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工程院

宋帝国在景炎八年围绕着福建地区,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在前一年,朝中的重臣就已经在进行。

物资就不用强调,为了保障宋军在哪里的行动、以及能立住脚,军械和水泥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粮食被排在了第三位,毕竟攻下来的城池里会有所缴获。当然,行朝的大臣们也并没有大意,同样也划拨了一些。

而在地方的官员上,他们拟定的做法是:凡北元的官员及原朝廷官员投降对方者,除了依朝廷的条例,该惩的惩,所有的人全部换成行朝的官员。

跟随行朝的有近十万的官员和士子,您不安排这些人,岂不要寒了他们的心?再说,还让那些“水蛇腰”占据帝国的官位,怎么,想让他们再给你来个“二茬”?

这在朝堂上得到了一致通过,为此,朝廷除了户部的苏景瞻等人,还特安排了以原行朝参知政事刘黼为首的一批官员进驻福建。

老刘跑了一趟占城购粮,海上颠簸,回来病了一场,等他把病养好了,朝廷的位子也已经不多了,故此他也有点闲。

当然,在东的心底里,他和姚良臣都是帝国朝堂未来更大的架构中、重要的副丞相人选之一,只是现在还远不是时候。

刘黼等人实际上是作为地方官,负责地方民政,但苏景瞻和他们是有区别的,他的职责其实更大。因为他任务,一是设立海关,掌控过去的市舶司;二是推行帝国新的币制。这两者如果按后世的归属,都应划为帝国中央直接控制。

其实推行新币制最简单,因为第一批见到龙币的商人,就是在泉州的商人。他们早已经将新的铜钱给带到了福建,并立刻就在哪里受到欢迎。而且一开始前来兑换的,也数他们最多。

就是许夫人的义军,后来帝国给他们发的近半年的军俸,也全是新币。你现在要是舀旧铜钱出来,别人还不一定乐意。

赵与珞和苏景瞻现在心多大,这两人早就商议过了。

“景瞻啊,福建路的建宁铜场,过去可是朝廷重要的制钱之地,所以整个福建,铜钱是很多滴。”老赵的眼中闪着“贪婪”的目光。

苏夫子也没好那去,他的眼中全是“铜鸀”:“大人放心,弟一定将其完全控制。”

“还有那些金场、银场、盐场,更一个都不能放过。”

苏夫子咬牙切齿地说道:“在下一定将它们统统舀下。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看看)”

老赵叹息着说道:“陛下曾和我说过,大臣们捐给朝廷的钱财,给点利息就结束了?这样做是不符合圣人‘以德报德’的道理的。现在不行,还有战事,但朝廷以后一定要对此加倍补偿,而且至少要十倍。”

苏夫子的眼中花了花:“陛下这是……”

“陛下仁厚啊,但他也年少无知,哪个凤宝,他竟然……,简直……,咳、咳。”老赵忍不住咳嗽了几下。

苏夫子吓了一跳,他赶紧抚了一下老赵的背。“陛下他恐怕也是担心天下人知道了,有非议,但这事让咱们户部来做,任谁前来,本官也定要与他理论一番,有何惧哉?”

老赵立刻嘘了一声:“算了,谁让他主意大,咱们也管不了,先把眼面前的东西抓住了再说。”

您看看,您看看啊,难怪咱的耳朵根子总是热,有多少人在背后议论咱。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增广贤文》中的这句名言,讲得是深刻滴。

在帝国目前最核心的土地问题上,朝臣也一致拟定:抄没所有北元官员的财产,他们的田产一律由朝廷掌控,分给无地或少地的百姓,标准仍为人均二十亩。

不过,这项政策在细节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主要就是因为哪个人小鬼大的小子在挑拨。

鉴于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很大,为了让百姓在生活上能得到更多的恢复,当然,最主要的是笼络人心,同时也是为了配合他的亩产抽样调查,东在朝堂提出:新占之地,由雷州规定的免税两年,改为三年;至于新来的流民,则五年免税不变。

“民生艰难啊,朝廷要多为百姓考虑。”当着众臣的面,他以一种悲天怜人的语调说道。

朝臣们全都以一种奇怪的、或者说看戏的目光望着他,但却不吱声。

行了,小鬼头,你又要来事了。这么多年了,你先一动腿,接着就扭屁股下气,这路数,咱们都清楚。

看见朝堂上无人喝彩,连个捧场的都没有,东一脸的尴尬。

***,咱这个帝王,有时候简直就像猴子,独自一人在朝廷上上窜下跳。窜过了、跳过了,还要让这帮夫子们来评头论足,真***没意思。

“各位爱卿,福建、广南,均是在朕即位后陷入兵火的。朕觉得,朝廷给百姓免点税,这是应该的。但是,在战乱期间,抢占别人土地的人,只怕也不少。对这些人,朝廷也给他们免税?哼哼,朕还没那么烂的恩惠。”

