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困局之变
对于如何对待江淮士族,当初袁熙打下寿春时,很是头痛了一番。因为这里面有情况错综复杂的几大势力,即使袁熙出身汝南袁氏,也很难插手进去。其一是以豫州谯郡为中心的曹操势力,这里面主要是以曹氏和夏侯氏为主,兼以其他本地大姓,是支持曹操的中坚力量。曹氏就不说了,夏侯氏其实人数也很多,其不仅在曹操效力,在二袁和刘备麾下,也多有身居要职的。在彼时对于大家族来说,这也属于正常操作,毕竟谁也不知道谁能赢到最后,到时候只要押对一方,就能保证家族存续。但袁熙对于曹氏是深有防备,对于夏侯氏也不敢报以信任,所以这一派系,他几乎是放弃的。其次就是二袁家乡汝南郡的各大家族势力,这一系自从袁隗袁基死后,便以袁术为主,当年即使袁绍被过继为嫡子,但实际上这一支还是以袁术为主,所以袁术才轻蔑地将袁绍称为家奴。在汉代所谓家族的家主,虽然在族谱上标有主支分支,但就像没有永恒的皇位一样,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家主。本来袭爵的主支,也可能因为种种意外,可能会没有子嗣传承而断代,也甚至可能会整族消亡,这个时候,家族的权力,便要进行更替了。即使主支剩下几个半大孩子,一群分支族老也不可能为其忠心效力,暗暗想出无数种办法将其架空,不用几年,家主就会易主。主支分支,是会随着是时光的变迁,而产生权力的交接变化的,和皇权的更换,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当初袁隗袁基一族被董卓几乎杀灭,虽然有剩下的族人,但这时候谁愿意会将其奉为家主?于是家主的权力,便自然地交接到势力最大的袁术手上,但随着袁绍占据冀州,打败田楷公孙瓒等人,占据四州,势力急速膨胀后,袁绍的权力便超过了袁术,于是便开始行使袁氏家主的权力,包括袁熙的过继之事,便是如此。这时候按道理袁熙过继到袁基这一支后,成为袁氏家主的正当性,其实已经比袁绍袁术这一支就高了,但事实上却是没什么用,原因很简单,他这一支势力不够。这也是为什么袁绍放心让袁熙过继的原因,因为即使给了袁熙这个机会,袁氏家主的位置,也不可能进行交替。但之后天下形势的变化,其实是出乎袁氏族人的预料的。袁熙的势力,膨胀得太快了。一开始袁氏族人并不在意,毕竟天下是二袁之争,一方占据中原,一方占据江淮,袁熙相比之下,势力要小得多。然后随着袁术的覆灭,袁绍的病重,袁谭袁尚的决裂,袁氏族人突然发现,袁熙反而在袁家诸支之中,地位急速膨胀,已经成为了下任家主有利的竞争者!这也是为什么即使袁尚想要依靠袁熙,但仍保留有一份戒心的原因,因为在这点上,两者是有根本利益冲突的,就像袁谭袁尚争夺袁绍正统继承人一样,矛盾天生无法调和。所以袁熙如今在袁氏之中声名日甚,很多人想要投靠他,包括袁术从弟袁胤甘心为袁熙效力,便是为此。但袁熙却不想袁氏族人势力过于庞大,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见风使舵之徒,忠心并不可靠,能力无论相比太史慈赵云田豫,还是郭嘉沮授陆逊这些袁熙嫡系,都差得太远。所以袁熙有目的地将袁术族人这个大麻烦丢给了邺城,不让其继续在寿春合肥等关键要地占据高位,否则只会给袁熙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但这么多位置空了出来,必须要找人填补上,袁熙带来了些幽州徐州的官员,但这些人能力也是有限,难以在寿春这种要地担起大任,总要依靠一些熟悉当地状况的士族配合。李术便是其中的了例子,但毕竟他这种处事圆滑的也是少数,袁熙最后便将目光瞄向了第三股势力。刘姓宗室。彼时天下,刘姓宗室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大部分都已经落魄,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所能得到的资源,还是要比寻常人要高的。就像刘备虽然落魄到卖草鞋,但一旦找到机会进入圈子,立刻便能搭上士族名流的关系,比如拜卢植为师,这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汉朝成立后,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同时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史称郡国并行制,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诸侯王过大过强,导致后来也有了规模浩大的七国之乱。