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宿营

火盆中的火苗翻腾,宋宪定定地看了许久,吴承简摸不透他的心思,沉不住气地问道:“宋兄,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宋宪轻飘飘地道:“等。”吴承简一怔:“显达离去多时还未回来,恐怕那小厮狡猾得很,不是那么容易抓到的。”宋宪看着他叹了口气,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帐帘掀起,杨伯走了进来,垂手站在一旁,宋宪瞟了他一眼:“事情办妥了吗?”杨伯恭谨应道:“八百里加急入京,换马不换人,明日便可抵达京城,潘从右私自用兵,形同造反,明日早朝后兵部便能收到塘报,以陛下的性子,潘从右明日晚上或许就要人头落地了。”宋宪笑了笑,指着杨伯向吴承简道:“这才是我要等的消息。”吴承简两颊发热,讪讪地陪笑。杨伯掀开帐帘,两名兵丁抬着食盒进来,两碗热粥和几样小菜:“比不上老大人家里的饭菜,但好歹是口热乎的。”“这样就不错,”刚才的消息令宋宪精神好了起来:“岁数大了,就喜欢清淡的。”接过杨伯递来的碗,向吴承简道:“不像承简,兴致不减当年,不论是美酒佳肴还是女子。”吴承简笑了笑:“人活一世,没有享不了的福,只有遭不了的罪。”宋宪道:“外面都安顿好了?”杨伯道:“曹克攀的部队被打散重编,十人一队,均有我们的人看守,晚上守卫轮流休息,确保安全。”宋宪满意地点点头,着意地看了杨伯一眼:“若不是跟在我身边,你留在军中或许有机会做到显达那个位置。”杨伯眼神复杂地回视着他,与宋宪眼神一碰垂下头:“能跟在老大人身边是末将的福气。”“你是聪明人,该给的老夫一样不会少你的,”宋宪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但没有给你的,或许本就不属于你,说到底还是没那个缘分。”杨伯腮帮子神经质般一颤,低声应道:“老大人给的足够多了。”宋宪收回目光:“曹克攀的人该安排饭食安排饭食,受伤的安排郎中救治。”吴承简道:“有这个必要吗?”宋宪冷笑道:“记住,杀人的刀永远只属于皇帝。”吴承简咂咂嘴:“明白了。”宋宪想了想又道:“把潘从右带过来。”杨伯领命应是,退出帅帐。吴承简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杨伯是个有野心的年轻人。”宋宪不动声色地道:“我说过了,他更是个聪明人。”吴承简道:“往往越聪明的人,野心越大。”宋宪一怔,用汤匙将粥送到嘴中,却迟迟未咽下。帐外,偌大的广场上,被分割成偌干个包围圈。十人团团而坐围成一个圈,守兵手持利刃穿插巡逻。相隔不远则有一个柴火堆,四周更是重兵把守。凡是有人想要解手,必须事先报告,经允许后方可起身,由于每人腕间绑有绳索,想逃跑几乎难如登天。小白躺在潘从右怀中,伤口处草草包扎,鲜血已然变成暗红色。曹克攀坐在潘从右左手边,从怀中将一张饼子递给潘从右:“大人,还热着呢。”潘从右注视着小白蜡黄的脸色,眉头紧锁,小白虚弱地笑笑:“老爷子,我还是不习惯见您愁容满面的,要不我给您讲个故事吧?”潘从右从曹克攀手中将那饼子接过来,撕成一小块塞入小白嘴中:“我听着呢。”小白缓慢地咀嚼,艰难地吞咽:“我有一师兄,平素喜好字画,有时便喜欢扮做卖字的,山脚下摆个摊,每题一个字要一文钱。有一日一个妇人来山上游玩,恰好撞见我师兄,便要他在一把白绢扇上题字,因身上只带十八文钱,便直说要提十八个字。”曹克攀嘟囔道:“这牛鼻子也是钻到钱眼里了。”“我这师兄乃是寄名弟子,放浪形骸,无拘无束,与寻常道士却是不同的。”小白想到了故人,脸上浮现出缅怀的笑意:“师兄当真题了十八个字:美貌一佳人,胭脂点嘴唇,好像观音样,少净瓶。”潘从右忍不住皱了皱眉,这年轻人出言轻浮,别说出家人,便是个寻常男子也不免孟浪了些,只是见小白谈兴正浓,便抿紧了嘴巴没有做声。小白继续道:“这扇子后来被这妇人的儿子拿了去,又恰巧被教书先生看见,问明白此扇来历,那教书先生道:‘被他取笑了。’有心帮主家出气,上山找到我师兄,取出十七文钱,原本想难为一下他,可我师兄不假思索写道:聪明一秀才,文章滚出来,一日宗师到,直呆。”这一次言辞犀利,戳人肺管子。“那教书先生吃了闷亏,却也发作不得,生气地下了山,途中遇到一个和尚,那和尚对我师兄锋芒毕露的性格颇有微词,向教书先生要了十六文钱找到我师兄,和尚会老道,场面颇为热闹。我师兄写的是:伶俐一和尚,好似如来样,睡到五更头,硬。”曹克攀咧咧嘴:“说是诗又不像诗,既不工整,尾韵又不雅。”小白道:“当时我便在师兄身后,听那和尚也是这般说的,补交四文钱,要求师兄重新写过。师兄道:‘已经写上了,怎么抹得掉?不如给你添几个字吧。’执笔写道:硬到大天亮。”曹克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紧跟着兵丁也哄堂大笑。潘从右也忍不住露出笑容,摇了摇头。曹克攀脱下外衣盖在小白身上:“你小子不是出家人吗?”小白笑道:“不入世如何出世?”曹克攀撇撇嘴:“这话说得深了。”小白想了想道:“曹将军,若让你放弃眼前的职位,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你愿意吗?”“谁敢?!”曹克攀一瞪眼,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小白笑道:“为何?”“因为…”曹克攀沉默了,方才几乎是下意识的应激反应,倒没真个认真考虑过。小白道:“只因为你经历过好的,同时也见过更好的是不是?”曹克攀道:“那倒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