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从来如此,便对吗?

马文英等在武英楼这个恢弘的殿宇之前,他有点手足无措,也有些茫然,本来自己现在应该在黄泉路上才对。

他不懂,不懂阎士选为何放他回罗木营,不懂大明水师在杭州城下为何不进攻,不懂皇帝的圣旨为何会对军兵如此的回护,不懂自己为何没有带着枷锁,不懂自己为何会站在武英楼下。

直到他看到了陛下从远处走来,身边簇拥着一群人,走过了一座拱桥。

马文英忽然觉得搞清楚这一切为了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了。

马文英第一时间就认出了陛下,因为陛下器宇轩昂,一边大踏步的向前走,一边对着旁边两鬓斑白的身穿武袍的将领说着什么,在陛下和将领的身边,跟着一群人,这些人的面庞都很年轻,他们亦步亦趋的跟着,似乎在讨论着什么,有两个面色涨红,但都压低声音生怕打扰到了前面。

这个画面,马文英只感觉如此自然,似乎本该如此。

马文英觉得不对,因为他见过吴善言出行,吴善言身后所有的人,都寒蝉若噤,一句话都不敢说,甚至连四下张望的都少之又少。

吴善言每次在杭州城出行,仪仗就是死气沉沉的行尸走肉,所有人都按着一定的规矩在走着,看似活着,其实早就死了,但陛下朝气蓬勃,生机勃勃,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活力。

场面上看似有些喧闹,但一点都不影响陛下的威严。

“臣拜见陛下,陛下威武!”四个把总见到了陛下走了过来,赶忙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礼。

朱翊钧笑着往前走了两步,将马文英从地上扶了起来说道:“免礼免礼,大明军威武!”

大明军总是说陛下威武,而朱翊钧会说,大明军威武。

“戚帅,这就是咱们罗木营的马文英马三爷。”朱翊钧对着戚继光介绍着这些把总,浙江是戚继光起家的地方,到现在在增补南兵的时候,戚继光还是会从浙江去找。

马文英都蒙了,怎么四处都有人叫他这个诨号!他在浙江地面叫叫也就算了,这都传到圣上耳朵里了!

“戚继光,幸会。”戚继光笑容满面的说道:“我见过你,手刃了二十二名倭寇的悍勇之士,隆庆二年,我从福建往南衙途径杭州府,去探望伤兵的时候,见过你,你负伤了,我去的时候,你在睡觉,估计没什么印象。”

马文英心里真的是万马奔腾!他根本没见过戚继光!当初没人叫醒他。

“进去说吧。”朱翊钧踏上了武英楼的月台,一直走进了殿宇之内,直接去了校场旁的暖阁。

待所有人都坐定之后,马文英等把总真的非常紧张,他们半个屁股挨着凳子,因为他们的座位在戚帅旁边,这是一种殊荣,同样马文英很有压力。

“吴善言,比你们想的更坏。”朱翊钧拿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马文英带着些许的愤怒说道:“他利用职权,在杭州府内养了四十个外室,这些个外室,就住在一条街上,被申时行查到了。”

“他找了一千四百个女子,在杭州府大搞选妃,四十这个数字是有说法的,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从一开始就在选妃!”

阎士选真的没有罗列罪名,因为申时行到了杭州府后,查到了吴善言更多的罪状,这里面就包括了外室、地下钱庄,白银外流等事儿。

搞选妃也就罢了,吴善言都这样了,生活作风问题,其实也无所谓,但最关键的是,吴善言又违背了一个禁令,地下钱庄的白银外流。

和提刑千户陈末在天津卫查到的流程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以黄金为抵押物,进行内外对流,以货物的形式,白银这个万民的血汗钱在流失。

这是朱翊钧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他还欺君,万历九年奏闻朝廷说浙江九营有了经历司专事军饷之务,但浙江九营压根就没有经历司,或许有,但估计在吴善言的夹袋里。”李佑恭奏闻了他刚知道的情况。

“胆大包天!”戚继光听闻,脸色都变了!

经历司是京营建军以后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为了保障军饷、赏银发放到位的衙门,连云南都建了!

