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履薄冰,临渊而行

郭典、郭善等一干罪魁的家还没有被查抄,目前只是查封状态。

顾正臣不是不想抄家,只是抄家是个精细活,查抄清真观足足用了两日时间,郭家几个大户,想要完全查抄,就县衙这点人手,可不是三五天可以做完的事,当时送出文书时间太急,只能暂时贴了封条,安排衙役、里长看管。

在朱元璋没有给出结果之前,顾正臣也不好直接抄家,那些惶恐不安的妇孺老少,他们的命运是屈辱的生,还是绝望的死,如同一柄悬在头顶时刻可能掉落的剑。

剑太锋芒,顾正臣有些不安。

夜幕降临。

顾正臣坐在知县宅的院子里看着星空发呆。

突然,门外传出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便是急切的敲门之声,隔着门传来声音:“县尊,不好了,县丞宅的刘氏自尽了。”

顾正臣豁然起身,顾诚已开了门。

张培跟上顾正臣的脚步,杨亮在一旁介绍着:“刚在巡查县衙,就看到倩儿姑娘哭着跑出门来哭求救人,只不过晚了一步,刘氏已然……”

县丞宅。

刘倩儿跪在地上,哭泣着看着刘氏的尸体,单薄的身体微微颤抖。

“何时的事?”

顾正臣连忙上前,将手指放在刘氏鼻息下,见没了呼吸,又抓起来刘氏的手腕,入手已是冰凉,心头猛地一疼。

人死去,已有点时辰了。

刘倩儿悲情地擦了擦眼泪,断断续续地说:“傍晚时,娘说想找找父亲的东西,让我去做饭,莫要打扰。后来——后来我听到动静,走入房间,见母亲正在翻箱倒柜,像是找什么物件,我这才放心去做饭,只不过等做好饭——娘,娘已经……”

顾正臣眉头紧锁,起身走向一旁的桌案,桌案上留了一封书信,用镇纸压着,取出书信看去,里面只写了简单的几句话:

县尊,伯钦必死,亲身不甘独活,先行一步。

倩儿无辜,她并非伯钦与我之女,万望县尊容她服侍左右,保她一生平安。

书信之下,还有一个户籍册,在刘倩儿一栏中,清清楚楚写着“过继女”三个字。

顾正臣看向刘氏的尸体,有些痛苦。

你死是死了,将刘倩儿丢下算什么事?

死的托付!

让人拒绝都没办法拒绝!

“娘说了什么?”

刘倩儿双眼通红,看向顾正臣手中的信。

顾正臣犹豫了下,将书信收了起来,叹息道:“她是因为刘伯钦罪则过大,不愿独活而走,生前唯一牵挂是你,托付我好好照顾你。”

刘倩儿低下头,哭得更是厉害,哽咽地问:“父亲他,他真的没希望了吗?”

顾正臣沉重地点头:“阴阳卷宗案罪责太大,没人能救他。”

刘倩儿咬了咬牙,看着顾正臣擦去眼泪,凄然地说:“县尊,倩儿知道一些律令事,犯了杀头罪的,家中男丁充军,女子沦为娼妓,倩儿不想被人欺辱。倩儿只求县尊,能将我们一家三口安葬在一起。”

话落,刘倩儿猛地撞向一旁的柱子。

看似柔弱,实则刚烈。

顾正臣握了握拳头,看着被张培抓住还在挣扎的刘倩儿,厉声喊道:“够了!今晚没必要再死人了!”

刘倩儿蹲下身,痛哭起来。

顾正臣看向杨亮:“找口棺材来吧。”

杨亮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顾正臣看向顾诚:“先将刘倩儿交给孙娘、伍氏看着,莫要出了意外。”

顾诚拉起刘倩儿,刘倩儿哀求想多待一会,顾诚见顾正臣没有说话,便强硬地将其拉走。

张培哀叹一声:“老爷当真不管刘倩儿了?依她的性子,若真沦落到教坊司、富贵院那里,怕还是会自寻短见。”

顾正臣瞪了一眼张培,痛苦地说:“在皇帝旨意还没下达之前,我什么都做不了。若皇帝要大开杀戒,牵连家眷,我用什么手段能留下刘倩儿?即使冒险留她,那其他人的家眷呢?赵斗北、周洪、陈忠、刘贤、李鹤、徐霖等人,哪个没有家眷,哪个人的家眷里没有妇人与女子?”

“张培,我要救下,就把所有人都救下,若是不能,她就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接受她的命运!这个世上决定他们生死的不是我,而是皇帝!你不了解皇帝,不清楚皇帝的脾气与秉性,我们虽在句容,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是临渊而行!事情瞒不得,错误犯不得!”

