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暗战之池 海洋(三十岁生日随笔)

今天我三十岁。☆→頂☆→点☆→小☆→说,

照例,每年的生日,写一篇随笔。而立之年,该写点什么,到今天上午,也还没什么概念,不是无话可写,实在是可写的太多了。不久之前我跟人说,人在十岁的时候看自己,你是十岁时的自己,二十岁的时候看自己,你是二十岁的自己,到了三十再看自己,你会发现,十岁的自己、二十岁的自己加上三十岁的自己,都站在一起了。他们留下那样多的痕迹,分也分不开。

那么,我就有三十年的事情可以写了。

往日里我想尽量写点轻松的,又或者是务实的,不难理解的,但后来想想,今天的开端,写点形而上、假大空的吧。

说三个概念,合并起来,或许便是大部分的我,期间有些古怪的、中二的东西,若看下去,会理解其原因。

其一:

2014年年底,我去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了两个月的学习,其中有一节课,是由北大的戴锦华教授过来讲课,期间戴锦华教授提到一个概念,她说,在文字的源起过程里,中国的文字,是表意的,欧洲的文字,是表声的。这是两者的差异。

戴锦华老师在北大研究的并非语言,她研究的是电影、大众传媒等方向,提到这个概念,应该是因为内容稍稍触及,随意说过去而已。对这个概念我在从前也有听说,讲课结束之后,照例有个提问时间,我初到鲁院,举手提问,问题大概是:文字存在的基本意义,是传递思维。即将脑子里无形的思绪具现化,传递给他人,使他人得以接收,在《三体》和很多科幻作品里,也曾描述过类似蚂蚁家族那样的整个族群由一个母体统治的族群,并且认为那是生物进化到高点的一个途径。我们的文字,直接以图形表达意思,而西方文字,先将意思化为音节,再用图标表达基本音节,进入脑子以后,通过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做译解,这样是不是多经历了一道工序。这两种发展的分歧,有没有什么客观因素。和发展的必然性。

这个问题是问得有些乱来了,因为与戴锦华教授的课程内容无关,只是在边角料上挑了一个话题来做引申,戴锦华教授当时还愣了一下,然后说:这可能没什么必然性。

我问:可能只是意外导致的差别?

她说:嗯。

关于这个问题,后来我有很多的想法,但在这里并不讨论,我之所以说出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个问题看似随意。但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随时随地都在脑子里转。

语言文字对我来说,最具魅力的一项,为思维的传递。

我三十岁,没有读大学。写网络小说,至今也算不上真正的被社会所肯定了——当然,我去鲁院学习过,参加过几个不大不小的会议,我没有入作协。我的成绩,也只在小范围内有传,我也只是一个不上不下的网络小说作者,但如果你一本正经地问我:“你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我可能会回答:“我做传递,思维的传递。”

《圣经。旧约。创世纪》里有一个神话,我一直很喜欢,在古代,因为人类没有语言分隔,无比强大,同心协力,他们一同建造了巴别塔,试图夺取神的权威,神没有毁灭他们,只是让他们所有人开始讲不同的语言,然后人类陷入互相的猜忌和战争中,再也没有能够团结起来,巴别塔因此倒塌。

这真是无比简单又无比深刻的哲理,人类的一切分歧和问题,几乎都来自于彼此思维的不透明。我在二十七岁的随笔里写过野猪和道德的关系,在利益、道德、欺骗这个三角上,欺骗来源于此,由此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所有的喜剧和悲剧,所有的规则和现状。

语言文字是补完人类的最重要途径,它用于传递他人的想法、意图,承载他人的智慧,无论是对科学规律的认知还是对人生的感悟,我们都可以通过文字进行积累,传递给后人,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而未必需要一件件的去经历一遍,由此,当他们经历同样的挑战,也许会做出更好的选择,拥有更好的人生。

人类社会,因此获得进化。

从我在二十岁出头的时候第一次在村上春树的书里接触到“文字具有极限,不可能表达全部的思维”这个概念后,几乎像是豁然开朗,此后十年——大约不到十年——我孜孜不倦去思考的,便是如何将思维转化为尽量准确的文字,我丢掉华丽的连我自己都不明白的那些不必要的笔调,留下简单的枝条,再将叶片变得繁盛,再进行修剪,如此一次次的轮回。到如今,在我继续修剪这种笔调的现在,我三十岁了。