王希元从云南回京后,还专门奏闻过云南经历司在各府的情况。

马文英、杨廷用等人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为何会引发大将军的愤怒。

“不必拘谨,有话就说。”朱翊钧收起了自己的怒火,怒火该倾斜的地方,绝对不是自己人。

“一直以来不都这样吗?素来如此。”马文英不明所以的说道,一直都是这样啊。

朱翊钧十分平静的说道:“从来如此,便对吗?”

“朝廷发给客兵的军饷,他们不给,就是不对,就该闹饷,连握着刀的军兵都拿不到该拿的报酬,更遑论穷命苦力了。”

“没人给你们讲解圣旨吗?要知道在绥远,潘季驯潘总督都对军兵宣讲了政令。”戚继光如此温和的一个人,都有点压不住自己心头的怒火问道。

要知道反贼扎堆的宣府大同,经历司的建设都是十分完备的,浙江九营,他戚继光的起家之地,居然经历司都没有!万历九年下旨,过去四年了,居然是名存实亡。

“没有。”马文英十分肯定的说道:“未曾听闻此令。”

戚继光简单的说起了万历九年经历司军饷发放改良的政策,这是京营经验,振武的一部分。

经历司发放军饷是提前发放,就是本月初,在五号之前,必须要把军饷,钱也好粮也罢,实物也行,要发放到军兵手中,如果没有发放到位,则军兵可以到本镇镇抚司衙门状告户科经历司,军法处置。

军法不是民法,过堂的衙门不是在当地的县衙、府衙,而是在本镇镇抚司,而各地镇抚司直接隶属于北镇抚司衙门,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平级,但南镇抚司各级军官都要低北衙半级。

这是最大程度上保证军兵,获得自己该得的报酬。

即便是在绥远这个新辟之地,经历司制度也得到了最彻底的建设,用陛下的话说:‘一杆子捅到底’、‘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前面一句,说的是军饷发放和六册一账稽查,后面一句话是说,克扣军饷者连坐。

整个经历司要对自己的账目负责,一旦被年终审计,就会被镇抚司审问。

镇抚司的五毒之刑虽然很早就不怎么用了,但解刳院转一圈,看着那一屋子的张四维,很少有人能顶得住心中的恐惧,人比自己想象的要懦弱的多的多,会直接交待的干干净净。

罪加三等之下,很容易触及斩首,所以经历司的各级官员,比军兵还在乎他们有没有拿到饷银。

“原来经历司是这样的啊。”马文英有点羡慕的说道,如果浙江的经历司这个制度真的能建设完成,那浙江九营真的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马文英、杨廷用的生活很苦,九营军兵的生活也一样。

朱翊钧面色严肃的说道:“整件事,从头到尾,从万历四年发新钱开始,九营军兵都在退让!是这些欺上瞒下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的向下朘剥,不断的加码,甚至要逼军兵去死,即便是到了这一步,九营军兵、罗木营、马文英,还在退让!”

“马文英甚至愿意以死来换取息事宁人,让吴善言为首的官僚们,不要为难罗木营、九营军兵。”

“但这些贱儒们,总是如此的得寸进尺,退一步他们就想进三步!”

“马文英、杨廷用、张文远、杨志,朕在此对九营军兵承诺,吴善言必死,必然在永昌门斩首示众!吴善言其走狗也有一千二百众,在年底之前斩首示众!给浙江百姓一个交待!”

“同样,九营的经历司也要在年底之前,彻底铺开,申时行如果能做好朕给他官复原级,他要是做不好,朕就换凌云翼去做,凌云翼做不到,朕就去请吕宋总督国姓正茂来做,这件事必须做,而且一定做好。”

“这是朕的承诺!”

皇帝的圣旨得不到执行,那就不是站着做皇帝。

“臣等叩谢圣恩。”马文英赶忙磕头谢恩,即便是远在浙江,他们也很清楚,陛下的承诺一定会兑现的。

许诺就是用来兑现的,不是用来画饼的。

朱翊钧示意众人免礼,聊起了遴选四千五百人前往长崎总督府补充兵力,增强大明远洋投射能力的计划,询问他们九营军兵的意见,马文英等人当场表示,杀倭一定要去,必须要去!