于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各诸侯王和地方实力派的力量,汉武帝在实施推恩令的基础上,对秦朝监御史制度和汉初丞相史制度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刺史制度。他将天下分为十三个州,每州设一名刺史,职责是监察本州内各郡太守的履职尽责情况,只对皇帝负责,每名刺史在一州内任期规定为一年。这种制度因为行政体系和监察体系的互相独立,有效威慑了各州郡守,防止了动乱,也因为任期短,难以在地方上形成根基,所以算是一个极好的创举。但随着时移世易,刺史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西汉末期因为地方官员把控力不足,刺史开始做出一些超出职权的事情,比如镇压叛乱,处置流民等。尤其王莽篡汉以后,各地出现了不稳的迹象,王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改刺史为州牧,不仅有管理地方,统兵作战的权力,并且还可以授予大将军称号,爵位世袭,至此刺史制度变质,从监察官向地方行政长官转变,虽然刘秀之后恢复了刺史制度,但这种影响已经不可消除。最后到了汉灵帝时期,为了镇压黄巾之乱,和实际上和黄巾军暗地合作的地方士族官员,汉室宗亲刘焉正式向朝廷提议,任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史称废史立牧。这其实是变相回到了西汉之初分封诸侯王的老路上,历史在五百年间走了一个的循环,不得不说人类在史书中得到的教训,便是什么教训都得不到。饮鸩止渴的后果,便是东汉彻底分裂,天下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和叛乱割据势力的控制地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几乎等于没有。而提议者者的刘焉,为自己谋了个益州牧,并在益州制作天子车驾,密谋自立为帝,同时在兴平元年派出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勾连马腾,密谋进攻长安,但事情败露,刘范刘诞兵败被杀。刘焉得知后,惶惶不可终日,此时府内大火,将其私造的天子车驾烧了个干净,刘焉觉得时遭到了天谴,在惊恐交加之下,背疮发作而死。其四子中,唯一跟随入蜀的便是刘璋,便是在后世被刘备从手中夺取益州那位,其懦弱多疑,能力也不够,连汉中张鲁都打不过,在很多人耳中,他可能还不如自己那位儿媳妇吴氏名声大,后者改嫁给了刘备,成了皇后。而刘焉在中平元年那次勾结马腾,攻打长安的叛乱,简介导致劫掠长安洛阳的南匈奴一支无法从并州通道返回,被迫联系交好的黑山军,从黑山通道北上,想要从幽州代郡返回并州。但在黑山北出口,北新城南面,这支匈奴军遇到了两支打赌的军队,然后全军覆没。这便是袁熙和赵云相遇,初次合作的一战,也是一切的开始,袁熙每每想起来,都觉得世上的事情是如此奇妙,一环扣着一环,每个环节上有人有意无意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决断和命运。如今的天下,已经到了积重难返,非破不立的地步,袁熙担心于寿春没有可靠之人坐镇,所以将目光投向了刘姓宗室。刘勋这种当地大族,袁氏是带着防备心的,所以他要找些家族势力薄弱,后台少且尚未出名的,于是他便把目光投向了还是刘勋手下的刘晔。刘晔此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虽然家境落魄,但其十三岁就能斩杀宠信的侍者,显然是极为决断之人,后世被称有佐事之才,善于识人,是当初袁熙极为留意之人。当初太史慈便寻不到,袁熙也颇为遗憾,打下皖城后得知刘烨下落后,袁熙很是欣喜,但因为战事紧迫,袁熙急着赶往合肥寿春,只能交代李术去想办法。李术一直没有忘记此事,当他得知这次入城的是刘晔后,便知道机会来了,但刘晔此人,李术听说其脾气颇硬,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要是自己完不成袁熙交托,可就麻烦了。他回想着刚才刘显离开时所说的话,苦苦思索半晌,却是起身出门,命人赶着马车,一路往桥蕤府中而去。桥蕤府中,大小乔正在伺候着日渐体弱的桥蕤,这些日子,桥蕤气色一天比一天差,大小乔都是心中悲伤,明白其命不久矣。桥蕤见到,勉力做出一副轻松的样子,安慰两女道:“相比公路公其他手下将领的下场,我已经算是活得久了。”“世事无常,谁又能猜到,连孙伯符那种人,都会遭人暗算呢?”他心道袁熙真是神了,身边那高人这都算得出来,只怕有其协助,袁熙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