有人觉得我的文笔不错,有人则不然。当然各有其理由。

其二:

说说我的性格。就我本身而言,我存在极大的性格缺陷。

这样的性格缺陷,源于在接受教育时,经历了错误的顺序、进行了错误的构架。启蒙的时候,爷爷教给我的,是非常正确正直的思维方式,后来我读鲁迅,念书的时候,我在作文上模仿鲁迅的笔调写东西,我的文笔不好,老师说我思想也不好,我很疑惑地想,我在抨击坏事,为什么思想不好的反而是我呢?想通之后,这便是最初的分歧和格格不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经历了这些。

接下来我经历的是一个急速变革的年代,曾经有一个读者在书评上说,我见证过当初那个时代的余晖,确实,在我小的时候,我见证过那个变革尚不剧烈的时代的余晖,而后便是剧烈的变化,各种观念的冲击,自己建立的世界观,却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再然后。由于家庭的困境,我放弃了大学,在我放弃大学的时候,知识在我脑海里也不再拥有重量,没有重量,就没有敬畏。我随意地拆解一切,于是,所有正统的知识,都失去了意义。

我时常跟人说,所谓“意义”,来源于“仪式感”,我们小时候过家家,大家都很一本正经地商量碗筷怎么摆,人怎么就坐。喂饭怎么喂。我们清明节扫墓,跪下来,怎么跪,磕几次头——对于纯粹的唯物论者来说,这些跟鬼神有关吗?没有,他们只跟我们自己有关,当我们一本正经地这样做了以后,会产生“意义”的重量。

在最简单的解释里:当我们为一个事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之后。我们心中会自动说服自己,做的事情。是存在意义的。

所以后来,一旦有些不想念书的书友跑来问我,要不要读大学或者继续学业的时候,我都会劝他们继续,不全是为了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让他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感受到他们自己做出的付出,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东西,然后他们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我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进入了社会,然后我失去了一切敬畏。我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可以用基本逻辑结构的,而我的脑子也还好用,当我遇上一件事情,我的脑子会自动回到几千年前甚至几万年前,从原始的社会构筑逻辑,然后一环一环地推到现在,寻找这件事情的所有成因,若能找到原因,脑子里就能过去。一如我在三年前说的野猪的故事,道德的成因。

有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可能有着某种叫做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精神病,这类病人以逻辑来构筑感性思维,在我最不擅长与人交流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试图以逻辑来形成一套跟人说话的准则……

毫无疑问,我尝到了苦果。

若只是存在上面的几个问题,或许我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的写东西。半年以前我看见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出色的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敏感,对于一些事情,别人还没感到痛呢,他们已经痛得不行了,想要忍受痛苦,他们不得不幽默……

我常跟人说我毫无文学天赋,但大概敏感的素质是具备的。我有时候看我们八零后,走入社会之后,不知道如何是好,改变自己的三观、扭曲自己的精神,在挣扎里,没有人知道这些有什么不妥,直到某一天——大部分人——将金钱权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视为成功的准则,不断地追求,追求到了的人,又觉得不满足,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却是掉了,人们开始怀念曾经的青春啊、年少了,倒是导致了一大批《匆匆那年》的流行,但回过头来,纵然金钱权力无法给自己满足,也只得继续追求下去。这里有些唱高调了,对不对?

有时候在试图解构自己的时候,解构整个人类族群,放在整个地球甚至宇宙的时间上,然后看见风沙卷起,一个偶然的瞬间,画出了漂亮的图案,我们产生所谓的智慧,我们适应世界,改变世界,到最后毁灭世界,终将灭亡……找不到可以永恒存在的意义——这里又显得中二了,对不对?