在四位把总离开之后,李佑恭汇报了胡宗宪对浙江九营的野望,并且自己分析了一下徐阶要杀胡宗宪的另外一个动机,开海影响到了一些狗杂碎的利益。

“大明海疆安全,不在陆上步营,而在海波之上。”朱翊钧重复了一遍当初胡宗宪的话,胡宗宪做了,但他没做完,自己也搭了进去,如果能重选一次,胡宗宪会不会选择和严世藩同流合污,诬陷张经和李天宠,夺取那浙江巡抚、平倭总督之位?

想来,还是会。

“陛下,臣发现,臣错了。”戚继光看着四位把总的背影,由衷的说道。

“啊?戚帅觉得自己哪里错了?”朱翊钧颇为奇怪的问道,戚继光究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戚继光颇为郑重的说道:“陛下,臣一直以为,上报天子,下救黔首这八个字,是因为十八两银子的军饷,这么多年了,臣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京营所有的战力,都来自于这十八两银子的军饷。”

“但现在看,臣错的离谱,是军兵对这八个字真心认同,才能够做到。”

罗木营、九曲营可没有一年十八银的军饷,甚至每个月9钱银还要被克扣,还要被朘剥掉一些,但嘉靖四十年设立的浙江九营,在这长达二十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做勤勤恳恳的做事,修堤坝修的太好了,挡住了某些杂碎的财路,才会被如此反复刁难。

朱翊钧对戚继光的说法,显然有些不认同,他颇为肯定的说道:“军饷无论如何,都要保障发放到位,人是要吃饭的,不能光靠意志,朕也有钱给军兵,老话说得好,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陛下英明。”戚继光止住了这个话题,唱了句赞歌,大明军费一年1200万银,很贵,可以省一点,但陛下不肯省,大将军自然不会自找麻烦。

万历十二年十月开始,户部开始天下大计,年终审查开始了,每年户部到了这个时间,都是最为忙碌的时候。

三娘子带了五匹好马还有一车车的羊毛,再次抵达了京师,在永定毛呢厂进行了交割后,拿到了承兑汇票,去采购草原过冬所需之物。

草原已经很冷了,商队会在下雪前赶回去,而三娘子会留在京师过年。

三娘子留在京师不会影响到回归化城商货的分配,因为草原上谣传三娘子和皇帝的不得不说的小故事,三娘子在京城,反而能让分配按着既定的规则完全分配到位。

背靠大树好乘凉。

三娘子回到了会同馆驿,一般的番夷使者住四夷馆,而三娘子是绥远布政使,她住会同馆驿。

“当大明的狗,真的是一种荣幸啊,不像有的野狗跑来跑去的。”三娘子对来访的王崇古有些随意的说道。

王崇古找三娘子,是为了羊毛的账目。

“胡说八道什么!什么大明的狗,都是大明人!哪来的人犬之分,三娘子你休得胡说,大明和绥远之间是一体的,这一点谁都不能破坏,草原人也不能破坏!”王崇古义正言辞的纠正了三娘子话里的错误。

三娘子看着窗外悠悠的说道:“草原上有一种武器,叫炮儿石,就是用黑白牛羊毛,捻成细而匀称的毛线,精心编制成状如花蛇的钩索,中间一块编织的稍微宽大一些,叫炮窝儿,把钩索甩起来,石头就在空中呼啸,而后一松手,石头呼啸而出,砸到野狼的头上,驱赶狼群。”

“相传是成吉思汗发明的,为了驱赶狼群使用,偶尔还会在炮窝儿编个骨哨,尖锐的呼啸声能吓走狼群。”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炮儿石,因为草原上的野兽很多,野狼啊、熊瞎子、老虎等等。”

“额,有大明的笔正说,草原人都很喜欢狼,因为喜欢狼性,有武德。”王崇古说起了自己看到的文章,大明的笔正素来如此,喜欢抛开事实不谈。

“哪个草原人喜欢狼?狼最恶了,它只要进了圈,就是霍霍整个羊群,它也不吃,就咬,一下子咬死好几个,拖走一只,大明读书人也真是怪,让他们到草原上放几天羊,就说不出这种屁话了。”三娘子差点被气笑了!

