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灭国!除倭国之名!吾皇万岁!

全面战争的开始,由在大明压力下破天荒合流的倭国南北朝共同阴谋下发起。

到战争的结束,却始终掌握在数万磨刀霍霍的明军手上。

倭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然而,当明军将水师战船上装配的新型火炮,从海上搬到陆地上后,所有的一切都在火炮无情的轰鸣下粉碎。

战争一开始的形式,是人与人的搏斗。

到了后来,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搏斗。除了人,各种更新更强大的军械,逐渐的成为了战场上拥有决定性因素的存在。

如今的大明尚不曾掌握真正的战争收割机器。

但是全新铸造的开始走向合金的炮管,可以承受更频繁次数的射击。炮弹拥有着更大的杀伤力,射程更远。

或许,九边塞外的前元余孽,还能凭借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骑术,用高速机动来躲避明军火炮的攻击。

但倭人不行。

斜阳西照,天边橙黄的夕阳,今天透着一份妖冶的猩红。

一道道的黑烟,自地面升起,飘浮到半空随风散入云烟之中。

远方的山林,着了山火。火焰被风推动着,不断的向着山岭深处渗透。空气中,传来了树木在烈火下的轰鸣声,山也好似是要被灼烧的烤裂开。

几匹血淋淋的低矮倭马从染火的山林中嘶鸣着奔出,血水撒了一路,马身皮开肉绽。

倭马在山林外的旷野上奔走了一段距离,最后哀鸣着倒在了地上。

一旁高低起伏的地面上,是潺潺的流水,进了些才会发现是那殷红的鲜血在流动。

血流上撒着夕阳,倒影着斜插在地上的旗帜。

旗面残破,随风而动,却显得无力不堪,犹如那渐渐老去的人,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

倭马的哀鸣声渐渐的小了,走远了的山火也只是将光投射了过来,天空中飘过的风安静了下来。

只是,被无数血流布满的旷野上,一道道低沉的声音却在不时的响起,是残存的刀剑声和人类痛苦的呻吟声。

牛大富隶属东征大军,步军前营第三千户所第四百户总旗官,御下小旗官五人,兵丁五十。

作为合共五十五人的头头,牛大富只需要对顶头上司百户负责,接收百户下达的命令。

如今,牛大富接到的军令就是带着自己的麾下,一直摸排到战场最边缘。

“要是有倭人还没死透怎么办?”

“我军军粮不足,尚未运抵,尔等当以全军生存为重。”

这是不久之前,牛大富和百户之间的对话。

百户是新上任的,听说是从讲武堂里出来的武生。

牛大富不知道百户的名字叫什么,只知道百户让人都称他为常百户。

常百户很年轻,肚子里有不少墨水,这就让牛大富很头疼。

什么叫做我军军粮不足,要以全军生存为重?

明明军粮是随着东征大军,一船一船运上岸的。

但既然常百户说军粮不足,那大概就是军中没有余粮去收留那些还没死透的倭人了。

既然没有死透,让他们死透就能解决问题了。

“噗……”

牛大富脸色冷漠,手中的长枪抵到前方,探入刚刚躺在地上动了一下的倭人胸口,胸腔里顿时发出一道声响。

早就被染红了的枪头从倭人的胸口抽出,艳红发深色的鲜血就像是泉水一样的涌出来。

跟在牛大富身边的一名士卒,立马提着刀上前,将那倭人的左耳割下来,收进一只血淋淋的布袋子里。

大明复行军功爵之法,累军功以晋,自是要有凭着的。

割人头的法子,虽然豪迈,可放在如今太过残暴,最主要是不方便。

割耳朵装袋就方便了,且同样不易蒙混。

士卒替总旗官装好又一只耳朵,心里默算着如今这沉甸甸的袋子,够不够让总旗官升到百户官。

牛大福却不曾想及此处,而是盘算着自己得要有多大的功劳才能得一个进讲武堂的机会。

眼光和格局,于此处便有了差距。

只是右近前忽的传来一阵嘈杂。

“小虎子,小心!”

“这帮该死的倭人,跟踏马的鬼一样。”

一名小旗官愤怒的嘶吼着,原本平整的地面忽的掀起一阵尘土,三名满身灰土的倭人持刀窜出,倭刀已经是扎进了那叫虎子的明军士卒胸口。

“手雷!”

“用手雷!”