若是我十八岁的时候,想到这些,我的三观尚未完整,那确实是可以改变的中二情绪,到我三十岁的时候,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那就是动真格的了。

这段东西,可能是关于终极的虚无主义命题,我其实不太想跟人探讨。普通情况下它中二度爆表,羞耻度爆表,提一下它,也是为了走进第三点里。

陈述完这两点后,我们走进第三点里:说说网文。

写网文很多年,虽然在去到鲁院的时候,我坚持文学并无传统和网络的区分,但事实上,确实是有的。有的称之为传统文学和通俗文学,有的称为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我们姑且认为有这样的分割。

我写书很认真,至今我也敢跟任何人理直气壮地这样说。曾经有过作家的梦想——至今也有——只是对于作家的定义,已经有些不同了。

两天以前,湖南省召开了据说五年一次但这次隔了十年才办的第六次青年作家大会,我过去参加,碰巧湖南经视的记者采访,当时也没什么腹稿和准备。我是网文代表,说到网文的时候,我说,如今的网文或许不是文学的未来,但它的中间,包含了眼下走入困境的传统文学所缺失的最重要的一环。

它们是:吸引力、说服力。

我以前定义文学。习惯性这样说:传统文学侧重的是对自我精神的挖掘和思辨,网络文学侧重的是传递和交流。

在这个定义里,传统文学对自我进行深挖,它的深度,决定了高度,即便有很多人看不懂,思想境界高的人能够看出它来,他们在一种很高的地方进行交流,我并不认为他们没有价值。恰恰相反,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人类发展中最为闪光的珍宝,我心悦诚服。

而网络文学,更在乎研究的是,我们脑子里有个东西,如何传到读者的心里去。在网文发展的这些年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手法。当然,有好的有不好的。有良性的有不良的。网文,毕竟还是个良莠不齐的学科。

在鲁院学习的时候,有一天,无意中跟一位老师在路上遇见,聊起关于分歧的话题,对方是个很好的老师。但对于网络文学毕竟不甚了解,说起一些事情。我当时好像是说:我见过很多作者,他们赚不到钱,为生活所迫,当他们想用文字赚钱的时候。他们会一头钻进跟以往最极端的一个方向上去,将他们原本的思辨,全都放弃了。人都是会这样走极端的。

对方说:但我们确实有很多作者,都是在这个社会不断下滑的风气里坚守着的,他们不是为钱,他们尽力地抵御了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的那些思辨,对于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没有……

我当时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冲击,导致精神文明的下滑,十几亿人受到的影响,难道说一句“尽力了”,就可以交代过去了吗?或许有这样的坚守的作者,一个两个,都是可敬的,但是这三十年来,整个文学圈的颓弱无力,难道不是有责任的吗?

文学才是精神文明的发端哪!

我没敢说。

前天的采访里,我提到最好的文学,籍着问,最好的文学是什么,我其实没有太具体的概念,说:能让人的精神真的得以圆融,当我们说:“你的生活里不该仅仅为了钱和权。”人们会真正的相信,它能拥有真正的说服力,它能寓教于乐,感染最大众的人,而不是说完以后让人觉得在唱高调,它能为一个人重塑三观,能将前人的经验真正的留给后人……

我说了一些,但当时没这么有条理,恐怕新闻上也看不到吧。

科技将不断发展,在科技中,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区别,理论科学站在顶点,它赚不到太多的钱,但可以得诺贝尔奖,当它们取得突破,应用科学——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衍生出来。

精神不会大幅度的发展,关于精神的顶点,或者无限接近顶点的状态,几千年前就出现了。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当我们理解了世界上的许多东西,并与世界取得谅解,我们精神得以圆融,不再痛苦,能够平安喜乐,却又不是消极的麻木。那就是精神的顶点,只是在每个时代,遭遇的事情不一样,在每一个生命只有区区数十年的人身上,为他们编织和塑造三观的方式可能都有不同,最终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可能寥寥无几,但在每一代,这可能就是我们追求的顶点。

文学之中亦有一个顶点的类型,它们是理论文学,我们探索每一种笔法的运用,探索每一种新颖的写作方式,有启发性的手法,对于精神塑造的探索。这样的东西,可以得茅盾文学奖,或者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之下,应用文学在它们的基础和启发上,挖掘自身的精神深度,以文字塑形,传递给他人。传统文学和网文,皆在此范畴,有高深思辨者,研究的传递太少,网文的探索传递者,却往往缺乏思辨。

这已经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读书的大国家了。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大量的问题。曾经我是个倾向于公知思维的人,我向往民主这种状态,到这一两年里,我想,在如此快速的发展之中,维持着这个国家。回到世界第二的舞台上,如果从历史上来说,眼下这段时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中兴盛世吧,我心里的某一部分又开始为这个国家觉得自豪,某些状态又回到五毛的位置上,至少有一部分,我们是可以肯定的,而我仍向往民主。只是对于民主的向往,更加复杂起来,民无能自主,谈何民主?