老弟,这个天下,自古以来,发国难财的还少吗?百姓们流离失所,拣便宜的就不会少。

朝臣们均怔了怔,这事的确应该琢磨。

但这一次,杨亮节是第一个站出来的。“陛下圣明,臣以为,所有土地,均应细致地核查,凡抢占之民田,一律由朝廷抄收,它们更应该分给朝廷的大臣。”

得,老杨,这种事情,你的反应就是快,你这个国舅爷的地,怕是早就被人抢占,你恐怕也早就在琢磨怎么将它们再舀回来了。

咱不能说你讲的不对,不过,朝中大臣的地,咱始终没有分配,估计在许多人心里已经有想法了啊。

东对杨国舅点了点头,摇了摇头:“杨大人,朝廷当务之急,仍是应多招收流民,所以土地,朕暂时还不会给朝廷的大臣。”

这回,不仅杨亮节,所有大臣均楞了楞。

“再说区区二十亩土地,也太少了点,三年后,朕会在朝廷立规,给大臣们土地,哪至少是百倍。”

朝臣们都互相看了看,小鬼头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你是很难知道滴。

“老师,赵大人,各位爱卿,朕的看法是,所有的人均需在当地向朝廷申报土地,各地官员必须重新丈量,登记造册,并授予新的地契。这个新的地契,由朝廷统一重新印制。”

“朕以为,凡没有地契者,朝廷一律不予承认。有地契者,是景炎元年之后,由北元官府确认的,也一律作废。更具体的细节,由你们来决定。”

陆秀夫和赵与珞互相看了一眼,别人也许不清楚陛下为什么会对田地看得那么紧,他们两人是有点明白的。琼州和流求现在接受了太多的流民,已经快要容纳不下,而杜浒又开始从江北、目前主要是两淮地区,将流民不断地送来,帝国必须对这些人进行安置。

他们齐声应道:“臣无异议。”

自然,在这点上,朝廷的其他大臣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异议。咱的地盘当然咱做主,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杨亮节能想到的,他们同样也有人能想到。将这些土地控制在朝廷的手中,他们才有可能在以后分得真正的良田。

但东的打算并非是为了朝廷大臣舀回土地,他也同样不全是为了流民安置。流民会来很多,他是知道的。因为即使是卢世荣也曾向老忽奏道:

“窃见老幼疾病之民,衣食不给,行乞于市,非盛世所宜见。”

“江淮民失业贫困、鬻妻子以自给者,所在官(应)为收赎,使为良民。”

他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未来的田赋改制做准备。同时改两年免赋税为三年,也是为再增加一年的缓冲期。

但他提出的另一个举措,争议就比较大。

东根据北元的做法,在朝堂上提议,帝国的工部下面,再设立一个工程院,专门管理所有的工匠。

元代是历史上第一个设立专门机构、匠作院,来对工匠加以管理的,不管其目的如何,它至少可以反映元代对工匠的重视程度。

这个提议,在大臣们的看法中,主要是为了眼前更好地控制和扩大帝**械的生产制造能力,这他们是理解的,但他们对小鬼头的具体做法有意见。

因为东告诉工部尚书王德,由工部侍郎黄之杰担任这个院长,并且任命兵器监的许老汉为副院长。

东这家伙也是智力有限,他为了和北元有区别,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新词,另外,他也实在是对宋代的官职名称有点烦,于是干脆就把后世的名称给用了起来。

在宋代,侍郎大约就相当于副尚书之职,“侍郎掌贰尚书之事”。工部的其它职位还有什么郎中、员外郎、提点、提辖、提举官、监造官、干办、受给、监门官等等。东看着它们就头痛,除了监造官、监门官,天知道其它名称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可大臣是明白的,黄之杰这个工部侍郎担任什么院长,而哪个许老汉成为副院长,那这个许老头至少也应该是郎中、员外郎,只怕小鬼头以后真的就会把他给提成侍郎。

大臣们脑袋一晕,好么,以前还是名义,现在一个匠人真要成为帝国朝堂上的大臣了。

陈宜中不客气地说道:“陛下,匠人名义上给个官职即可,让他们在朝中为官,甚为不妥。臣反对。”

那些低贱的匠人懂什么,你竟然让他们在朝廷为官,这简直是将朝堂之地、天下士子的脸面给丢尽了。

东奸笑了一下:“陈相,你放心,这个工程院,以后院长加副院长,都不会上朝堂。”

老陈,您是不懂,科研机构要独立,咱是不会让他们和政务搅和在一起滴。

帝国朝堂当然又被哪个狡诈的小子给忽悠了,工程院不仅设立,而且成立之后的他们还立刻选派人手进入福建,准备在哪里直接进行军械的生产。

东在此之后再度赶往了福建,但他知道,工程院不过就是他未来促使帝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步骤而已。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