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恨其不争

蜀国,镇北王府。孟玄玉坐在石亭内,一身白衣,风神隽永,手指拂琴,动作优美,琴弦声音鸟鸟,婉转悠扬。他洁白如羽的身形,与身后的石亭荷塘,构成一副完美的画卷,仿佛人在画中动,充满了一种脱俗的气质。这时候卫英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封密函,靠近了石亭,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打断主子的抚琴雅兴。因为按照往常殿下的心性和规矩,在他抚琴的时候,最讨厌被人打断。而且他经常调教手下,遇事不要慌,镇定自若,不可自乱风度和阵脚。所以,卫英没有敢直接上前打断,但此密函可能关乎到苏辰公子的消息和安危,他也明白苏辰对主子的重要性,时刻在派人关注着苏公子的动向。因此,他到底是要稍等片刻,不打扰主子弹琴,而立即打断主子交上重要消息,这让卫英一时有些犹豫了。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命题啊!孟玄玉抚琴的时候余光瞥了一下,看出了卫英整个人的矛盾状态,又看到他手中的密函封漆颜色,顿时止住了琴弦,一双明眸望过去,盯着卫英问道:“可是从江南唐国金陵送来的密函,是有苏辰的消息吗?”卫英听到主人询问,立即拱手,恭敬道:“回殿下,的确从江南唐国发来的飞鹰传书,应该是有关苏公子消息的密函。”孟玄玉顿时无心弹琴了,直接说道:“拿过来。”“是。”卫英现场打开封漆,上前递过去了。孟玄玉略有焦急地接过信函,抽出小巧的纸张,然后聚精会神仔细阅览。这些日子,他已经得知唐宋在谈议和之事,似乎大宋对苏辰的才华也十分在意,打算讨要苏辰,北上汴京,作为议和条件之一。这个消息是半个月前他接到的,对此高度关注,很担心苏辰会被唐国皇室牺牲掉,作为人质交给宋国,作为交易筹码,从此成为蜀国的敌人。因此,他一直派人紧密关注这件事,此时孟玄玉拿到信函,浏览过后脸色一变,眸子里透发着一股怒气。“岂有此理!这江南唐国皇室,也太无情和软弱,竟然过河拆桥,毫无尊严,为了议和,自毁长城,把苏辰这等人才,竟然当初交易筹码,送给了敌国。此消彼长,一旦再有战事,那么江南唐国,便指挥加速灭亡。”孟玄玉冷哼怒斥。卫英曾听过殿下分析过这其中的要害和得失,这时见主人义愤填膺,似乎江南唐国已作出了决策,也跟着说道:“若是江南唐国真的这么做,那真是鼠目寸光,毫无血性,无能透顶了。”孟玄玉点头道:“我巴蜀之地,兵力不过十万,利用天险,数次击败大宋精兵。未被灭国,就是因为有苏辰的帮忙,调动了一些将士的积极性和血性,保卫成功。倘若江南唐国能像我蜀国一样,上下一心,团结抗敌,重用合适的人指挥大局,绝不会被大宋所灭,因为宋国已经调动了目前能用的兵力,但是东西两路展现,都已经被卡住。北汉又在联合契丹,蠢蠢欲动,不久就要威胁宋国的边境。只要唐国能再坚守一年,宋军必然退去,而且还会元气大伤,争取到数载的和平时期。只可惜,唐国皇室的皇帝李煜,软弱无能,没有骨气,才会做出这等鼠目寸光的选择。”卫英在旁边点头,也觉得殿下说的很有道理。只是相隔千里,他们暂时也帮不上忙。这时候,孟玄玉在信函内看到了一篇文章和一首诗。这是苏辰在离别金陵前的那几日,所写的《六国论》和《琵琶记》。孟玄玉看完之后,接连拍掌,面露惊叹之色,大赞道:“写的太好了,尤其这句:以地事秦,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正是当年六国与秦的关系,也影射了目前各方诸侯国与宋的关系。我们现在便是如此局势,如果不能同心协力,进行对大宋的抵抗,那么将会被宋国逐一消灭,谁也逃脱不了。“而且,越是畏惧、贿赂,则会让大宋愈发的强大,到时候,谁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因此,我们要达成共识,各方诸侯当自强,不能对宋国,进行屈服,否则谁也没有好下场。”“殿下说的很对!”卫英在旁称赞。孟玄玉说道:“不是我说的对,而是在苏辰的文章里,已经写的明白,立即找府上幕僚,让他们亲自抄写这篇六国论,然后在蜀国内发散,就说是江左苏郎最新文章,也让我蜀国的文人才子,和士大夫们都学一学。”“好主意,免得他们不懂事理,畏惧大宋,主张投降!”卫英在旁附和。孟玄玉站起身,露出担忧之色,甚至有一些焦急,说道:“苏辰已经被唐国交出去了,按着密函送出的时间,苏辰应该在两日前离开金陵北上。以苏辰的才能,或许别人不知,但你我则心知肚明,有他在,可挡十万大军。如果蜀国能得到此人,再利用天险,便可以固若金汤,他犹如三国卧龙一般,那是我巴蜀振兴、挡住大宋以后的进攻,至少能给我巴蜀带来几十年的关键大才,所以,咱们必须带人,途中去劫人。”卫英露出惊讶道:“殿下的意思是要带人去宋地,伏击大宋使节团,夺取苏辰?”孟玄玉说道:“不错,我们带一些高手,前去截杀大宋使节团,然后将苏公子带回巴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以前碍于苏辰跟唐国的关系,我们无法强迫他留在蜀国,但现在唐国已经将他出卖,苏辰定然也十分失望,对唐国没有了归属之心。那么,我便可以将他接来蜀国,是一件大利于蜀的事。”“有道理!”卫英听完也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值得冒险。孟玄玉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连他自己都内心激动,一旦把苏辰接来巴蜀,从此每日相见,可以跟他讨论治国大事,讨论兵法知识,可以和琴赋诗,文武皆可,想到这里,孟玄玉嘴角溢出一丝笑容,童孔内充满兴奋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