但无论如何,精神发展,仍旧处于低潮之上。

这当然也是有说法的。要正确塑造一个人的三观,是有一套方法的,在古代。儒家的方法持续了许多年,他们有了许多的既定经验——我们且不说儒家最终的好坏。但要将某个人培养成某个状态,他们的方法,已然延续千年——五四之后我们打掉了框架,新的框架,建立不起来,怎么去培养一个人。没有成熟的体系。

就如同我学鲁迅一般,我确实看见有些人不好啊,有坏人啊,为何我将他们指出来,我竟然成了思想不好的那个了呢?老师固然会说。我为了你的考试和将来好,但如此一来,精神体系的塑造过程,也就出问题了。

我们便时常在社会上,遇到种种格格不入的东西。

我们付之一笑,视若平常,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点点滴滴的渗入你精神的细节里。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在飞机上聊天,他是土豪,但是说:“我最多的一个月,收入四百五十万,但我还是觉得不踏实啊,我只能赚更多的钱,但赚多少才踏实呢?”

一个月四百五十万,仍旧不踏实,对一些人来说,这是无病呻吟了吧?矫情了吧?但我想,这必然不是钱的问题了,他未必不知道,但仍然只能继续赚钱。

无论贫穷或是富有,我想,我们这一代人里,都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失,我们去追求某种东西,但最终,追求的东西,都无法告慰我们自己,只有在最后的时候,我们感到焦虑和生活的重压。

我想将我自己的问题归结于三十年来文学圈、精神圈的无力上,在最好的期待里,我生活的环境,应该给我一个圆融的精神,但我确实无法指责他们的每一个人,我甚至无法指责文学圈,因为我们之前的损毁是如此之大。但如果摆在这里,当传统文学圈不断贫瘠缩水,他们讲的道理,越来越无法打动人,我们只说“有人坚守”“尽力了”,下一代人的牺牲,如何去交代?

既然拥有那么多的好东西,为何不去自习研究一下娱乐,研究一下传递,在不妥协的情况下,尽量的感染更多的人呢?

前段时间,不知道清华还是北大,有一位研究网文的教授带的学生在网站发文,一段时间以后不过数百点击,俗称扑街,他们大为诧异,一些新闻稿上表现出“我竟不能写好网文这种低层次东西”的态度——当然,或许不是学生本人的表现,新闻稿挑事也有可能。但他们的基本态度,原本就错了,若大学里能够真心的将娱乐和内涵视为重要性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文学因素——我说的是真心宣传,或许不到十年,眼下的网文圈将不复存在。

不过,对于上层人来说,这又是一个危险的事情,站在娱乐的一边,又或是站在内涵的一边,或许都很平常,唯有站在中庸一项上的主张者,也许最容易受到打击。

然而这是十四亿人的社会,十四亿人的精神贫困,人们嘲笑家庭主妇看肥皂剧,却从不主动去改变她——认为这个无法做到。拥有高端精神层次的人们高高在上,仿佛等待着有一天这些家庭主妇忽然喜欢上他们的东西,有可能吗?人们走出学校以后,不存在任何学习的强制性了,精神贫困,也能过一辈子啊,只是某一天忽然觉得有些事情缺失了而已,世界变坏了而已,另一方面,甚至于学校,在塑造人精神的强制性上,都几乎等于零了。

教科书上的道德文章,对于如今的学生,到底有多少能令他们心悦诚服的感染力呢?我有一天帮朋友看一篇论文(朋友不是作者)。其中一段如下(不用仔细看):

“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的最高层,起着指导作用,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及水平,往往成为衡量该国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标志,也是该国科学技术、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的象征。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关键取决于该国科学技术水平,同样。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该国教育发展的规模、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因此,提高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我不是要说这篇文论有多大问题,但确实有一点让我颇为在意,这或许也只是作者的疏忽,但是……精神文明在哪里?我们谈论高等教育的时候,为什么侧重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只字未提呢?

