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氏函数、舆论沸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有关丁志强的讨论也只是个插曲而已。当王浩对于函数进行了深入解释,所有人才把注意力放在黑板上的复杂函数上。“和质数分布相关?”“以黎曼函数和四次方程推导出来的……”“肯定有其特殊性?”在场每个人都对于数学有深入的研究,而以数学家的眼光来看,黑板上的函数确实非常丑陋。数学家们都喜欢欣赏数学的美,同时也认为宇宙中的一切,所蕴含的数学规律都是美轮美奂的。数学的美,要理解其实也很简单。举个例子就能明白了。比如,X+Y=1,这个方程就蕴含着数学的美,不管是方程所对应的平面几何图形,或者虚数界表达对应的代数几何图形,都是具有四周对称性的。这种对应图形的美,也反映出方程本身很有研究价值。数学家们可以对方程进行不断的变化,来得到另外的图形,或者是其他东西。再来分析另外一个方程:5X+9y+4.39=9.47。这个方程依然是二元三次方程,但显然。就很难说具备‘美’的特性了。同样是二元三次方程,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和前者相比‘美的程度’就要差太多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方程很难做其他的变换。换句话说,不止缺少了数学的美,研究的难度也呈现指数型上升。问题就在这里。当王浩得到了结论以后,他就感觉函数并不具备数学的美,后来才看到丁志强以后,他又想到了素数分布问题。素数,有‘美’的规律呢?很难说。最少在已知的范围内,即便是能找到素数的规律,规律本身也远谈不上数学的美。他已经能确定函数肯定蕴含着什么奥秘,而且也肯定和素数分布有关,最少也能达到黎曼猜想级别。即便不具备数学的美,又怎么样?内涵也很重要啊!……如果换做其他人说,这样一个不符合数学美的函数,蕴含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甚至和素数分布有关,肯定会受到一大群人的驳斥。在座,都是如此。越是对数学有深入研究,就会越发执着于数学的美。但是,王浩非常有权威。当今国际数学界来说,王浩就是解析数论、偏微分方程两个领域的第一人,他还在理论物理领域有重大贡献,独自创造出了湮灭物理学,成为物理学家第一理论。这样一个注定被载入科学史册的人物,说自己所研究出的一个函数,里面蕴含着非凡重大的意义,自然就会被其他人相信。有些人对于函数本身有兴趣,也等于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题目。有些人则是对于研究成果感兴趣,因为王浩很明确的说,函数研究的一个成果都可能是大成果。谁会不想完成大成果?学者,也会追求名利,会追求学术上的成就。他们都迫不及待开始研究了。但是对于这件事本身,他们还是有疑惑的,计算组的张鹤就直接问道,“王院士,这个函数能不能传出去?”其他人也都看向王浩。王浩则是不在意道,“没什么可保密的,我希望更多人一起研究,所以才让你们一起来。”他当然不在乎。王浩的研究是质量点构建,所推导出的函数,也只是中间的一个成果而已。另外,函数都已经研究出来,推导过程还在草稿纸上,即便是函数传出去,其他人也不可能进行反推导,自然不担心公开出去。现在王浩想知道的是,函数本身蕴含的奥秘。有其他人能研究出函数蕴含的意义,对于他自己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函数蕴含的意义,反倒是他的成果价值就越大。比如,杨镇宁和米尔斯一起研究出了杨-米尔斯方程。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成果。他们不可能憋着成果不让其他人知道,再一起深入研究杨-米尔斯方程。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当有关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越深入,相关的成果越多,自然会助推杨-米尔斯方程的创造者的成果价值。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他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反倒是觉得王浩非常了不起,明知道某个函数蕴含着重大意义,却直接公开让其他人一起研究。这是多么豁达的境界啊!……王浩对于函数进行了介绍以后,一群人就走出了会议室。他们迫不及待开始研究了。梅森数科学实验室的几个人也是一样的,罗大勇就拿着抄录的函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抓着一支笔开始埋头苦思。张志强路过门口的时候,朝着里面看了一眼,就走过来问道,“刚才看你们一群人去会议室说什么了?”罗大勇抬起头说道,“王浩给出了一个新的函数,让我们分别研究看看。”“函数?”张志强的语气顿时变得酸溜溜,开口道,“我的数学水平也不差,应该让我一起跟着看看啊!”罗大勇微微抬起头,面无表情的看了张志强一眼,随后就继续低下头,下巴轻微晃动了一下。这个动作简直是极尽嘲讽之能,让张志强一下子就气炸了,“别看不起人啊!我来看看!不保密吧?”罗大勇不在意的拿开手。张志强满心恼怒的低下头,仔细盯着之上的那一行东西,还抓起了一支笔打算计算看看。然后他的动作就停住了。眉头,皱起。继续皱……再皱……那张脸上的时间仿佛是停住了,他的表情好久都没有任何变化。两分钟后。张志强似乎是憋了很久的气,一张嘴全部呼了出来,他微微点头说道,“既然王浩没叫我进去,肯定是不想让我参与这个研究。”“那就算了!”“没办法,他是领导,我就只是个小主任,唉……”他再次长叹一口气,转过身快步走了出去。罗大勇用力抿了下嘴。轻轻摇头。……罗大勇办公室里发生的事情,也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类似。既然王浩不禁止函数流传出去,参加会议的人也会和其他同事、朋友分享,好多人知道消息都抄录了一份。他们都想着,既然王浩说函数很有意义,万一能研究出什么呢?其中包括数学中心的老师、学生,包括计算组的人,也包括整个理学院……很快,大学外都知道了。很多人的反应也和张志强很类似,他们最开始还非常感兴趣,对着函数看了好半天,马上就失去了兴趣。这个复杂的函数别说做研究了,想要进行一个小变换都非常复杂。