“现在草原的孩子,终于不用从小玩炮儿石了,在西域这东西叫乌噶,就是驱狼的意思。现在驱狼不用炮儿石改用火铳了。”三娘子靠在椅背上,草原现在很好,真的很好,孩子们都不玩炮儿石了。

“我这次专门前来,是有件事询问你这个布政使的意见,很多河套人、虏人找衙门诉苦,说商贾每月给工钱的事儿,而是年付,这件事你认为应不应该管?”王崇古说起了自己来的正事,作为刑部尚书,草原的付薪,都是年给,而不是月给。

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背后是什么原因?需不需要朝廷的强力干预?应该如何干预?要干预到什么地步?

“不管。”三娘子十分肯定的说道:“就该年给,年给这事儿,是汉人商贾心善,就这样就挺好。”

“汉人商贾心善?!”

“三娘子,咱们讨论的是绥远长治久安,你不要为了糊弄朝廷胡说,这明明是朘剥,哪有一年到头才给工钱的。”王崇古敲了敲桌子,他不是来听好听话的,是来解决问题的,这问题越糊弄,越严重。

“王次辅这是京师首善之地呆的太久了,才觉得这是朘剥。”三娘子十分无奈的说道:“草原的胡人,以前过得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你当草原人会有什么规划不成?拿了工钱,就开始吃喝玩乐,把钱花光了,才会继续上工。”

“你月给他工钱,他三天就给花光了,而且草原人十分喜欢赌钱,潘总督为了抓赌,连军屯卫所的军兵都派出来了,依旧是无用,月给工钱,一天输光,然后开始四处借钱,借不到就抢,抢不到就杀人放火,落草为寇。”

草原人不是汉人,尤其是以前生活过于苦楚,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所以草原人普遍都是得过且过,这种现状之下,三娘子觉得汉人商贾真的心善,不给工钱,给实物,一年结一次。

“这样吗?”王崇古愣了片刻说道:“还真是商贾心善?”

“要是有问题,我早就写成奏疏送朝廷来了,这也是王化的一部分。”三娘子十分肯定的说道。

王化,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三娘子认为,彻底和解的道路,前所未有的正确。

三娘子真的觉得当大明的狗真的不是什么坏事,大明有自己的高道德劣势,给大明当狗,那真的是比野狗强一万倍,大明高道德劣势具体体现在,大明一以贯之的宣传是,一个大明,皆为王臣,大明给北虏的身份是人,不是藩属国,也不是狗。

在河套、在集宁海子、在归化城、在卧马岗,你很难从样貌上,分辨胡人和汉人的区别,因为差别真的不大。

“好吧,那就暂且不干预了。”王崇古本来准备三种方案,三管齐下,针对下商贾在草原上年给工钱的行为,但现在看来,一个也用不上了。

“还有件事,听说三娘子主持,让留守和林的瓦剌诸部,南下入河套归化了?”王崇古问起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三娘子是瓦剌人,她把瓦剌诸部接到了大明,倒不是为了谋叛,如果是谋叛,就会把这些瓦剌人聚集在归化城,形成合力。

但三娘子把南下的瓦剌人,全都打散了,和河套人混居在一起,如此只需要二十年、三十年,哪还有瓦剌人。

三娘子点头承认,开口说道:“嗯,还留在和林不肯西进的瓦剌人,羡慕漠南人的生活,强烈要求之下,我就把他们都调到了河套去,交给了潘总督。”

“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至少瓦剌人识时务,还有一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飞升,我是瓦剌人,穷亲戚求上门,我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草原越来越冷了,这些瓦剌人还留在和林,大明在卧马岗的矿区,就老是会有人滋扰,而且胜州厂也需要矿工苦力。”

大明军兵也会疑惑,我们的矿区,怎么老是刷出蛮夷滋扰?

“你把你家的穷亲戚弄到河套来,就让他们去胜州挖煤,去碱池熬碱?”王崇古眉头紧蹙的问道。

三娘子惊讶的看着王崇古说道:“王次辅,收一收你的善心吧!”