张培肃然称是。

顾正臣在杨亮等人抬来棺材,收拾妥当之后,才返回知县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刘倩儿诀死的一幕,深深印在了脑海之中。

不知多久,昏昏沉沉睡去,又听到门外传出敲门声,迷迷糊糊起身坐了起来,揉了揉太阳穴问:“何事?”

顾诚在门外道:“老爷,韩强等衙役连夜赶了回来,说有紧急事求见。”

“打盆水来。”

顾正臣穿好衣服,洗了把脸,总算是清醒过来,走至二堂,见韩强、丁本等人甚是疲惫,有些疑惑地说:“你们返回句容,不需要急于一时吧,这是公差,驿站可以暂歇。”

韩强连忙上前,将一份文书恭恭敬敬递给顾正臣:“这是一个带刀武将送来的文书,让我等务必亲手交给县尊。”

“带刀武将?”

顾正臣凝眸。

沐英平时不佩刀,五戎倒是佩刀。

接过文书,看了看上面的字迹,便知道佩刀之人指的是东宫的带刀舍人周宗。

顾正臣挑开火漆,刚想看文书,韩强再次开口:“县尊,还有一件紧要之事。”

“讲。”

顾正臣抬起头,看向韩强。

韩强喉结动了动,不安地说:“二十五日,京师会派人送俘虏至句容。”

“这事本官知道。”

顾正臣皱眉。

韩强紧张地说:“可县尊可能不知道,护送俘虏之人,一个是羽林左卫指挥同知毛骧,另一个则是诚意伯刘基!”

“毛骧?!”

顾正臣豁然站了起来。

韩强、丁本等衙役错愕不已。

县尊的表现有些不太正常啊,一个是毛骧,一个是刘基刘伯温,你不应该震惊刘基将至,此人大名鼎鼎,运筹帷幄,有诸葛之才,为何惊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羽林左卫指挥同知?

顾正臣深吸了一口气,脸色有些难看。

刘基会来句容,这倒是令人震惊,顾正臣也渴望见一见这个被后世“神话”了的传说。可归根到底,刘基来句容,不会要了自己的命,而毛骧就不一定了!

毛骧现在还不出名,许多人并不知道此人。

可若是提到大明锦衣卫,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站在锦衣卫巅峰的第一人,正是毛骧!

只不过锦衣卫设置的时间是洪武十五年,距离现如今还有九年之久,此时的毛骧,不仅是羽林卫的将领,还是朱元璋留在暗处的检校!

毛骧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将胡惟庸案从“擅权枉法”变成十恶不赦的“图谋造反”,从而在胡惟庸被杀之后多年,以此为借口,帮助朱元璋屠杀了一公、二十侯,连坐、死罪、黥面、流放数万人!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顾正臣心里有些发毛,若是应对不当,得罪了此人,说不得多年以后,自己就得陪着老胡坐在菜市口聊天了。

毛骧与刘基?

这个配置,令人看不懂。

毛骧是朱元璋的心腹,他来一趟句容,看一看,瞧一瞧,顺便调查下案件是不是如实,这都说得过去。

可朱元璋派了刘基一起来,这就令人有些拿不准态度了。

若是刘基单独前来,或带一家人来句容出游,顾正臣还不会多想,可这是朱元璋“派”来的,老朱是想干嘛?

着实想不通。

顾正臣打开文书,仔细看去。

这封文书是朱大郎写的,内容让顾正臣长长舒了一口气,对朱标、沐英、马皇后更是感激不已。

若不是他们三人,老朱很可能会让句容的血一个月都干不透。

惩前毖后?

顾正臣揣测着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虽没有开口说杀多少人,其家眷如何处置,但朱标却在文书里给了建议:

男丁充军,开荒种田。

至于妇孺老弱,朱标没有提,很显然是让顾正臣依律令判案。

律令之中,除了谋逆大罪,株连三族,祸及全家的基本上没几个,一般性的死罪,通常不会全家都杀,多数只杀一人。

比如空印案,只杀主印官,其家眷可都没杀。

话说若是老朱心狠手辣一点,连家眷一并杀了,也不会有方孝孺辅佐建文皇帝,也不会有方孝孺举荐李景隆战神挂帅,朱老四未必有机会……

不过老朱嘛,超脱法律之外,一些罪不及家眷的,有时候也会特意嘱托几句,让其家眷吃苦受罪。

当然,这些事主要发生在洪武中后期。

洪武六年的朱元璋心态还算平稳,毕竟《大明律》正在紧锣密鼓地编纂,若老朱这个时候违背律令条文太多,很难服众。

至于中后期心态有了变化,不想以律令服众,转用刀服众,那是后来。

每个阶段的朱元璋,心态与手段不同。

现在,顾正臣看到了一个宽容的朱元璋,他允许自己按律令判决,而不是以他帝王的意志与情绪来决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