的重视,季平特意这么安排的。
“这院子真好啊,怪不得以前的大户人家都愿意住大宅门,舒坦。今年咱们就在这过年,太舒服了,小宝贝,以后这就是咱们家。东来,你这么多年就干了这么点好事,看看我家的小贝贝睡得多香……”
让所有人非常意外,小家伙在这个院子的火炕上不哭不闹,很快进进入了梦想,和在河北动不动哭一场绝对是两个概念。
“带着这么一大堆东西呢,医院的东西贵,都跟你说别用,这还不定有咱们家里的东西干净,来,我看看!”
宁彩云对待王珏就跟对待自己亲闺女一样,伸手打开小家伙的被子,检查一下没有任何纰漏这才放心。
望着那么一大堆进口婴儿用品,宁彩云开始数落王珏,在医院买的东西,宁彩云都不稀罕用。
“这才哪到哪?我表姐这次生孩子花了一万多呢,这点东西都不算钱。”
看看自己母亲的样子,季东来一阵莞尔,暗道穷日子过惯了,一时半会缓不过来。
“啥?卫生院才千把块钱,咋花那么贵啊?你们这帮孩子……也不怪你们,现在进个医院太贵了。以后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吧,当初我生东来的时候就在家里找了一个接生的,给了一筐鸡蛋就完事了,哪像现在这么贵。”
给小家伙弄得宽松一点,宁彩云放心之余开始吐槽现在的医疗费用,季东来撇撇嘴。
“过两年还得贵,物价还在上涨呢。我表姐他们家第一窝宝贝,可不就得贵着点?习惯了吧……”
伸手给母亲和表姐弄了点水果过来,季东来把一盆冻梨放在桌子上。
“你还说呢,以前被我打的时候不是跟我说自己将来一定有志向,考个好学校,让医院的费用降下来,不让咱们家你爷爷那种事再发生一次,章程呢?越长越完蛋……”
白了季东来一眼,宁彩云点了点季东来的脑瓜们,季东来赶忙躲闪,暗道这件事又不是我能改变的。
我当年那叫年少无知,重新来过了,我脑子有病发这种誓,国家都不一定能保证完成。十四亿人,一人一块钱每天就支出十四亿。
指望医疗利益集团给你出这部分钱?开心!国家gdp一年才多少?因此季东来就简单的应付两句,任由自己母亲在那数落。
好在来了这里,宁彩云的精神头比以前强很多,晚上睡得着,早晨起得来,上房,下地窖,早晨劈柴那叫一个手到擒来,这几天季丰家里杀鸡,宁彩云亲自动的手。
王珏今天来的比较早,宁彩云等下要到后进院子去剁酸菜,然后包冻饺子。今年回来这边了,老邻居和亲人都能够赶回来,作为家庭主妇,宁彩云总担心家里东西不够吃。
季平那边也帮忙,看着媳妇那边精神状态好了,季平比谁都高兴,不然真不知道媳妇什么时候爆发,疾风可不是那么好承受的。
“东来,你弄那么多粮食回来干啥?咱们在家这边还能吃不到粮食咋的,还是粮食要涨价啊。”
家里开始忙活过年的事情,和每年宁彩云张罗不同,一家人很快发现季东来成了全家张罗的主力。
本来众人感觉没什么,结果季东来有点过了,弄了皮卡车整车的往这里拉粮食,蔬菜。进出的时候,季东来也特别怕冷,总是戴着口罩。
“咱们家亲戚啥的比较多,弄点粮食没事,家有余粮心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