小旗官怒吼着,眼睁睁看着小虎子还带着上一刻收获一级军功后满脸笑容的倒下。

手雷,其实在明军中正式的名称是手丢雷。

数种大小规格不同的铁疙瘩,以药绳点燃丢入敌群之中,铁疙瘩炸开,破片杀伤敌人。

只是如今将作监弄出来的手丢雷还时好时坏,有时能炸有时却就是个哑弹,光冒烟不起作用。

而随着小旗官的怒吼,在他身边的几名士卒,已经是相继点燃三枚手丢雷,扔向了那三名正在抽刀的倭人脚下。

彭!

彭!

接连两道爆炸声,三分之一的失灵率,却还是将那三名倭人给凭空击飞。

无数的铁片溅射着,扎进倭人的身体里。

牛大富眼底流过一抹悲痛,那小虎子亦是自己麾下的兵丁,更是与自己同村的后辈。

来不及去想,到时候该如何和小虎子的家中长辈说及此事。

牛大富眼露杀气:“补刀!地上所有的倭人,尽数都要补刀,给劳资全都捅一遍!”

“遵令!”

散布在周围的士卒们齐声回应着。

牛大富心中却还是有些担忧,继续喊道:“结队,任何人都不许单独前进。盾在前,枪在后,刀两侧。军功首级均分,勿要贪功!”

“遵令!”

有小虎子被那些和鬼一样出人意料的杀死在前,没人想要在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出现意外,军功遍地皆是,没必要让家中的妻儿换一个爹。

整个总旗队再一次更加谨慎的推进着,搜查补刀战场上的幸存倭人士兵进行补刀。

终于,当牛大富的队伍到了战场的最边缘,眼前再无倭人士兵的时候,一支响炮被牛大富射向高空。

火光在高空中炸开,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而在整个旷野下,已经开始不断的有响炮在空中炸开,向中军回传着讯息。

彻底变成废墟的城墙下上,被清理出来的最高点。

吉野寺麻浑身染血,随着天空中传来的那响声,身体一下下的打着寒颤。

似乎,每一下响炮声,都是在为整个倭国敲响亡国灭种的丧钟。

不远处已经变成残垣断壁的城下撕裂处,家族将军早已陈尸许久,鲜血早已流淌干净,只余下那坠落着的衣袍,随着充满血腥味的风轻轻的晃动着。

“寺麻君。”

轻轻的一声呼唤,让吉野寺麻整个人惊起满身的寒毛。

他重重的匍匐在了地上。

李景隆一手握着刀鞘,腋下夹着头盔,轻步上前,另一只手撑在膝盖上,缓缓半蹲下来,脸色平静,可眼底却泛着轻笑的到了吉野寺麻跟前。

“寺麻君,今日胃口如何?本公在这城外杀阵之上,设有一席大明庆功酒,不知能否赏脸?”

呕!

吉野寺麻忽然开始干呕了起来,他努力的捂紧自己的嘴巴。

吉野寺麻心中充斥着无尽的懊恼,为何自己没有死在阵前,而是被明军生擒。

李景隆的脸上露出一抹失望,拍拍吉野寺麻的肩背:“寺麻君,我们也是多年的老友了,这个时候你不必如此,抬起头来吧。”

吉野寺麻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缓缓的抬起头。

在他入眼处,就是李景隆那场只会在风月之地出现的笑脸,是吉野寺麻熟悉的样子。

吉野寺麻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大将军……公爷……您……”

“寺麻君,你我无需多言!”李景隆斩钉截铁的打断了吉野寺麻的话,脸色郑重道:“寺麻君,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不论倭国将来如何,只要你有需要,我能保证在能力和权责范围之内,保证你的需求。”

一旁正在收集各营上奏军功的铁铉,忽的看了过来,望着许下承诺的李景隆,眼睛里却闪过了一丝狐疑。

吉野寺麻却是长叹一声:“倭国没有了……从今以后恐怕都不会再有了……”

李景隆点点头:“寺麻君没有说错。也就是在今日,京都城那边会有五千明军抵达,想来京都城中今日无活口。至于北朝足利家族?水师的主力其实是去那边的,这两日大抵也就能传回城破的消息了。如此说来,倭国倒也真的算是没了。”

“何必如此……”吉野寺麻嘴里低声的念叨着:“大明想要什么,只要发一道旨意,倭国上下安敢不从?”

李景隆连连摇头:“不不不,寺麻君你想错了。你忘了我大明有一句古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倭人不是明人,从前唐开始,你们便遣使入中原学习。

是什么时候,你们开始有了袭扰我中原沿海的行为?