有些学者用计算机进行研究,但很快发现想要编写代入求解的程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代入数值以后,所得到的方程依旧非常复杂。这种难度的方程,求解本身都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研究了。有些事情只会在行业内部流传,但有些事情很快就能出圈,是和王浩的研究有关的事情就是如此。王浩,是大名人!哪怕是在网络上,他的名气也不比一线的明星差。很快就有人把函数贴到了网络上,并标注说是王浩最新的研究,顿时就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这个函数非常有意义,王浩大神亲口说的!”“这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素数分布有关!”“和黎曼猜想有关!”“难道破解了这个函数,就能破解黎曼猜想?”“破解?别开玩笑了?以我一个985数学博士的眼光,这个比黎曼函数还要复杂,代入求值都不容易……”很多人都参与了讨论。虽然达不到登上网络热搜的程度,但还是有很多人去给王浩留言,想知道更多关于函数的消息。王浩也正抓着头皮在做研究,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但还是无法找到关键点,头疼之余也就看看新闻,然后才注意到网络上的消息。当发现很多人都知道了函数以后,他反倒是有些高兴,顿时灵光一闪的发了个消息,“这确实是我最新的研究,函数和素数分布有关。如果谁能找出它的特殊性,我个人会根据结果,提供十万到百万不等的奖金。”这条消息发出去以后,顿时引起了网络巨大的热议。一个函数,最高奖励百万种花币。太诱人了!好多媒体也跟着凑热闹,转发消息的同时做出评价,“这会是一场数学盛宴!”“百万种花币奖励数学研究,这不是先例,但针对一个新完成的研究,却非常吸引人……”“从王浩本身的态度来分析,这个函数肯定蕴含着巨大的意义。”这件事造成的影响确实很大。主要还是因为发起研究的是王浩,说明给予奖励的也是王浩,以他个人的影响力,就足以带动舆论以及学者们的热情了。同时,还有机构跟着凑热闹,比如,科学基金会的数学物理学部,他们甚至在考虑开启和函数有关的研究项目。消息快速传到了国外。很多国外的学者也讨论起来,“看到种花家的舆论了吗?王浩最新完成了一个函数,他个人出资奖励能破解函数意义的学者。”“这个函数太复杂了,一点儿都不符合数学的美。”“我们把它称作为王氏函数,但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据说和素数分布有关……”“这就能理解了!”很多国外学者也来了兴趣,他们纷纷开始了研究,甚至还有国外机构参与。比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就决定组建一个临时的小组,专门去研究‘王氏函数’,希望能尽快发觉其中的关键。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负面的舆论。有些学者认为,舆论上所说的函数就是个骗局,因为函数完全不符合数学的美,“这个研究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许只是王浩开的一个小玩笑,根本不必当真。”“即便是他所做出的研究,他自己都不知其中蕴含着什么,也许研究就是错误的?”“我同样倾向于这个判断!”……很快,一个星期过去了。网络上有关函数的舆论热度已经消失无踪,毕竟大众对于数学是不感兴趣的,尤其还是一个完全看不懂的函数,就更加没有人会关心了。但是,在数学界,很多学者依旧在研究王氏函数。这是出于对王浩的信任。同时,也有更多的学者产生了怀疑,因为长时间的研究并没有任何的进展。那可不是一个学者做研究,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数学家一起做研究,结果却什么进展都没有。这种情况,自然会让人产生怀疑。别说是国际数学界,就连国内有些学者都开始怀疑了,“也许这个函数没有任何意义。”“王院士不太可能开这种玩笑,但他的研究也许是错误的?”“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百分百正确,在我看来这个函数没有任何‘美’可言,说它和黎曼猜想有关,我相信,而且确实有黎曼猜想的影子,但是说,和素数分布有关……”“不可能!”“我做了一次复杂的验证,带入了几个数,求出的解是个无理数……”“……”有很多人怀疑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坚持继续研究。一则是因为王浩的权威,或者出于对王浩个人的信任。第二就是金钱了。王浩比其他人更迫切希望能够找出关键,所以他干脆使用了金钱战术--把奖金的最低档次提升到了五十万。“只要能有有价值的发现,就给五十万奖金。”这是王浩很明确说的话。所有人也都信服他所说的内容,因为王浩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也已经成为一个着名的富豪。单单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股份,就让他的个人资产用‘百亿’为数字来衡量。五十万,又算得了什么呢?事实证明,金钱的魅力是非常大的,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也自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天王浩甚至都不想再去思考,他打开了对外公开的邮箱,扫了一眼发现里面有几十封邮件。陈蒙檬帮忙整理邮件,会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删除掉。即便如此,剩余的邮件还是有很多。王浩耐心的一一查看,多数内容没有任何意义,但有一封简短的邮件,却直接让他的目光定住了。“王院士,你好。我是东港理工大学的朱奎扬,数学专业在读博士。在研究王氏函数时,我分别代入了三个数字,5、7、17,并对得出的方程进行求导、变换,再求值,得出了数字991,恰好也是一个质数。我不知道这个发现是否有意义,但还是决定发给您,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方程的变换方法如下--…………”