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落定

顾世海没想到叶倾怀会把刑部推到他的手里,让他已经到了嘴边的话不知该如何出口。一时之间,他跪下接旨也不是,出声反驳也不是。他没有动作,其他人也不敢动,台上于是陷入了尴尬的僵持。叶倾怀倒不着恼,她对顾世海道:“不过,顾阁老倒是有一件事说对了。提起逢迎上意,你可知道杜荆为何会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如此铤而走险,在这个案子上动手脚?”不待顾世海答话,叶倾怀从怀中取出了那枚顾海望的长命锁放在案上。顾世海离她最近,他低头只看了一眼,便认出了那是何物,顿时脸色突变。叶倾怀转向杜荆,道:“杜荆,朕今日来此,本是要依诺将此物拿给你的,可是你背信在先,这件东西朕只能留下了。”顾世海被她这一串模棱两可的说辞说得云里雾里,他侧过头看向杜荆,眼中满是不解和恼怒,像是在质问他为何不早与自己商量。杜荆立即叩首在地,对叶倾怀道:“陛下,此事是罪臣自个儿的主意,与旁人无尤!”“朕知道是你一人的主意。”叶倾怀看着他,停了会儿又道,“朕是看你为顾阁老如此殚精竭虑,他却一无所知,有些是为你不平罢了。”说完,叶倾怀又慢悠悠地将那枚长生锁又收进了怀里。顾世海全程注视着她的动作,眼神中难掩丝丝缕缕的慌乱。叶倾怀却视若无睹,对顾世海道:“眼下多事之秋,各部都缺人,顾阁老,你辛苦一下,先把刑部尚书兼上。”顾世海收回了目光,紧攥着的右手也缓缓松开了,他撩开前摆,跪在地上道:“微臣领旨。”他言语中颇有几分壮士断腕的意味。叶倾怀这才点了点头,道:“顾阁老快起来吧。刑部有顾阁老,朕就放心了。”说完,她站起了身,走到了监斩台边,对周围的民众高声道:“朕今日在此重申一次,我大景以法立国,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是谁胆敢挑战律法之威严,朕都严惩不贷。”人群中爆发出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叶倾怀站在台上,看着这些布衣荆钗的人们,神色却愈发地沉重。只有她知道,这个说来轻松的口号,要落到实处有多困难。——入夜,叶倾怀在景寿宫中翻看着堆在案边的折子。白日里她一直在耵着杜荆的案子,折子便堆到了晚上才批。所幸也没有几本折子送上来,叶倾怀很快便批完了。“一天到晚都是这些没用的东西呈上来。”叶倾怀合上最后一本请安的折子后道。叶倾怀叹了口气,对李保全道:“李保全,你明天跑一趟汇生典当,传个口信,就说最近无事,让他们都歇歇,能撤的人撤下来。”李保全有些惊讶,问道:“陛下是觉得陶统领此次办事办得不力吗?”叶倾怀摇摇头,道:“当然不是。正相反,此次能如此顺利,可以说全是仰仗鹰卫。只是顾阁老今日栽了个大跟头,回去必会清查身边的眼线,朕是怕陶远的人折了进去。”她说到这里,转念一想,又道:“不过你说得对,朕突然下这样的命令,难免会让陶远多想。这样吧,你再带个话,就说,此次他居首功,朕想赏他些东西,问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要的,若他不说,便从府库中拿些药材和器玩赏给他吧。”“陛下思虑妥当。”李保全道。“李保全,还有一件事。”叶倾怀说到一半,停了下来。见她停下,李保全道:“陛下有什么心事,可以说给老奴听,老奴不敢说能为陛下分忧,但说不定能帮着想想办法。”“这件事还真得是你才能替朕分忧。”叶倾怀迎着李保全抬头看向她有些惊讶的目光,笑着问他道,“你现在手上的活多吗?可忙得过来?”“还行,先前因为左衙卫的事情有些忙,赵将军调去右衙卫后,便好多了。不过后面陛下成了婚,后宫中有了主子,许是会略微忙些。”李保全答道。叶倾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朕有一个想法,朕想让内廷承担一部分呈递奏折的工作。”内廷不得干政,这是祖宗的遗训。李保全大惊失色,他有些拿不准地看向皇帝,却见皇帝眼中满是郑重,没有半分玩笑的意思。——杜荆下狱后,一应事宜都移交刑部处置,赵胤实因在此事中有功,被擢升为禁军统领,与监查御史李文清一起参与案件审理。叶倾怀没有再盯着此事,她的目光很快便转移到了另一件大事上。春闱。春闱三科已经考完,在叶倾怀不间断地敦促下,考生的卷子也在两天内便誊抄完毕,移交到了太清阁,由礼部官员与学士们一起批阅。从卷子进入太清阁那日起,叶倾怀每天下了朝便往太清阁去,亲自抽查批阅过的考卷。按照皇帝的要求,这批考卷必须在五天内批完。太清阁的学士们迎来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加班。其中包括陆宴尘。在叶倾怀的执意要求下,陆宴尘出任了此次明书一科的主审官。明书一科考的是文史,不同于明法和明算两科,明书一科有很多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譬如问史和策论的题目,因此在批阅时也是最容易受阅卷人主观认知左右的一科。一般来说,明书一科的题目因为牵扯到治国理念和执政思路,因此大多会由年纪大资历老的大学士出任这一科的主审。也是因此,叶倾怀刚一提名陆宴尘的时候,便受到了一众官员的质疑。“科举是为国选贤,选出来的人要到各地各部去任职,去执行朝廷的命令。他们是要把朕下达的旨意落到实处的人,这些人必须要能够理解并认同朕的理念,才能和朕走在同一条路上,才能把朕的旨意贯彻好。而纵观整个太清阁,还有什么人比他陆宴尘更了解朕的理念和想法吗?”叶倾怀的反问有理有据,没有人能答得上来。于是,陆宴尘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名明书主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