我想想……嗯!大抵是从前宋之时就开始有了的,就算是前元之时,你们不是也差点和前元打了一场大战?

你们就是一只孤魂野鬼,是一只游离在大明东海外的孤狼,只要中原有乱,你们必然会扑上去咬一口。”

吉野寺麻无言以对。

中原人有个很可怕的行为和习惯,那就是他们总是会将已经发生的事情,条理清晰的记录下来,称之为史书史料。

有了这些东西,中原人才能在一次次的动乱之后重新站起来,重新找到曾经的传承,而不是被外物取代。

也正是有了这些东西,中原人总是有底气说出君子之仇,十世可报的话来,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敌人是谁,并且一直传承下去。

“大明实在是太大,太富有了。”

“那也不该是你们能够觊觎的!”李景隆冷喝一声,继而说道:“寺麻君,为王前驱,可保一命。”

这句话,吉野寺麻听得懂。

只是他却摇了摇头:“大明会如何处置倭国?”

李景隆脸色一正:“此后再无倭国,史家抹除。”

这是属于皇太孙的意志,经由内阁拍板子确定下来的核心政策,抹去倭国一切存在的痕迹,彻底断绝起文明存在。

吉野寺麻满心悲凉,犹如丧家哀犬:“那些倭人呢?”

这是他心中仅存的一点念想了。

李景隆却是轻笑了一声:“已无倭国,何来倭人?”

说完之后,李景隆轻轻的拍了拍吉野寺麻的肩膀,缓缓站起身。

吉野寺麻彻底的心灰意冷。

他熟悉这些明人,知道他们的说话方式。

李景隆的意思,绝不是没了倭国,那些倭人便不能称之为倭人了,也就没了倭人。

而是那些倭人,真的会伴随着倭国一起消亡。

“令。”

站起身的李景隆,立于废墟之上,望向城外早已开始重新集结起来的大军。

一声令下,传令声层层下达,最后变成了一股洪流声。

铁铉止住了军中司马和书吏们上前,起身走到了李景隆的身边。

李景隆望向城外的大军,沉声道:“今日,大明灭一国,尔等皆为灭国之功臣!”

“大明威武!”

大军山呼,回应着大将军嘴里的灭国之功。

李景隆锋芒显露:“今日,大明除倭国之名!通令东征大军上下,凿界碑,书大明瀛洲道,立于四方,扬我大明威,诉我大军赫赫战功!”

“大明威武!”

李景隆最后道:“传令三军,本公暂代朝廷赐酒赏肉三军,中军亲卫营今夜戍守。”

酒肉似乎远比其他的一切,在这个时候更能鼓舞士气军心。

整个战场上,山呼声彻底的躁动了起来。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远在东海之外的小小瀛洲。

再大的战场,再多的流血,也到不了海对岸的大明,更进不了日益繁华的应天城里。

龙湾码头上,每一日都是船帆挂满,栈桥拥挤。

码头两侧的空地接连不断的被开辟成为停货地,却总是装不下那海量的货物。

红头发、白头发、金头发的商贾越来越多。

甚至于,外金川门后,开始出现了以外商为主的居住区。

今天没有在上元门外挖沟的应天知府邹学玉,带着府衙官员出现在了外金川门外的龙湾码头上。

望着人头攒动,货物堆积成山的码头。

邹学玉眉头微微皱紧,望着杂乱无章的龙湾码头:“这里需要整改,要大改。官商民皆混在一起,更有军马往来,如此混杂,岂不是要误了朝廷的大事?”

“让让!”

“都让让!”

“紧急军报!”

“都让让!”

远处,码头栈桥旁刚刚停下的一艘战船上,冲下来数名官兵,在拥挤的码头上不断的高声呐喊着。

邹学玉眉头皱的更紧:“你们都看看,这样是不成的!”

忽的,邹学玉张开了嘴,望着那些在人群中穿梭的官兵。

“这是哪里来的军报?”

邹学玉转头看向府衙随行的官员。

一人垫脚仔细的瞧了瞧那停靠的战船,疑惑道:“回知府,想来……应该是东征大军那一路的军报吧……”

邹学玉手一颤,也没有要继续视察龙湾码头的心思,当即转身:“走!回城!叫了一府两县的人全都到衙门,今天应天城怕是要闹腾的紧!”

………………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