“你以前那个穷凶极恶的样子呢?让晋商跑到草原放印子钱,放到人家破人亡的那个王崇古呢?对于草原人而言,能找到份矿工的活儿,已经是长生天赏饭了。”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造反了,谁来教谕百姓,造反了,谁来推广牧草、造反了,谁来组织挖煤?除非是脑袋被驴给踢了,才想着回到烧牛粪的日子,连个锅都没有。”

“看看外喀尔喀诸部现在过得日子吧,那是人该过的日子?”

三娘子十分嫌弃的打了个冷颤,虽然以前的草原和外喀尔喀七部现在过的日子大同小异,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漠南鞑靼人,全都是大明人了!河套连儒学堂都建了十七个!军屯卫所有十一个。

这就是身份认同的建立。

外喀尔喀七部就是个很好的对照组。

干活的确苦,但你也得有活干,王崇古离开宣府大同太久了,忘了草原以前个什么样子,也不太清楚现在草原又是什么样子,所以才会觉得有谋叛的可能。

王崇古对草原的印象还停留在俺答汗时代,那时候针锋相对,现在早就变了,大明京营踏破板升那天起,就已经天翻地覆了。

“不得不说,陛下真的是个雄主,驰道修到河套,修到了卧马岗,就没有再分离的可能了。”三娘子真不是糊弄王崇古,大明在草原有总督有军屯卫所,大明军哪怕是没有骑兵,也能快速部署的今天,离心力已经被遏制了。

皇帝十二年如一日的辛苦,现在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

三娘子描述了草原的变化,等到重开西域那一天,彻底和解的战略,就彻底稳如泰山了。

“那个朝鲜国王被断了一年数次朝贡,还没有入京来谢罪吗?”三娘子问起了朝鲜方面的变化,上一次走的时候,皇帝正教训朝鲜,大明要灭倭的意图,连街上的小孩都十分清楚。

“没有。”王崇古点头说道。

“怪大明,子不教父之过,就是对他们太好了,敲打敲打就老实了。”三娘子如是说道。

户部天下大计,将所有入京的账本审计,发现了一件怪事,那就是地方一面哭穷,一面大兴土木,哭穷可以理解,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但又大兴土木,而且还希望朝廷能够放开约束,让地方自己修建驰道,尤其是以南衙、浙江叫的最凶,看到松江府可以自己修驰道,这种声浪越来越大。

问题是,这银子是从哪里来的?

王国光和张学颜,一直找不到这银子的来源,这次吴善言被人给攻破了府衙,杨廷用一记老拳打掉了吴善言的三颗牙,申时行终于在浙江,找到了突破口,拿到了账本,也让朝廷解开了这个疑惑。

“所以,银子都来自于杂职官?”朱翊钧看着来到通和宫奏闻的王国光问道。

王国光拿出了一本账本递给了冯保说道:“以浙江金华府武义县为例,铁牛门、熟溪三桥、杜家场码头、刘家园码头这些地方都设立着抽分所,万历十一年武义县纳田赋、商税折银不过两万三千两,就这六个抽分所,就有七万余银的抽分,河运、水运、码头商铺厘金等等,加起来有十一万四千两白银。”

“这还是武义县一县。”

县衙的杂职官有两类,一类在朝廷名册上的,巡检司、水马驿、急递铺、道僧会司、惠民药局、县学教谕等等,另外一类不再朝廷的名册上,递运所、闸官、河泊所、仓、库、批验所、铁冶所、税课司等等。

这一类不再朝廷名册上的杂职官,原因错综复杂,比如铁冶所,就是祖宗之法,洪武十八年,太祖高皇帝废官厂与民修养生息,但朝廷要铁科,地方要铁料,这铁冶所就偷偷摸摸的设立了,或者干脆只是在名录上废除了。

所以,地方哭穷,但真的没穷到衙门要维持不下去的地步,把这些个不在名册杂职官废除掉,那才是真的会穷死。

“原来如此。”朱翊钧恍然大悟,感情大明从头到尾,穷的只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