如果用这样的论文来以偏概全,我就过分了。但有一点其实是明显的。高等教育对精神文明的塑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我的那个朋友学的科目跟教育有关,我跟他谈这个的时候,就说,我们的教育,恐怕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问题当中,知识的普及其实并未导致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因为在古代,教育二字。是要塑造人生观的,要教孩子怎么做人的。如今呢。知识的泛滥导致权威的消失,一个十岁的孩子说一句中二的话,放在网络上,会有一万个同样中二的人过来,抱团取暖。权威消失、正确也就消失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任何观念。都不会得到修正的机会,一个分歧的观点,人们想坐哪就坐哪,不用思考,必然有一万个人陪着你坐。这样的人。长大会怎样呢?

而我成长的后半段,也是这样的。

学校只能传授知识,没有了塑造人生观的力量,社会就更没有了。原本可以用来塑造人的那些思辨和经验,悬在最高处,为何不能将它们加上娱乐的一部分,将他们放下来,就像加了鱼饵一样,去吸引人呢?

于是到后来,我不再想去当那样的传统作家了,对于研究理论的,我仍旧敬仰万分,但在其它方向上,我想,这一辈子的方向,也可以在这里定下来了,我就一辈子当个媚俗的网络作者,做这吃力不讨好的结合探索吧……

如果到三十年后,有人说,我的精神被这个世界塑造成这个样子,你们是有责任的,我也只能说,作为十四亿分之一,作为想要学鲁迅的一个写手,我也尽力了。

说完这么冗长的一堆废话,有许多人要烦了,或者已经烦了。但无论如何,三十而立,这些或中二或傻逼或异想天开的东西,是我因何而成为我的思维根系,是我想要留在三十岁这个节点上的东西。

回到最初。

我三十岁,生活有好有坏,我仍旧住在那个小镇上,我写书,时常绞尽脑汁,时常卡文,但因为有书友的宽容和支持,生活终究过得去。身体不算好,偶尔失眠,辗转反侧。若在卡文期,生活便常常因为焦虑而失去规律。镇子上房价不高,我攒了一笔钱,一个月前在湖边买下一套房子,二十五楼,可以俯瞰很好的风景,一年以后交房住进去,我的弟弟,就不用挤在家里原本的阳台上睡了。

我偶尔出去散步,若码字顺的时候,还能跑步锻炼身体。有时候有一两个朋友,有时候没有,我最常做的消遣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大片,虽然开在小镇最热闹的步行街,但电影院里很多时候还是包场,幸好我对于恐怖片并无兴趣。由于整个生活圈子只在步行十五分钟的距离内,我还不会开车,也不打算学车买车了,就这样吧。

我对于朋友,时常不能真诚以待,因为脑子里念头太多,用脑过度,接触少的人,常常忘记,今天有人打电话祝我生日快乐,原本也已经是聊过多次的人,我竟没有存下他的电话号码,名字也忘记了。这样的情况可能不是第一次,有时候第一次见面打了招呼,出门见面又问:“你是谁。”往往尴尬,每感于此,我想最为真诚的办法,只能是少交朋友,于是也只好将生活圈子缩小,若你是我的朋友,且请包涵。

当然,关系牢固一点的朋友,也是有的,有时候会一块出去旅游,放松、散心,但从不赶景点。不愿匆忙。

如此一来,似乎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了。

相对于我玩着泥巴,呼吸着水泥厂的烟尘长大的那个年代,许多东西都在变得好起来。我时常怀念,想起损毁的人生,在偏激和偏执中养成的一个个的坏习惯,但这一切都无从更改了。

所以,与其长吁短叹、顾影自怜……

不如去做点什么吧。

此致

——

敬礼

愤怒的香蕉。

于三十岁生日过后的凌晨。(未完待续。。)i527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